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軍
貧困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和解決方法
趙曉軍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高校貧困學生現象也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趨勢成為一個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相當一些貧困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貧困”現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準確地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
貧困大學生 心理問題 解決方法
貧困學生中的大多數心理是積極向上的,如自信、熱情、積極進步等,這是貧困學生中的主流心態(tài),但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部分貧困學生還存在自卑、焦慮多疑、冷漠、依賴等消極心理,成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內在隱患,我們把這些消極心理稱之為“心理貧困”。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擁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不愿意融入集體中,對自己的榮譽感以及自信心進行壓抑,部分貧困大學生以貧困為恥,不愿向別人說明自身的家庭情況,難以實現對貧困的坦然面對,缺乏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即使尋求資助,也往往會覺得人格受到傷害,不愿意參加學校安排的各種勤工助學活動。
貧困大學生受到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其敏感性要高于一般的學生,同時有著更強的自尊心,一旦因為受到別人的嘲笑、輕視和侮辱時,會很大程度上增加其自卑心理,以致出現敏感多疑等心理。因為個人的強烈自卑心理導致的敏感多疑,對于別人的言行舉止過于敏感,致使人際關系緊張。
貧困導致自卑,自卑又導致敏感多疑,敏感就會在情感上常遭遇挫折,如果貧困學生對引起挫折的對象無法或無力攻擊,又找不到合適的替代物來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并且無法避免和改變環(huán)境時,就采取冷漠來獲得平衡,不關心別人不關心集體,不愿參加集體活動,沒有大局觀念,我行我素不顧周圍人的感受,以致?lián)p人利己,嚴重影響了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導致心靈嚴重扭曲,甚至產生攻擊行為,攻擊是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后,引起內心的憤懣或不滿,從而表現出的種種敵意行為,貧困學生可能會因為自己學業(yè)不精,人際關系緊張,事事不如意,把攻擊方向轉向自身產生深深的自責自傷行為;還可能遷怒他人通過傷害他人來發(fā)泄心中的不快。
貧困學生學習、生活沒有穩(wěn)定可靠的經濟保證,常常為日常生活而憂慮,并逐步形成抑郁心理。貧困學生往往容易因經濟壓力而產生負疚感,急切希望自己能盡快回報父母回報社會,看到條件好的同學又會產生強烈的心理不平衡,這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使他們變得無所適從,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又由于內心遠大的理想和愿望無法很快實現,而易變得消極抑郁,進而自暴自棄,由于經濟原因,貧困學生又在外貌穿著、氣質談吐方面沒有優(yōu)勢,越來越嚴峻的就業(yè)壓力也會使他們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奮斗,順利通過了高考,成功考至理想的大學,不能因為家庭貧困就選擇放棄,但是在大學期間的學費以及生活費方面,卻沒有過相應的考慮,將這些責任義務盲目的推向政府、推向社會,認為學校不會因為你貧窮就將你趕出校門,只要考上了大學就一定會有人負責,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也沒有克服貧困的行動。
貧困學生由于“心理貧困”等方面因素,導致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受到很大的影響,導致其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嚴重的阻礙和困擾,甚至會產生一些不良的社會影響。在開展各項救助活動時,不僅要從他們經濟方面進行救助,更主要的是要對他們的“心理貧困”進行救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1)加大貧困學生思想工作的力度,培養(yǎng)貧困學生自強自立的心理。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挫折。就貧困大學生而言,貧困也屬于一種挫折,需要幫助貧困大學生對貧困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幫助其認識到貧困是無法回避的,人只有戰(zhàn)勝了挫折,才能獲得提升和完善,變得更加成熟,保證身心可以健康發(fā)育。另外,還需要幫助大學生認識到,雖然社會、政府、學校等方面針對貧困大學生有相應的制度和政策扶持,但是實際的財力還是較為短缺的,需要用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難以實現對大學生貧困問題的全面解決,想要環(huán)節(jié)大學生貧困現象,還需要發(fā)揮其主管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強自立的心理,擁有克服困難挫折的信心和勇氣。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yǎng)貧困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養(yǎng)成好的思想品質。針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功能工作,是一種消除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高效途徑。幫助貧困大學生對自身的身心發(fā)展情況有詳細的了解,掌握一些保持身心健康的習慣和方法,學會控制和調節(jié)自身情緒的方法手段,避免長期處于心理失衡狀態(tài)。幫助貧困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認識,在平時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自己的積極健康人格,更好的克服各種困難,實現對不良情緒的調節(jié)和緩解,與同學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另外,可以借助心理健康調查的方式,建立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及時發(fā)現其存在的一些心理方面問題,選擇針對性的解決方法進行解決。
[1]劉曉琳,邢紅旗.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3).
[2]張偉慷,徐磊.浙江高校貧困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調研[J].教育評論,2011(03).
長春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