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偉
高校學生干部影響力的初步探究
李國偉
高校學生干部是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是聯(lián)系老師與同學之間的“紐帶”,在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學生干部影響力出現(xiàn)的問題,學校、輔導員、學生干部三方面應統(tǒng)籌協(xié)調,群策群力,進一步樹立學生干部的威信,擴大和提升學生干部的非權力性影響力。
學生干部 非權力性影響力
高校學生干部是指在學生組織中擔任一定職務,協(xié)助學校進行基層教育與管理的部分學生。從職能上劃分,學生干部主要包括班委會成員、學生會成員、團委下設學生組織成員、社團成員。這四類學生干部是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更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在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進程中發(fā)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因此,探討學生干部在朋輩之間的影響力,對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環(huán)視大學校園,不乏學習成績優(yōu)、創(chuàng)新意識強、工作能力贊、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干部。這部分學生干部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擁護信任,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高度認同,能夠及時了解并反映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普通學生中,充分發(fā)揮著榜樣示范的作用。盡管如此,學生干部隊伍的影響力仍存在著五花八門的問題。
目前學生干部的影響力主要源自其所處“職位”。學生干部的“職位”讓普通學生對其產生敬畏感、服從感、距離感[1]。由此帶來的權力性影響力對于完成學?;鶎咏逃c管理有所幫助,但無法達到朋輩教育的理想化效果。只有學生干部本身的“個人魅力”所帶來的非權力性影響力才會在個性鮮明、具有強烈自我意識的90后大學生中產生具有實效性的良性帶動。真正能夠產生非權力性影響力的學生干部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個別學生干部違規(guī)使用權力性影響力對低年級學生甚至是同班同學的價值觀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部分學生干部在低年級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肆意訓斥,卻對輔導員老師刻意討好;學生干部聚餐時,低年級學生要向高年級學生按照職位的高低一一敬酒等等,大行官僚主義;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創(chuàng)新性不足,大多是復制以往的模式;部分學生干部責任心不強,對于輔導員安排的工作敷衍塞責;甚至某些學生干部慫恿低年級學生逃課、傳遞“無掛科不大學” 等等非常錯誤的理念……
目前高校學生干部選拔過程過于簡單,學生通過競選演講后,或民主投票或輔導員指定,即可當選學生干部。部分學生干部在競選前拉票,學生投票過多考慮人情因素,輔導員選定學生干部時摻雜個人情感,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選拔出的學生干部素質參差不齊。
學生干部的職位要求他們應具備領導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表達能力、事務處理能力等等,這些能力不僅需要在活動或實踐中鍛煉積累,也需依靠系統(tǒng)的培訓來提升。據筆者了解,部分高校針對學生干部的培訓頻率僅限于一學期一次或兩次,甚至沒有。這僅有的一、兩次培訓,或流于形式或為完成考核指標匆匆應付,能真正收到實效者甚少。
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學生干部考核制度。除非犯重大過錯,大部分學生干部無論表現(xiàn)如何,均可以“圓滿卸任”。部分學生干部甚至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tài),對職責范圍內工作推諉、懈怠,這種現(xiàn)象在高年級學生干部身上尤其明顯。更有甚者,極個別學生干部在考試中作弊,這種行為對低年級學生產生了非常惡性的引導。此外,考核僅在學生干部換屆選舉時有所體現(xiàn)甚至不體現(xiàn),缺乏了時效性[2];學生干部的考核內容主要圍繞工作表現(xiàn)與學習成績,較少涉及政治素養(yǎng)、道德情操、群眾基礎等,缺乏了全面性;學生干部的考核主體是輔導員個人,缺乏了客觀性。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者和實施者,應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某些輔導員將部分工作 “一鍋端”地吩咐給學生干部,占用了學生干部過多的個人時間,影響了他們與普通學生的交流。部分輔導員考慮學生干部的“辛苦”,在評優(yōu)評先時加以傾斜,甚至對學生干部的違紀行為視而不見。個別輔導員自身政治理論水平不高,自我要求不嚴,實踐能力不足,無法對學生干部進行行之有效的指導。
