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臨考進補抱佛腳
正解:短期內效果有限,平常應均衡營養(yǎng)
建議:飲食習慣不宜大變
營養(yǎng)是長期的,長期合理均衡地補充營養(yǎng),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身體。專家指出很多家長臨近考試才開始給孩子進補。雖然家長講究科學飲食的做法從長遠來說是好的,但想在短期內收到明顯效果是不可能的,正確的做法是平常就培養(yǎng)均衡的飲食習慣。
臨考前改變原本的營養(yǎng)習慣還有很多壞處,改變過大容易造成身體不適應,腸胃受不了,可能出現脹氣、消化不良、拉肚子,同時飲食習慣的改變會給孩子以心理暗示,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和緊張情緒。
不宜過多介入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正解:過多介入徒增考生壓力
建議:平常心對待
有些家長數著孩子考試的日子,每天都想讓孩子吃上最好的,甚至希望孩子改變作息習慣。專家表示飲食改變不要太大,作息規(guī)律依舊如常,也就是不要把考試太當回事,這樣孩子的心態(tài)會平和得多,減少焦慮急躁的情緒。
不宜一日三餐大魚大肉
正解:進食太多肉類不利于消化
建議:宜喝魚湯或去皮雞湯
有些家長為了給臨考前的孩子補充營養(yǎng),每天燉一只雞腿,一日三餐更是雞、鴨、牛、羊肉滿滿一桌。專家表示肉類油膩、不易消化,家長一日三餐加夜宵都是大魚大肉,腸胃難受之余,睡眠也受累?,F在的孩子喝牛奶、吃雞蛋、吃肉等幾乎都不欠缺營養(yǎng),既然不缺就沒必要大量補充。而肉湯并非絕對不可,肉湯里有無機鹽、鈉、鉀、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首選是魚湯,脂肪含量不高又容易消化,其次是雞湯,但雞皮要剝掉,清燉湯比老火湯好,老火湯嘌呤太多。
不宜人參紅棗大補特補
正解:大補導致上火煩躁
建議:清補即可
有些家長把私藏多年的人參拿出來給孩子進補,紅棗、桂圓等更是常備零食。專家表示人參太補,食用后過于燥熱,夏天容易上火,人也因此變得容易煩躁,反而影響考試的正常發(fā)揮,就算是紅棗也不能天天吃、大量吃。其實,清補比吃人參要好,可用適量瘦肉、薏米、蓮子、百合、淮山、玉竹、茨實等煮湯喝。
不宜依賴營養(yǎng)保健品
正解:沒有特效
建議:食補為主,注意營養(yǎng)標簽
氨基酸、DHA、進口魚油、蜂王漿……這些保健品都趁著考試季紛紛登上貨架最顯眼的位置。專家表示吃健腦保健品不如吃健腦食物,如核桃等,食補更重要,有條件的可以適當吃一些保健品。
但是林林總總的保健品怎么挑?專家建議購買時要看營養(yǎng)標簽,看主要物質是什么,而不是廣告。例如氨基酸,實際上就是蛋白質,并沒有健腦的神效,吃多了還會增加腎臟負擔。另外,有的保健品的主要物質就是B族維生素,卻包裝成奇效的保健品,售價是一般B族維生素的幾十甚至幾百倍,那就沒必要購買了。
(安 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