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_趙小燕 整理_管鄭濮
援藏后的變化
口述_趙小燕 整理_管鄭濮
趙小燕與藏族小朋友在一起 王蕾/攝
我叫趙小燕,是濮陽供電公司的一名職工。2017年,我幸運地成為了一名電力援藏人,在日喀則供電公司主要負責培訓和變電運維工作。幾個月下來,工作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我也不斷成長。
記得剛?cè)氩貢r,光是強烈的高原反應,就已經(jīng)耗費了我的全部精力,心率每分鐘最高達90次,頭疼腦脹到根本無法工作。漸漸地,我嘗試著放緩語速,放慢腳步,一改往日的風風火火。有時同事們會開玩笑地說:“女漢子轉(zhuǎn)型成淑女了?!?/p>
在我自身發(fā)生變化的過程中,辦公室也悄然起了變化。記得剛到公司時,單是每個月上報區(qū)公司變電報表就是一大難題,特別是到月底的時候,忙起來連一口水也顧不上喝。而現(xiàn)在,報表已經(jīng)算是辦公室最簡單的工作。
原因是,新的運維管理章程讓工作效率逐漸加快。開始時,管理章程制定得并不順利。運檢部人員配置不足,很多工作無法正常銜接,工作落實不到位。
以報送變電報表為例,每個月的時間、負責人都不一致,這是導致不能快速完成報送的重要原因之一。為解決這一問題,我選擇換位思考方式,根據(jù)每個區(qū)公司情況不同,經(jīng)過梳理,制定出詳細報送章程,章程清晰,責任落實到人,工作不像從前盲目,效率自然提升。
專責卓嘎,每到月末都會笑著說:“我現(xiàn)在終于找到工作的樂趣了。”
工作的樂趣越挖掘越多,因為援藏工作本來就充滿樂趣與意義,我跟著一線人員的腳步,走遍日喀則大小36座變電站,到過海拔3000米與不丹、錫金接壤的亞東,路上翻越海拔5200米的高山。
回來后,我根據(jù)36座變電站現(xiàn)場情況的不同,與基層供電所達成聯(lián)動,工作效率明顯發(fā)生變化。嘗到甜頭的我,在變電運維工作中也進行許多新嘗試。例如變電站開展師帶徒值班活動,就讓實習的女大學生次仁白珍贊不絕口:“有老師傅帶著我,在實踐中不僅可以學到更多課堂學不到的知識,還能快速熟悉工作。”
次仁白珍是上海交大機電系大三學生,性格靦腆,她的職業(yè)愿望就是想到供電公司上班,所以想趁著暑假到公司實習。了解到情況后,我安排她在運維部實習,其間跟著老師傅到變電站值班,帶她認識變電設備、二次控制及計量系統(tǒng),既是體驗又是學習。通過實習,她明顯變得開朗了,對自己未來的職業(yè)目標又有了新的認識。
援藏這幾個月,我切身體會到了自己的變化、公司變電運維的變化,感受到群眾對我們供電人員越來越滿意。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將用行動詮釋責任,以擔當閃耀青春,高標準、嚴要求完成本次幫扶任務,用堅強的電網(wǎng)、可靠的電力供應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作者單位:濮陽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