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
洛杉磯的英文原意為“天使之城”,如同鑲在太平洋西岸的一顆碩大無朋的寶石。
洛杉磯又有著“陽光之城”的美譽(yù)。我在洛杉磯住了近兩個月,只遇上一個陰天,兩個下午是下雨天氣,可上午還是陽光燦爛。洛杉磯要么不下雨,一下便是瓢潑大雨。記得那回下大雨,我正在高速公路上,車窗玻璃上一層急瀑,所有的轎車四周是一團(tuán)白霧。在大雨中,當(dāng)即事故頻發(fā),轎車追尾互撞。我所在的那條高速公路上一連發(fā)生兩起車禍。那便是由于洛杉磯很少遇上大雨,人們?nèi)狈︼L(fēng)雨中的駕駛經(jīng)驗(yàn)。正因?yàn)檫@樣,人們笑稱:“洛杉磯人是不知道在大雨中該怎樣開車的?!?/p>
洛杉磯有時被稱為美國第二大城,有時則被稱為第三大城。其實(shí),這是按人口的多寡來排名。居于榜首的當(dāng)然是紐約。至于洛杉磯和芝加哥,由于人口總數(shù)相仿,所以老二、老三的交椅不時“浮動”。不過,如今洛杉磯人口大大超過芝加哥,穩(wěn)坐第二把交椅。
1900年,洛杉磯人口不過10萬人,在全美城市排名第36。如今,洛杉磯郡由88個城市組成,人口1 025萬。洛杉磯市區(qū)人口超過400萬。
不過,倘若按城市面積大小排名,洛杉磯當(dāng)居美國之首。
初見洛杉磯,便頗為驚訝:從飛機(jī)上看下去,成片成片的平房,只有市中心才有那么“一小撮”高樓。這是由于洛杉磯多地震的緣故,不便造高樓。市中心那“一小撮”高樓,是按防強(qiáng)地震的標(biāo)準(zhǔn)建造的,成本比普通的高樓高得多,所以洛杉磯絕大部分是平房或者二層樓房。這么一來,洛杉磯的市區(qū)面積就變得很大,誠如把上海所有的高樓都“化”為平房,市區(qū)的面積一下子要增大好多倍。何況,洛杉磯家家戶戶門前有一大片草地,后有一個大院子,所占面積就更大了。
正因?yàn)槁迳即壞敲创?,朋友們來看我,轎車在高速公路上開半個多小時,說是離得“很近”!住在如此碩大的城市,倘若家無轎車,簡直無法過日子。也正因?yàn)檫@樣,洛杉磯市區(qū)擁有五百多萬輛轎車,平均一個人擁有一輛!轎車的普及率,不亞于上海的自行車。在高速公路上,車流如潮。尤其是夜晚,去的車亮著一色紅尾燈,來的車亮著一色黃前燈,如同紅黃兩河在奔騰澎湃,分外壯觀。
在洛杉磯,除了美國人之外,最多的要算是墨西哥人和華人了。美國軍隊(duì)于1846年從墨西哥手中奪得洛杉磯。那時,洛杉磯還只是一座小城市。1876年,橫貫美國的南太平洋鐵路延伸到洛杉磯,把這座太平洋之濱的港口跟美國東部地區(qū)聯(lián)在一起。頓時,洛杉磯“走紅”了。這座小城,發(fā)展成為中等城市,進(jìn)而成了美國屈指可數(shù)的大城市。由于這里本來是墨西哥的領(lǐng)土,加上這里至今離墨西哥本土不遠(yuǎn),所以這里的墨西哥人很多。也正因?yàn)殡x墨西哥不遠(yuǎn),所以“阿米哥”(即墨西哥人)偷渡前往洛杉磯者頗多?!鞍⒚赘纭眰冊诼迳即壱话氵^著下層生活。
有一回,我遇上紅燈。乘車子停下之際,一位“阿米哥”一手拿著塑料桶,一手拿著刷子,迅速地為我們刷洗車窗玻璃。當(dāng)紅燈變成綠燈時,他已把車窗洗干凈了,很感激地拿著我們給他的一美元小費(fèi)。他就這樣,乘紅燈之際,為一輛又一輛過路轎車沖洗車窗,不管你的車窗玻璃是否臟了,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
墨西哥盛產(chǎn)花生。街頭路邊,常見“阿米哥”賣花生。墨西哥人炒花生的手藝也真不錯。所以吃了“阿米哥”的花生,都說“味道好極了”!
洛杉磯和舊金山,同為華人大本營。舊金山的華人,大都是老移民──來自廣東;洛杉磯的華人,大都是新移民──來自中國臺灣。于是,洛杉磯的蒙特利一帶華人聚居的地方有了“小臺北”之稱。其實(shí),這大抵由于洛杉磯瀕臨太平洋,冬日充滿“金色的太陽”,夏日也不算熱得過分,跟臺北的氣候相仿,所以臺灣人大批移民于此。這里地域如此廣闊,住房如此寬敞,要比臺北舒服得多。
我在洛杉磯結(jié)識了不少中國臺灣的朋友。臺灣人在這“小臺北”大都生活得不錯。那里的大企業(yè)家,不少是臺灣人。有些臺灣人在臺灣本來就有雄厚的經(jīng)濟(jì)實(shí)力,移居洛杉磯是為了生活更舒適,或者求得企業(yè)向美國發(fā)展。也有不少臺灣人來美國之后,經(jīng)歷了一番艱苦的奮斗過程,才算站穩(wěn)了腳跟。另外,在洛杉磯,還“隱居”著一批臺灣政壇上曾經(jīng)叱咤風(fēng)云的人物。
1993年去美國的時候,在洛杉磯Rowland Heights住了近兩個月。Rowland音譯為羅蘭,而Heights則是高度、山崗的意思,Rowland Heights 也就譯為羅蘭崗。
從洛杉磯市中心驅(qū)車往東,大約三十分鐘車程,就到了羅蘭崗。羅蘭崗如今是洛杉磯華人的三大聚居地之一。那里有規(guī)模頗大的華人超市——“大華超市”“香港超市”。
一位久居羅蘭崗的華人回憶說:移居來美,轉(zhuǎn)眼已二十多年,當(dāng)年就在羅蘭崗一位表兄家附近住下。那時住在這里的華人大約只有六七戶人家,和我們一同來美的七十歲老母,一下車就說:“美國說是最繁華,從機(jī)場到這里,連一棟大樓都沒有,比中國臺灣還落后!”
