□ 段拴虎
真心解民難 真情贏口碑
——記渾源縣吳城鄉(xiāng)吳城村駐村工作隊長趙軼
□ 段拴虎
“經過一年來的檢驗,滲水地膜穴播技術確實適合我們這里的干旱寒冷氣候,普通旱地谷子畝產從400斤左右提高到1100斤,最少也能增收1000多元。今年我們村將繼續(xù)推廣……”渾源縣吳城鄉(xiāng)政府會議室里,全鄉(xiāng)扶貧工作會議正在召開,一位年輕人的發(fā)言獲得了陣陣掌聲。
發(fā)言的年輕人叫趙軼,是山西省經貿集團改革改組處副處長,2015年8月,他被選派到渾源縣吳城鄉(xiāng)吳城村擔任“第一書記”,2016年5月,轉任該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一開始,村民對這個省城來的干部不認可,認為是來“鍍金”的,肯定吃不下農村的苦頭。趙軼剛到村后,經常到村里的小賣部門口,見到村民就主動打招呼問好,扶大娘過一下馬路,幫大爺提一下東西……幾天下來,和村民熟悉了,也就沒有了拘束感。
到村后第一次大掃除時,趙軼扛起鐵鍬和村干部一道先行打掃街巷,遇到相熟的群眾,遞根煙,拉兩句家常,開個玩笑,然后招呼他們一起幫忙。農村人非常樸實,有一個就有兩個,有兩個就有三個,很快,鄉(xiāng)親們就自發(fā)地積極踴躍參加。
接下來,在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溝通后,他先從調研摸底干起,挨家挨戶串門拉家常,并從太原自費購買了陳醋,走訪時順便帶上一瓶,左一聲大娘,右一聲大爺,遇到飯點就脫鞋上炕,碰到農活就出力幫忙……一段時間下來,村民逐漸接受了這個來自省城的年輕干部?,F(xiàn)在,一到晚上,只要他在村委會,來聊天喝茶的群眾絡繹不絕。
2015年12月的一天,趙軼到鄉(xiāng)里送完材料返回時,發(fā)現(xiàn)炕上躺了位80多歲的老人,干部們也是全都黑著臉。經過了解,老人名叫王營,兒子殘疾,和父親一起生活,前幾天發(fā)救濟時村干部給他家安排了一份,可他堅持要兩份,剛剛又來村委會,一進門就打了村支書兩個耳光。
經過一番耐心勸導,把老人送回家后,趙軼到縣城自費購買了軍大衣和水果。到了王營家,等老人態(tài)度緩和了,趙軼耐心地給他解釋政策,講干部們也有苦衷,老人也就欣然理解了。臨走時他家兒子追出來,說是老人讓他去給支部書記道歉。
除了和群眾一起到地里干活外,趙軼也經常順路捎群眾能夠進程。村里到縣城路途遙遠,不通班車,每次去縣城辦事時,他就盡量多捎幾個去縣城辦事的群眾。一年多來,他拉過病人孕婦,拉過雜糧小米……
“2016年4月16日,我這輛車還榮幸地當了一回婚車,給村里一戶人家去縣里接新娘?!闭f到這里,趙軼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吳城村雖是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但因地理位置偏僻,再加上自然資源匱乏,全村在冊人口586戶1768人,常住800多人,耕地4494畝,且大部分為旱地,產量較低,人均純收入在全縣處于較低水平。
通過多方打聽,趙軼了解到山西省農科院姚建民教授發(fā)明了滲水地膜波浪形全覆蓋旱地谷子穴播技術,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咨詢了農業(yè)方面的專家后,他認為這一技術可以充分利用于干旱地區(qū)的播種,有效解決農作物的用水問題,比較適合北方農村。
趙軼找到姚教授毛遂自薦,說明來意后,姚教授耐心地向他解釋了該技術的原理,鼓勵他積極嘗試。
2016年 4月,他帶領吳城村“兩委”干部與拖拉機手,自費到山陰縣學習播種技術,爭取回省經貿集團4萬余元資金,購買了專用地膜和播種機,并邀請姚教授親自來吳城村指導播種。
經過幾個月的悉心培育,300多畝試驗田長勢喜人,谷穗長籽粒滿。2016年10月,該項目喜獲豐收,平均畝產達到1100斤,全村直接增收40余萬元。
今年春耕備耕時期,趙軼不但忙著村里的營生,還經常應邀奔波在其他鄉(xiāng)鎮(zhèn)和扶貧辦,解答種植技術要點,計劃全縣試點推廣。
吳城村從上世紀90年代期開始發(fā)展仁用杏產業(yè),目前擁有4000畝盛產期仁用杏林。但因管理水平有限,且連年遭遇倒春寒,經濟效益不高,不少農民甚至靠杏樹的農業(yè)保險賠償作為收入。
2016年3月,杏樹開花前,趙軼和村干部聯(lián)系縣氣象局,爭取回防寒潮襲擊的煙霧機械,在4月10日至18日寒潮頻繁來襲的幾天,趙軼深更半夜和群眾值守荒野,多次制造煙霧,避免寒潮影響,提高坐果率。
2016年5月,經過多次召開會議并廣泛征求意見,吳城村干部群眾進一步統(tǒng)一了思路,確定把振興發(fā)展仁用杏產業(yè)作為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接下來,趙軼多方奔走,爭取回20萬元專項資金,在吳城村成立了杏林產業(yè)服務中心,計劃用三年時間,通過先期的資金資助,利用農閑時間培訓農民種植技術,在農忙時間聘請專家具體指導,進一步改良杏樹品質,提升單株產量。同時,引導資助農民嘗試林下種植藥材或者林下養(yǎng)雞等產業(yè),加大杏林經濟的附加值。目前,已有47戶貧困戶參加完專業(yè)培訓學習,預計2017年,全村4000畝仁用杏可直接增收80萬元。
2015年10月,了解到吳城中心學校教學資源嚴重短缺,他聯(lián)系太原市東社小學和四名愛心人士來到吳城結對子,給學校送來了大量體育器材和學習用品,四名愛心人士還一對一幫扶資助了四名貧困兒童每人每年1000元。
2016年9月,在趙軼的聯(lián)系推動下,上海圣象集團來到吳城學校舉辦公益活動,捐贈了10萬元的物資,還規(guī)劃了辦公設施、閱覽室、生化教室、體育器械等四項援建計劃。
趙軼在推動精準扶貧的同時,針對農村黨員普遍年齡大、文化低的特點,巧妙地將黨建與農村工作相結合。遇到打井修路等事項,召集黨員們討論商議時,把黨的扶貧政策、新時期黨員的要求一并給大家宣講,激發(fā)大家的榮譽感,為吳城村的發(fā)展建言獻策。會后,不用督促,黨員們就會自覺地挺起腰桿在行動中做表率。
一年多來,趙軼通過逐步實踐,摸索出了一套黨建和農村事務相結合的工作方法:首先是村務公開一事一議。盡可能地做到讓更多的村民代表事先參加公眾事務會議協(xié)商,事中參與辦理,事后張榜說明。其次是引導干部秉公辦事。以大反腐的形勢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以“四講四有”的標準約束黨員干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感染黨員干部。第三是經常開展談心談話。不定期和黨員干部面對面交心,化解彼此存在的成見,交流推進工作的思路,共同攜手做好村里工作。“信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作為駐村干部,我要把這種信仰轉化成帶領群眾勤勞致富、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激情和能量?!闭雇麉浅谴宓拿撠毲熬?,趙軼信心滿滿。
(責編:羅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