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軍
今晚的美食是老公做的,雖然不是每天都這樣,但他三天兩頭地下一次廚,卻也大大緩解了我的辛苦。
三口人吃飯,簡簡單單的兩菜一湯。我們仨都不是挑剔的人,只要不是難以下咽,就都吃得有滋有味,這對于廚藝馬馬虎虎的我來說,絕對是無比的寬容。
飯后是一段閑暇的時光,兒子安心地學習,我看書寫字,老公“霸占”著電腦。忽然老公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說:“我得去做些老婆餅。”我立即說:“是啊是啊,上次做的都吃完了?!?/p>
不得不說老公做的老婆餅,真好吃啊,和西點廳里賣的一模一樣,吃慣了以后,我甚至覺得老公做的更好吃。第二天早晨,我和兒子如愿吃到了老婆餅。兒子問我:“你愛吃?”我說:“當然,你爸做的我就愛吃。兒子,老婆餅還有典故呢!”
傳說有一對貧困夫妻,恩愛有加,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家中老父親病重無錢醫(yī)治,妻子只好賣身為奴。失去妻子的丈夫雖然痛苦但并不氣餒,悉心研制出一種特別好吃的小餅,拿到街市上讓眾人品嘗后無不贊嘆。最后丈夫就憑著賣餅賺錢贖回了妻子,一家人重新過上了幸福生活。故事與美食一并流傳開來,感動于這份真摯的情感,“老婆餅”就這樣叫開了。
兒子聽得入了神,想了想說:“看來君子遠庖廚這句話也不對啊,像我爸這樣給咱們做好吃的,絕對是真愛。這手藝可不能失傳,我來繼承吧,哈哈?!?/p>
我也笑了,真是言傳不如身教啊,不經意間一個未來的好丈夫就有了雛形。其實做飯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那一份對家人的愛,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上。
有人說餐桌上有著最長情的溫情與告白。我堅信,生活之所以美好,就因為有這么多沒完沒了的好時光。
在我小的時候,因為條件所限,家里從來就沒有過獨立的餐廳,但昨天的擁擠和溫馨依舊在眼前。家里只有一個短腿的木質方桌子,吃飯的時候把它拿到炕上,一家人圍繞著它,喜滋滋地吃著飯。有時候考完試回到家,母親會端上一只雞腿;有時候是父親工作太累了,母親就做一碗紅燒肉,我就給他添一碗白米飯,父親喝一杯葡萄酒,現(xiàn)在回想起來,有太多的幸福。那一場場的酸甜苦辣事,都融化在母親各種各樣的拿手菜里,馨香了歲月。
餐桌從來就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是我們對于生活情感的寄托所在。在這張餐桌上,觥籌交錯,餐具換了又換,陪我們吃飯的人也歷經輪轉,連我們自己那顆安放在餐桌上的心,也有了故事,萌生了變化。
世界廣闊無邊,路長得無法用腳步去丈量,忙碌中無法去體會夢想中的詩和遠方。但是在這張餐桌旁,我卻能感到歲月悠長、日子寧靜平和的美好。
(摘自《左江日報》2017年8月29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