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爍羽
江流滾滾,聲震屋后。多年后,當作家盤腿坐在臨江而建的寬敞房屋中回憶起幼時,在雨天,因道路泥濘不愿上補習班,與父母所做的斗爭時,雨還是一直的下,匯入江水,消失不見。
作家幼時所居住的城市并不大,卻常常陰云密布,所以在作家的記憶里,自己的褲角似乎一直是濕潤且總有泥漬的。作為許多小孩中間的一員,他也是極不愿參加課外班的,就像人們不喜歡喝藥,僅僅因為藥苦而已。然而大人卻總能從中咂磨出許多深奧的東西:不愿意上補習班的孩子不僅會成績差,還沒有自制力與毅力,將來怎么會成材?于是雨天,經(jīng)常是雨天,汽車的鳴笛與踩水的啪啪聲,家長的呵斥聲與孩子的哭鬧聲總是縈繞于心。從天而降的水珠,在陰天,好似水晶卻被擋住了光,毫無生機,卻又急切,瘋了似的滾過皮膚,無視顫栗,繼而浸濕一片。
作家就是在這時被烙上壞孩子的印記的——因為他總是在雨天不去上補習班,而是窩在沙發(fā)里,靜靜撫摸干燥的書頁?!帮L雨無阻”難道就是堅持,有毅力,充滿對知識渴望的體現(xiàn)嗎?作者以前這樣問自己。他從來都不相信,被逼迫跋山涉水,極不情愿去上課,會有好結(jié)果。那些在被雨水所洗禮過的孩子中,能用心學進去的能有多少?作家就是憑借這樣的信念與懶惰,一步步構(gòu)筑自己的精神世界,用一篇篇不合乎世俗的文章,堆起了他今天的物質(zhì)生活。
淅淅瀝瀝的雨小了下來,沖刷過后的泥土貧瘠泥濘的令人生厭。作家舒緩腰身,手指停在了一本游記上。人站在和他屋后一樣的黃灰色的河流旁——那是他幼時的同窗的照片。雨顯然下得十分歡暢,模糊了鏡頭。那位旅行者歪嘴而笑的樣子一下子讓作家忍俊不禁,記憶中他可是連吵吵嚷嚷的補習班都是笑著去上的,沒想到他還是老樣子。
掀開書頁,一篇一篇的游記,從大漠星空到蒼翠青山,深入秘境雨林,風雨無阻整整十年!珠峰登頂?shù)囊凰查g他笑了,成功穿越無人區(qū)的一刻他也笑了,可又是那些的不同。眼角眉梢中是堅毅與隱忍,不懈與辛酸,但他是快樂的,他甚至不用無聊到去思考雨滴落在草葉上能否與社會熱點相聯(lián)而寫出一篇文章。
“爸爸,剛剛在下雨,我不想去上補習班!”孩子蜷著身子,小心翼翼的在門口探頭,生怕觸怒父親。他轉(zhuǎn)過頭的瞬間,窗外有光射進來,映出一片熱鬧,紅的花,綠的樹,奔流而下的河。扔下煙蒂,跨過層層書堆來到孩子面前,頭一次認真看進孩子的眼睛里,“孩子,有時候一件小事也是很重要的,你根本意想不到它會如何改變你的未來,比如在下雨天上不上課外班……”
作家沒有注意到,在他身后,最后一片烏云散去,映得滿世界無比燦爛。一根攀巖繩出現(xiàn)在山澗巖中,一位愛笑的旅行者指揮著后面的人,“快點快點!馬上咱們就能知道這偏僻的房子里住的是什么人啦!”
(作者單位:北京市清華附中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