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斯托
剛讀高中的時候,母親煮了一包雞蛋到學??次?。那是她第一次到縣城,在汽車站下車后,很多當?shù)氐哪Φ乃緳C圍上來拉生意。
母親說:“俺娃在縣一中讀書,俺走過去就行?!?/p>
那些摩的司機見母親不坐車,便“好心地”給母親指路,在他們的“幫助”下,不過幾百米的距離,母親一路走一路問,兜兜轉轉走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
那么熱的天,母親抱著一包雞蛋,見到我的時候滿臉通紅。
我埋怨她:“打個摩的又花不了幾塊錢,干啥受這個罪?”
母親說:“在家走個幾十里的山路都累不著,這一點路又算個啥,不花那個錢?!?/p>
但在我和姐姐身上,母親從來沒有小氣過。她最常跟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該花的錢必須得花?!?/p>
這就是我的母親,貧窮帶來的痛苦她一人承受,從未向子女抱怨,也從未給過孩子壓力。
窮不可怕,被窮嚇怕才可怕。
周末去趙楠家作客,她正和女兒玩手機游戲。
我不知道那款游戲叫什么名字,只看到一張大嘴在吃方塊,很弱智的感覺。我悄悄地問她:“有意思嗎?”
趙楠接下來說的一番話徹底改變了我對游戲的看法。她說:“我跟妞妞玩游戲的時候,會提前制定一些規(guī)則,比如一天只能玩兩次,一次玩半個小時,要想玩游戲就要保持一天不淘氣,游戲結束后要馬上睡覺等等。你會發(fā)現(xiàn),只要你提前定了規(guī)矩,小孩子是最講道理的。那個大嘴吃方塊的游戲對我來說確實有點無聊,但我仍會很認真地跟她一起闖關,這樣我就從一個長輩變成了她的戰(zhàn)友,變成了一個跟她一起解決困難、一起慶祝勝利的好朋友?!?/p>
有些孩子之所以無法無天,是因為家長自己都沒有規(guī)則意識。有些孩子跟父母有隔閡,是因為父母從來沒有把孩子當朋友。
游戲不是洪水猛獸,優(yōu)秀的媽媽不僅允許孩子玩游戲,還會參與其中。這既能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又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何樂而不為?
我們不能指望一個跳廣場舞的奶奶培養(yǎng)出一個跳芭蕾舞的孫子;也不能指望一個嗑著瓜子聊八卦的媽媽培養(yǎng)出一個具備領袖氣質(zhì)的兒子。
嘴里最常念叨的是柴米油鹽、家長里短,在小事上抹不開,死纏爛打,喜歡碎碎念,這樣的媽媽,不一定培養(yǎng)出壞孩子,但也很難培養(yǎng)出有出息的孩子。
有格局的媽媽看問題往往更全面、更長遠,也更加理性。
她們也八卦,但不會當著孩子的面搬弄是非;她們也關注柴米油鹽,但也規(guī)劃未來和遠方;她們也節(jié)約,但在子女教育和愛好上花錢絕不手軟。
英國有一檔電視欄目《天才兒童》頗受爭議,參加節(jié)目的孩子,個個智商爆表。
其中一個叫Tudor的小男孩,在專業(yè)問答環(huán)節(jié),得了全場最高分。但Tudor的父母卻表現(xiàn)得非常焦慮,只要他答錯題,他的父母就會露出一種“你有沒有搞錯”的表情,完全不顧他幾乎崩潰的情緒。
在被主持人問這樣做值不值得的時候,他的媽媽猶豫了幾秒說:“至少我們進決賽了?!?/p>
她的眼里只有比賽。
有很多這樣的媽媽,她們把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從未問過孩子是否愿意。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開明家長開始對孩子實行“放養(yǎng)政策”——在保證身體健康、不違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越是在自由的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越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并成就一番事業(yè)。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孩子最終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愛的質(zhì)量、陪伴和榜樣示范。”
家庭是塑造孩子品格的第一所學校,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的媽媽,會尊重孩子的愛好、增加孩子的見識、跟孩子成為朋友,并教會孩子堅強。
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并不一定是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但能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的女人,一定是一個偉大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