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文博 馬曉奕
淺析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
肇文博 馬曉奕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我國的漢語國際教育事業(yè)正經(jīng)歷著飛速發(fā)展,這對對外漢語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五個方面總結了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并嘗試列出可供參考的漢語國際教師培養(yǎng)意見。
對外漢語教育 教師素質(zhì) 對外漢語教師培養(yǎng)
對外漢語教育是一門橫跨多學科的專業(yè)。包括基礎的漢語專業(yè)知識,還有語言學知識,心理學知識,語言教學法知識,教育學知識,文學文化知識,哲學知識,管理學知識等。可以說對外漢語教育是一門以漢語專業(yè)為中心學科,其他專業(yè)領域在教學過程中服務于教學,輔助教學的學科。要把漢語教好,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具備以下五點素質(zhì)。
漢語之所以被認作是一種難學的語言,大多是因為相較其他語言,漢語在詞類上無形態(tài)變化,詞類的區(qū)別主要依靠意義和句法功能。[1]另外,詞類和句法成分關系復雜,量詞和語氣詞十分豐富等原因。教師作為知識與學生之間的紐帶,應該起到一種“轉(zhuǎn)換器”的作用,將晦澀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容易吸收消化的精神食糧。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不是每一個以漢語作為母語的人都能成為對外漢語教師。畢竟不是每一個漢語母語者都能使用標準的符合情境的漢語。即使語言用的好,也不一定能解釋清楚里面的語法細節(jié)。當然,在漢語的教學過程中,只有語言本身還遠遠不夠。
周恩來先生,世界聞名的中國外交家,他曾說過:“外事無小事?!边@是每一個從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的人都應銘記的話。它要求教師在進行對外教學的時候多問多觀察,謹小慎微,不盲目做決定。另有一些事物是需要對外漢語教師時刻保持警惕的,在教學過程或公開場合中,因教學或活動使用的中國國旗、地圖,國歌等。漢語教師是否有一種判斷是非的能力,第一時間對有誤的信息做出反應,立場明確,這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有的學生可能會在課堂或一些公開場合,問到一些敏感、尖銳的政治問題,是否回答,怎么回答都是對外漢語教師要在瞬間考慮清楚的。
眾所周知,中國的教育屬于應試教育,那么對中國學生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是否適合應用到其他國家的漢語學習者身上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教學絕對不能千篇一律,究竟如何進行教學,使用何種教學方法,實際上是需要教師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備課就是在“備學生”,這里就強調(diào)一個靈活。
目前大部分教師接觸到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多為,PowerPoint,微課,音頻等。自21世紀以來計算機通信技術快速發(fā)展,社會逐漸步入信息化,網(wǎng)絡化,更多的漢語教學手段逐漸興起。這些變化都為漢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可以說網(wǎng)絡將成為未來教學技術的核心。[2]網(wǎng)絡上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靈活的教學方法將會成為漢語老師教學的一大助力,能否把握好網(wǎng)絡進行教學,對漢語教師來說也是一種考驗。
在祖曉梅教授的《跨文化交際》一書中提到了,國際漢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應該包括兩種能力: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教學能力。前者是生活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漢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后者則是國際漢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yè)素質(zhì)。[3]在漢語教學中,肯定離不開中國文化的教學,也難以避免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跨文化交際,在這期間,教師要起到控制和調(diào)節(jié)的作用,使各國之間文化交際和諧順暢。
教師的學習并不是僅指備課,而是時時刻刻都做好了準備,去接受新的知識和想法。尤其在海外進行教學的漢語教師,每天面對著另一種文化和語言,就是在學習,在適應,從而使自己在新的環(huán)境中磨合得更完善。
教師的反思精神除了自我反思,反思的形式還可以是合作型;反思的內(nèi)容可以是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對象、教學效果和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反思的重點可以是外顯的行動本身,也可以是行為背后行動者的觀念;反思的階段可以是某一堂課的教學,或是一個單元、一個學期,甚至是教師教育者整個的成長史。[4]
要撫平日益增長的對優(yōu)秀的對外漢語教師教師需求與滯后的培養(yǎng)方案與培養(yǎng)速度之間的矛盾并不容易;培養(yǎng)出能夠靈活應對各國國情的漢語教師是現(xiàn)下最要緊的事情;心理素質(zhì)不過關,難以適應心理落差是赴海外教學的漢語教師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本土教師專業(yè)知識缺乏,水平參差不齊,缺少實踐和培訓等問題尚待解決。種種問題擺在面前,我們必須認識到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對外漢語教師,光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是不夠的,建議教師親身去實踐,在課堂中感受,不斷夯實基礎,磨礪心智,增長見識,豐富閱歷,只有靠教學磨練出來的教師才能“百戰(zhàn)不殆”。而對于漢語教師的培育者來說,培育教學意識和培育教學能力一樣重要,培育者要認識到分階段、分層次地培養(yǎng)漢語教師,要優(yōu)于教師的批量培養(yǎng)。優(yōu)化培養(yǎng)方案,合理地調(diào)整培養(yǎng)計劃是培育著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看來,要完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漢語教師及其培育這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戴慶廈.漢語的特點究竟是什么[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46(5):8~14.
[2]熊茜茜.近十年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及趨勢[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4.
[3]祖曉梅.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4]李培毓.談國際漢語教師教育者的專業(yè)素質(zhì)[A].北京:國際漢語教師教育者研究,2014.
沈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