在當(dāng)時,羅蘭崗什么華人商店都沒有,都要到蒙市去買菜、吃中餐,華人圈中也不知道羅蘭崗在哪里。自大華超市在此設(shè)立之后,才漸漸形成小商圈,現(xiàn)在則有多家超市、中餐館、華裔診所、中西藥房等,成了洛城東區(qū)最繁盛的一帶。
由于越來越多的華人居住在這里,光是我們這條街就有近十戶人家,是來自中國大陸及港臺的人士。每當(dāng)左鄰右舍見面寒暄,普通話、閩南話都可通,一點(diǎn)也不覺得是住在美國。大家常在假日或閑暇之余,一起泡茶聊天,偶爾幾個家庭,各出一菜,合聚一堂,閑話家常。
洛杉磯華人最早的聚居地是在洛杉磯市中心。從那里的日落大道往北,便是中國城。城區(qū)大約以百老匯街為主軸,一直延伸至柏納德街,那里有許多中國餐館。
洛杉磯中國城那里大都是老移民。據(jù)說,在1850年,還只有兩個中國人住在這里。1870年至1880年,第一批華工近五千人來到洛杉磯,開墾土地、疏通河道,開始形成中國城。這是洛杉磯最早的創(chuàng)業(yè)族群之一。然而,由于中國城處于洛杉磯的市中心,那里地方不大,面積有限,所以那里只是成為中國商鋪的集中場所,是洛杉磯華人的購物、聚餐之地。endprint
蒙特利公園市是新興的華人聚居區(qū)。蒙特利公園市位于洛杉磯市中心東11公里處,只要花十多分鐘就可以到達(dá)洛杉磯市中心,比羅蘭崗離市中心要近得多,所以發(fā)展比羅蘭崗更快。誠如紐約的法拉盛后來居上,超過了曼哈頓的唐人街,成為紐約最大的華人聚居地,蒙特利公園市如今也超過了洛杉磯市中心的中國城,成為洛杉磯最大的華人聚居地,華裔伍國慶曾任市長。
我在蒙特利公園市沿途見到許許多多中文招牌,既有三聯(lián)書店,也有香港超市,還有張胖子餐館。蒙特利公園市腹地廣大,面積約20平方千米。
據(jù)統(tǒng)計,在1950 年,蒙特利公園市的白人居民的比例為99.9%。到了20世紀(jì)60年代,蒙特利公園市白人居民下降到85%,拉丁美洲族裔人居民占12%,亞裔居民為3%。自1970 年起,蒙特利公園市的白人居民的比例從51%迅速下降到7%。而亞裔居民的比例上升到15%。2000 年,亞裔居民的比例上升到62%,其中華人占47%。
華人移民之中,原本主要來自中國臺灣,從20世紀(jì)80年代開始,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人口開始超過來自中國臺灣的移民人口。尤其是來自上海的移民甚多,“小臺北”之稱也就改為“小上?!绷?。
華人移民以蒙特利公園市為中心向四周擴(kuò)散,擴(kuò)散到圣蓋博谷地沿線的十二個城市,形成了一個具有相當(dāng)規(guī)模的“中國谷”。
我在加州大學(xué)爾灣分校出席會議。這座位于海濱的大學(xué),是爾灣高科技園區(qū)的核心。在爾灣高科技園區(qū),三分之二以上的科技人員是華裔,這里已經(jīng)成為加州新的硅谷。
謝明畢業(yè)于中國華南理工大學(xué),在1980年到美國南加州大學(xué)攻讀研究生。不久,在洛杉磯發(fā)生了一樁震驚美國的命案,一個綽號叫做“夜行者”的兇手在洛杉磯一連謀殺了13個人,警方靠著識別指紋抓住了罪犯。從此。他對用電腦識別指紋產(chǎn)生了興趣,發(fā)明了電腦指紋識別系統(tǒng)。
另一位出自“中國谷”的新聞人物叫做張茵,她來自中國山東。她1985年來到香港,做廢紙回收生意,人稱“破爛王”。1990年,她來到洛杉磯“中國谷”,開辦了玖龍公司,開發(fā)廢紙原料市場。經(jīng)過多年的奮斗,2006年她成為中國的“女首富”。
《洛杉磯商業(yè)周刊》經(jīng)過調(diào)查指出:“圣蓋博谷地成了美國華人的中心,其吸引力就像磁石一樣。這里靠近太平洋,獨(dú)特的氣候就像中國的昆明、香港和臺北一樣,更重要的是這里做生意、生存的氣候更好。這種氣候兼有東方的文明和西方的學(xué)識。美國西部是創(chuàng)業(yè)開拓者的世界?!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