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園
關鍵詞:圖書館移動服務機制;用戶需求;主體模式
摘要:文章分析了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內涵和機制,提出了圖書館移動服務主體模式的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11-0104-02
1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內涵
服務是圖書館永恒的主題,體現了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圖書館移動服務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圖書館的完美結合,這種結合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我國圖書館移動服務是基于數字信息及移動網絡平臺而展開的。移動信息服務是面向移動用戶,通過移動或無線信息網絡與手持信息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的服務。移動信息服務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①移動信息服務是信息服務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新興的信息服務,移動信息服務是面向移動環(huán)境下用戶的信息服務。②移動信息環(huán)境是指移動環(huán)境中人們可以兼而從事信息活動的空間環(huán)境。③移動信息服務是基于現代移動信息技術的信息服務。根據移動信息服務中信息技術的演變過程,移動信息服務可以分為傳統(tǒng)移動信息服務、移動通信服務、移動通信增值服務以及移動互聯(lián)網服務四個階段[1]。
目前,業(yè)界對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的叫法不一致,有無線圖書館、移動圖書館服務、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系統(tǒng)、移動圖書館等諸多表述,但它們都包括三個要素:信息服務資源形態(tài)——數字化、信息服務主體——圖書館和信息服務技術平臺——移動終端。
2圖書館移動服務的機制
2.1圖書館移動服務系統(tǒng)的組成要素
圖書館移動服務系統(tǒng)是由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建設者(人)、移動服務的信息資源、移動服務的內容以及移動服務的相關技術四個部分組成。
2.1.1圖書館移動服務者。圖書館移動服務者包括設計者、組織者、建設者、執(zhí)行者和管理者。圖書館移動服務者的素養(yǎng)決定了其服務能力的高低。目前,從事移動信息服務的機構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有以傳統(tǒng)圖書館為平臺而建設的移動圖書館,例如:公共圖書館有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蘇州圖書館和杭州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有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南京大學圖書館等;有數據庫出版商和網絡出版商為主體建設的移動圖書館。筆者認為,圖書館移動服務就是以傳統(tǒng)圖書館為平臺,以公益免費服務為主體的服務。
2.1.2圖書館移動服務的信息資源。圖書館的基本職能是保存和傳遞文獻,離開了信息資源,圖書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圖書館移動服務的信息資源是用戶接受與利用的對象,是圖書館開展移動服務的基礎。用戶訪問各類圖書館是為了獲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識,因此圖書館應加強對圖書館移動服務的信息資源建設。目前,圖書館移動服務的信息資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傳統(tǒng)圖書館資源的移動化升級。二是圖書館以信息用戶的需求資源為導向,進行有針對性的移動信息資源建設。
2.2圖書館移動服務組成要素之間的關系
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建設者是圖書館移動服務的主體,對圖書館移動服務系統(tǒng)起主導作用,主導著其他三個要素的發(fā)展方向及水平。信息技術是促進信息資源、信息服務發(fā)展的手段。圖書館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高信息資源建設的質量和信息服務的水平。圖書館如果沒有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其移動服務系統(tǒng)就不能運行。
2.3圖書館移動服務機制受到移動信息用戶的影響
信息用戶是信息的使用者和創(chuàng)造者,通常具備三個方面的條件:信息需求、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觀察、理解、概括、抽象、分析與綜合、判斷與推理能力等)及接受信息服務的行動。移動信息用戶是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對象。受賣方市場被買方市場代替的影響,信息用戶擁有信息選擇權,可以自主選擇信息提供機構。在以買方為主導的市場環(huán)境中,賣方必須適應買方的需求,要針對買方的需求進行資源建設。在進行移動服務信息資源的建設過程中,圖書館對信息用戶需求的分析,已經成為圖書館領域的研究內容。因此,圖書館只有明確信息用戶的需求,才能成為移動信息服務的領跑者。
3圖書館移動服務的系統(tǒng)模式