輔導員對學生干部 “過多使用”,忽視了對學生干部學習成績、人際交往、、道德修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引導與培養(yǎng),這些行為會間接導致學生干部非權力性影響力的漸行漸遠。
受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官僚主義在如今的高等學府中大行其道。部分學生干部認為“工作業(yè)績”比個人成績重要,當活動的彩排與上課沖突時,甚至慫恿低年級學生逃課;為了彰顯個人的“威懾力”,對低年級學生呼來喝去;為了免除麻煩,拒絕將同學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生活情況反饋給輔導員,不能稱職地發(fā)揮好老師與學生之間紐帶的作用。學生干部的官僚思想除了會導致學生的反感外,對非權力性影響力并無益處。
學校對學生干部的選拔、培訓、考核要有明確的頂層設計,依靠制度確保學生干部整體素質向思想素養(yǎng)好、道德情操高、工作能力強、影響力廣的方向發(fā)展。
嚴格執(zhí)行學生干部選拔制度。一方面,要把握標準,真正把服務意識強、政治素養(yǎng)高、綜合能力強、人格魅力大的學生選拔到學生干部群體中,盡量避免學生干部選舉過程中的弄虛作假現(xiàn)象。另一方面,選拔學生干部之前,輔導員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例如查閱高中檔案、深入宿舍了解群眾意見、參考高年級學生意見,也可通過高中老師了解學生情況、參考民主票選結果等等,了解清楚后慎重選出學生干部。此外,學生干部的選拔不應“一勞永逸”,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培養(yǎng),可進行適當調整。
建立學生干部培訓制度,完善學生干部培訓體系。學生處、團委、組織部等部門應對學生干部開展不定期培訓。培訓內容應圍繞大學生特點設計;培訓應采取學生干部喜聞樂見的形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聆聽與交流均存在;培訓應與工作實踐相互促進,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完善學生干部考核制度。制定學生干部考核辦法,廣泛征求意見,細化考核指標,加大考核力度。輔導員應將定期的顯性考核與日常的隱性考核結合在一起。建立每位學生干部的考核檔案,將學生干部的群眾基礎、道德修養(yǎng)、學習成績、工作業(yè)績的表現(xiàn)客觀記錄。此外,輔導員還應維系與所有學生的溝通渠道,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干部的日常表現(xiàn),多角度考核學生干部。
輔導員在安排學生干部工作任務時,應自覺規(guī)避上課時間。此外,輔導員還應注意不要將任務集中安排給少數學生干部,避免這部分學生干部產生太大壓力以及其余學生干部產生失落感。
輔導員對待學生干部應做到“放手而不放縱”。系列選拔、培訓、考核結束后,留下來的學生干部整體上綜合素質較高。輔導員應相信學生干部的能力,放手讓學生干部開展工作,盡量參加他們組織的活動,活動結束后,與他們一起總結得失,傳授經驗,促進學生干部能力的提升。輔導員一方面放手讓學生干部參加工作,另一方面還應注意對學生干部嚴格要求。一旦出現(xiàn)徇私舞弊、官僚主義、考試作弊、推諉懈怠等消極行為,務必要嚴肅批評,按照相關文件處置,避免因學生干部身份帶來更壞的影響。
輔導員還應注意進一步優(yōu)化對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制定成長計劃,定期找學生干部談話,有針對性地挖掘他們的非權力性影響力,關心其學習成績、人際交往、工作能力、就業(yè)進度等方面的表現(xiàn),適時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干部合理排解壓力。
作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學生干部應注意學習、理解、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決策,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養(yǎng)。
學生干部應端正工作態(tài)度,強化為同學服務的意識,主動參與志愿服務實踐活動,涵養(yǎng)自身的道德情操,自覺抵制“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
學生干部應主動參與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領導能力、表達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預見能力。對于負責的工作內容,勤于思考,果斷決策,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繼承,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擴大非權力性影響力。
[1]梁君.學生干部影響力建設的幾點思考[J].鄂州大學學報,2007(1).
[2]林宇暉.關于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
山東工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李國偉(1987-),女,山東聊城人,碩士,山東工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輔導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