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李 微
“太醫(yī)爭獻天師艾,端霧??M堯母門?!痹诠枢l(xiāng),過端午,家家戶戶的門頭都要插艾蒿。且端午這天的艾蒿要在太陽出來前采回來,把鮮綠的艾蒿插在門上,可以避邪,擋住妖魔鬼怪進來,保佑人們平安健康。
幼時每逢端午的早晨,媽媽都會背著大大的背簍,拿一把彎月形的鐮刀去小山坳里割艾蒿。艾蒿長在山腳背陰的溝渠旁,綠茵茵一大片,蓬勃茂盛。艾蒿齊腰高,更茁壯一些的有大人的肩膀高,在風中揮舞著衣袖,細長筆直的莖稈上綴滿了葉片,亭亭玉立,好像要發(fā)狠心長成一棵樹才罷休。
因為艾蒿長得茂盛,在一片蒿草間,根本看不清地面。這樣的草叢里極容易隱匿一些蛇之類的危險動物,所以,每次割艾蒿媽媽都不讓我靠近,只是讓我緊跟在身后。她撿起一塊大石頭扔進草叢里,待確定打草之后,草叢里沒有蛇了,這才試探著,貓下腰,從近前的艾蒿割起。
媽媽的鐮刀每向前揮動一下,就有一小把艾蒿割下來。清晨霧氣蒙蒙,濕漉漉的露水在葉子上滾落下來,空氣中頓時溢滿了澀澀的草木生氣,濃郁,帶點兒藥味兒,但是卻特別提神,讓人整個身體好像被熨斗熨過一樣,五臟六腑都通透輕盈。
“媽媽,為什么要割這么多艾蒿?我們根本用不完?。 ?/p>
我整理媽媽割下來的艾蒿,已經(jīng)碼了一小捆了。這么多艾蒿已經(jīng)完全夠用了,為什么媽媽還在繼續(xù)呢?
“后院的瞎婆婆行動不方便,給她也割一些……”
媽媽不停地割,媽媽裝著滿滿一大背簍艾蒿,我就抱著一小捆艾蒿走在后面。回到家,我就和弟弟忙碌地穿梭在村子里,母親準備了粽子、雞蛋和艾蒿,吩咐我們給村里的孤寡老人、親友以及比我們更貧窮的人送去。每到一家,我們都收獲了溫暖的笑容,還有人會在我們兜里塞上幾塊糖果,或者一捧花生、瓜子。
除了把艾蒿插在門頭上,奶奶還曾做過艾蒿團子。將艾蒿切碎,再細細剁碎,揉在糯米粉里,加適量的水,團成丸子壓扁,鍋里淋一點油,煎炸一會兒,艾蒿的香味彌漫唇齒間,感覺這便是春天的味道。到了晚上,燒了一大鍋的艾草熬煮的水,用來洗臉洗澡,據(jù)說這樣對身體有好處。
小時候?qū)Χ宋绻?jié)最深的印象,就是割艾蒿,送艾蒿。
再后來進城生活,我們再也沒有割過艾蒿了。
那年我們剛搬新家,小區(qū)里很多人都不太相熟。端午節(jié)早上,我一推開門就發(fā)現(xiàn)門外居然放了一把艾蒿,青碧的艾葉上還沾著晶瑩的露水。
是誰把艾蒿放在我家門口的呢?
原來,門前的艾蒿是小區(qū)里的李奶奶送的,李奶奶還送來了她親手包的臘肉大鮮粽,和她女兒從上海郵寄回來的咸鴨蛋。
---非親非故,為什么她會對我們這么好呢?
我很疑惑,一個陌生的溫暖和善意讓我心中尤感溫暖。
以前聽人說在城市人們都很疏離,不像在故鄉(xiāng),一個村子里的人,都好似一大家人一樣親熱和諧。有人竟說樓上樓下住了十幾年,都沒有說過話。還有人說,城里人高傲,瞧不起鄉(xiāng)下人云云。
“不管在哪兒,只要以誠待人就能生活得更快樂?!眿寢尠寻锊逶陂T口,并教育我。
那一束沾著露水的艾蒿,打消了我心頭的顧慮和偏見。
后來,我進出小區(qū)遇到熟人就笑盈盈禮貌地打招呼,在路上遇到了年紀大的老人拎著東西就主動上前幫忙拎,漸漸地,我們和周圍的鄰居熟絡(luò)起來。
媽媽經(jīng)常會把從老家?guī)淼耐撂禺a(chǎn)分給鄰居們嘗嘗鮮,我回家忘帶鑰匙站在門外,鄰居會邀請我去她家看電視,吃水果,鄰居有時候有事兒忙,就會把小孫子放在我家里。鄰里之間關(guān)系和諧。尤其是李奶奶和儲爺爺,待我像親孫女一樣,夏送西瓜冬送粥。我經(jīng)常抽空陪他們聊聊天,幫他們跑跑腿,逢年過節(jié),他們還給我發(fā)紅包。聽說我生病了,八十多歲的爺爺親自做了蝦餃趁熱送來,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關(guān)懷讓我特別感動。
年年端午,小院子里家家戶戶門口都插滿了艾蒿,有時候是鄰居送給我們的,有時候我們也送給鄰居,還有時候是互相送。走進院子,聞著熟悉的艾蒿香氣,心情舒暢明朗。
艾香縈懷,愛亦盈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