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基本模式是指對圖書館移動服務的組成要素及其關系的描述。由于圖書館移動服務的組成要素間關系不同,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模式狀態(tài)?;灸J街饕ǎ褐黧w模式、內容模式和面向用戶的服務模式。主體模式有移動信息服務的機構、互聯(lián)網服務商、移動互聯(lián)網服務商、移動終端提供商、傳統(tǒng)出版機構、數字出版技術供應商、數字圖書館、政府及企事業(yè)單位信息部門等。內容模式有通信、移動社交、信息服務、娛樂、移動電子商務和移動電子政務等。面向用戶的服務模式是指根據信息用戶的特征設計相應的、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如大學生服務、農民服務等[2]。
4圖書館移動服務主體模式的構建
圖書館進行信息資源建設,要以用戶的需求為主要參考指標,然后通過資源數字化、電子資源采購以及網絡信息資源下載等方式,并仿照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模式來進行。筆者根據用戶需求和圖書館進行移動服務資源建設的宗旨,構建了圖書館移動信息資源建設模型圖(見圖1)。
4.1特色資源數據庫板塊
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仍然是圖書館業(yè)界公認的移動服務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數字信息資源環(huán)境下,特色資源可以劃分為三類:學科特色,即對專業(yè)學科的相關資料進行系統(tǒng)化、完整性地收藏;專題特色,即圍繞某些特定的社會問題、歷史名人、特殊歷史事件,進行有針對性的館藏建設;地區(qū)特色,基于該地區(qū)的歷史、地理和文化特色,將相關資源進行收藏。
4.2傳統(tǒng)資源升級板塊
4.2.1圖書板塊。圖書館在進行移動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要根據用戶需求,劃分資源建設的比重。調查數據顯示,對于移動服務的用戶而言,他們通過移動終端獲取的圖書資源主要有小說類圖書、勵志類圖書和生活類圖書。因此,移動信息服務的用戶需求與傳統(tǒng)圖書館的用戶需求在種類上基本相同,圖書館在進行移動服務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需將小說類圖書、勵志類圖書和生活類圖書放在首要位置。endprint
4.2.2報刊板塊。移動用戶對報刊資源也有很大需求。調查顯示,移動用戶喜歡閱讀娛樂、英語、教育和時政報刊,其中用戶對娛樂類報刊需求最高。圖書館在進行移動服務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用戶的需求,還要考慮圖書館承擔著文化傳遞的職能。因此,圖書館在加強娛樂類信息資源建設的同時,也要注重其他類別信息資源的建設。
4.2.3個性化定制板塊。圖書館開展個性化信息服務,是為了滿足用戶個性化信息需求。因此,圖書館在進行移動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除了要滿足大多數用戶的信息需求外,還要兼顧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調查顯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是小眾化的需求。圖書館可以在傳統(tǒng)資源升級板塊中,將個性化定制服務設定在資源建設的頂端位置[4]。
4.3新媒體資源建設板塊
4.3.1專題網絡信息板塊。支撐網絡信息資源板塊建設的數據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移動信息用戶調研數據中網絡信息需求度的排序結果。二是CNNIC報告中信息資源類型使用頻次排列結果。二者的交集項目有新聞、文學、社區(qū)網站、微博和視頻等,其中新聞和文學兩項在傳統(tǒng)圖書館資源升級板塊中已作為重要內容,視頻資源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板塊,因此專題網絡信息板塊的主要內容是微博和社區(qū)網站的信息資源。
4.3.2視頻資源板塊。在當前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下,據相關調研數據顯示,用戶對視頻資源的關注度較高。在視頻接收終端和移動手機屏幕顯示限制的影響下,一些視頻資源的利用率較低,但是基于用戶需求的考量,圖書館移動服務資源建設仍需將其納入組成部分,視頻資源板塊的內容可以劃分為綜藝、電影和音樂。
4.3.3用戶共享板塊。圖書館移動服務資源建設是為了滿足大多數用戶的信息需求,由于圖書館受自身經費等因素的制約,必然無法滿足所有用戶的信息需求。因此,圖書館可以調動用戶積極參與資源建設,把用戶從資源的使用者轉變?yōu)橘Y源的建設者,通過圖書館與用戶進行資源共建共享,進而拓展信息資源的覆蓋面。在進行資源共建共享的過程中,圖書館要把握好資源建設的原則,進行合理性管理。
5結語
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圖書館通過構建信息資源建設的主體模式,在保持圖書館的移動信息服務資源建設優(yōu)勢的同時,滿足新媒體用戶的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宋恩梅,袁琳.移動的書海:國內移動圖書館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5):34-48.
[2]李菲,徐愷英,金怡然,等.社會心理驅動下圖書館移動服務模式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6):19-22.
[3]陳建龍.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124-132.
[4]李菲,徐愷英,常改.三網融合視閾下數字圖書館競合發(fā)展模式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2):52-54.
(編校:孫新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