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偉偉 圖/譚婭妮
專業(yè)提純
——消化系統(tǒng)
文/劉偉偉 圖/譚婭妮
在每個人的體內(nèi)都有這么個“專業(yè)提純裝置”,沒有它,人很難健康地活下去,更不會活得開心——這個裝置就是大名鼎鼎的消化系統(tǒng)啦。通過它的運作,食物變成糞便,最終被排出體外。在這個過程中,食物中的大多數(shù)營養(yǎng)為人所用。
整體而言,這套“專業(yè)提純系統(tǒng)”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
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以幫助消化。消化道是一條由肌肉組成的管道,里面又可以細分為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等零部件。這些零部件各司其職,通力合作。一般情況下,能在24~72 小時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且排除無法吸收的食物殘渣和廢物。
注意
消化和吸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消化是通過咀嚼和化學(xué)分解等方式,將食物的大分子物質(zhì)分解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zhì)的過程;吸收則是這些小分子物質(zhì)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也就是說,先消化,后吸收。
瘋狂案例
為了幫助消化系統(tǒng)更好地完成工作,從古到今,人們想出了各種辦法,有些堪稱“奇葩”。比如,在日本有個“拉面溫泉”,是在溫泉里加入用潤膚膠質(zhì)和大蒜精油等制成的“拉面”,還配上馬油、辣椒油……不知道是不是要讓皮膚也加入消化系統(tǒng)呢?
嘔吐——如果吃喝得太多或太快,專業(yè)提純系統(tǒng)一時應(yīng)付不了,胃就會過度膨脹。胃里的神經(jīng)會向大腦發(fā)出信號,而這個信號又會引起食道肌肉的反應(yīng),把胃里的一部分或全部東西反推到嘴里,于是,“啊吐”,白吃了。
腹瀉——很可能是吃了腐敗的食物引起的。這種食物中充滿了可怕的微生物,讓腸道內(nèi)壁腫脹,沒法從糞便中吸收水分。于是,水分會被直接排出體外,就是拉肚子啦。
哇,這就是消化道的入口啦,讓我跟著食物進去看看。
食物在這兒一般只停留15~20 秒鐘,因為很快就會被牙齒嚼爛。而且口腔里的唾液會濕潤食物,讓它們變成食團,方便吞咽。在唾液的作用下,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也會發(fā)生變化。
我的第二站是咽部。嗯,讓我看看,這是一條圓錐形通道。有時候你鼻子堵了,滴了幾滴通鼻子的藥水,結(jié)果卻感覺嘴巴好苦。這是因為,呼吸道和消化道在咽部這里交會啦。
過了咽部,就進入食道啦。食道不會消化食物,但可以分泌黏液并且蠕動,把黏糊糊的食團推到胃里去。
現(xiàn)在我來到了消化系統(tǒng)中最強悍的部件——胃!
它的坐標在食道和小腸之間,形狀有點像字母J。摸一摸,胃的表面很平整,仔細看,里面卻布滿了褶皺,它主要負責(zé)接收那些被嚼碎的食團。
你千萬不要覺得胃小小的,就小看它哦。在人的一生中,胃可以接納數(shù)百噸的食物和水——反正你吃吃喝喝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是要進入胃去處理的???,胃壁上的肌肉在不斷蠕動呢,食團就這樣被搗碎了。哪怕是我納米兒,在胃里也要特別小心,必須穿上防護服,因為胃酸是相當厲害的!胃酸將食團分解成食糜(半消化的液體食物),再把部分食糜緩緩送到小腸內(nèi)。此外,這兒還負責(zé)消化蛋白質(zhì),吸收酒精。
胃酸這么厲害,為何胃本身不會被消化掉呢?
健康的胃可以分泌一種黏稠的、凝膠狀的黏液,覆蓋在胃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被胃酸腐蝕。胃黏膜上皮細胞緊密聯(lián)結(jié)構(gòu)成上皮屏障,它具有一定的抗酸能力,同時能快速更新。
有一些藥物和細菌,會引起胃酸分泌過多,或者胃黏膜分泌減少,破壞胃的自我保護功能,此時,胃就會開始消化自己,引發(fā)胃病。
腸名副其實,是真的很長!成年人的小腸總長約有5~7 米,大腸約有1.5米長。它們要完成大部分的消化工作,同時吸收食物的大部分營養(yǎng)。
小腸的主要工作是接受胃部消化的食物,以及利用來自肝臟和胰臟的分泌液,進行各種消化反應(yīng),將食物充分分解。而各種營養(yǎng)素,比如水(每天大約6 ~ 8 升)、無機鹽、糖、蛋白質(zhì)、脂肪,還有膽固醇和大部分維生素等(約有90%),都在這兒經(jīng)小腸絨毛吸收后進入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小腸絨毛
差點被分解:腸強力吸水裝備已準備完成。這段大腸堵塞, 需要馬上處理!請主人最近多吃高纖維食物。打包完畢,預(yù)計12 小時能通過大腸。小腸絨毛小腸雖然很長,但畢竟很細,為了盡可能多地吸收營養(yǎng),小腸還得想辦法擴張“地盤”。首先,小腸的環(huán)狀襞(bì)使其內(nèi)表面面積擴大了約3 倍,腸絨毛又使其擴張了7 到14 倍,微絨毛再讓它擴張了15 到40倍。小腸絨毛內(nèi)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在腸絨毛之間還存在著腸腺。小腸的內(nèi)表面面積最終可以達到200 平方米。是不是超厲害?
食物在哪里停留時間最長呢?
口腔 最多60 秒
食管 10 ~30 秒
胃 2 ~3 小時(脂肪較多的5~6 小時)
小腸 4 ~5 小時(有的需要15 小時)
大腸 12 ~15 小時
走過長長的小腸,來到大腸。大腸負責(zé)接受小腸傳下來的食物殘渣,在吸收多余的水分后將殘渣變成糞便,然后傳送至肛門出口。
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哦,大腸喜歡高纖維食物!如果你們吃太多低纖維的食物,比如肉、白米、白面,大腸的工作就無法順利完成。本來應(yīng)該有2 厘米寬的腸道變得可能只有鉛筆那么細了,這也意味著,寄生蟲、蛔蟲便可以在此安家落戶。它們不但吃好的喝好的,還會大肆繁殖——你就會便秘。對付它們,最好的辦法就是經(jīng)常進行“體內(nèi)大掃除”,多攝入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糧等。
食物殘渣等(這會兒它已經(jīng)成了排泄物)從肛門出來之后,正常的情況下,它(即便便)是黃褐色的。當然,有時候也會有意外,比如有可能是墨綠色、黑色、紅色等等。便便的顏色除了和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有關(guān),還能反映人體的一些健康狀況。因此,學(xué)會看自己的“排泄物”也是“自檢”的重要方式。
糞便中約70% 是水分,約30% 的固體成分中只有約三分之一是食物殘渣,其余的是胃腸等消化器官剝落的黏膜上皮細胞和細菌。每1克糞便中就含有約4 000 億個細菌。糞便的惡臭是腸內(nèi)細菌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zhì)而產(chǎn)生的。而屁也同樣是消化細菌在“進食”時產(chǎn)生的氣體,構(gòu)成屁的成分超過400 種。
薇寶有話說
如何才能讓消化系統(tǒng)健康工作?
● 保持牙齒清潔,防止蛀牙
● 避免吃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 飲食定時定量
● 每天喝適量的水(約6~8 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