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流沙灣海域勒氏枝鰾石首魚生物學性狀的初步研究

      2017-12-14 05:52:51歐榮華郭慧徐明申玉春葉寧操玉濤
      水產(chǎn)養(yǎng)殖 2017年10期
      關鍵詞:石首沙灣體長

      歐榮華,郭慧,徐明,申玉春,葉寧,操玉濤

      (廣東海洋大學水產(chǎn)學院,湛江市海洋生態(tài)與養(yǎng)殖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廣東 湛江 524025)

      流沙灣海域勒氏枝鰾石首魚生物學性狀的初步研究

      歐榮華,郭慧,徐明,申玉春,葉寧,操玉濤

      (廣東海洋大學水產(chǎn)學院,湛江市海洋生態(tài)與養(yǎng)殖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廣東 湛江 524025)

      在2013年1—12月漁業(yè)資源調查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研究了流沙灣海域勒氏枝鰾石首魚的體長分布、體長-體質量的關系、肥滿度月變化、餌料組成、攝食強度和營養(yǎng)級等生物學特性。結果表明:流沙灣海域枝鰾石首魚體長82~145 mm,優(yōu)勢體長組為116~125 mm和106~115 mm;體長(L)-體質量(W)關系方程為:W=0.0242L2.9564(R2=0.9471);肥滿度最大值出現(xiàn)在2月份,最小值出現(xiàn)在7月;枝鰾石首魚的餌料組成以甲殼類為主要類群。枝鰾石首魚的空胃率隨季節(jié)變化顯著(P<0.05),在冬季最大,春季達到最小,飽滿度指數(shù)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營養(yǎng)級變化范圍在2.69~3.11,平均營養(yǎng)級為2.94。

      勒氏枝鰾石首魚;生物學特性;餌料組成;流沙灣

      流沙灣是典型的亞熱帶海灣,海水水質環(huán)境較好,蘊藏著豐富的海洋魚類資源。灣內養(yǎng)殖業(yè)發(fā)達,屬于我國海水養(yǎng)殖密集型海灣之一,此外還擁有大面積的紅樹林和珊瑚礁,因此在生境多樣性和海洋生態(tài)學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有關流沙灣的報道國內已經(jīng)累積很多資料,研究的主要對象有貝類、海藻、浮游生物群落、水質環(huán)境、營養(yǎng)鹽、微生物等,但是對流沙灣海域魚類的生物學研究尚未見報道。

      石首魚科隸屬于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es),鱸亞目(Percoidei),石首魚科(Sciaenidae),包括60多個屬,科內的魚類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大部分種類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因此在海洋漁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該科的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黃魚(Pseudosciaena polyactis)曾經(jīng)是我國海洋漁業(yè)的主要捕撈魚種,與帶魚(Trichiurus haumela)并稱我國三大海產(chǎn)魚類。近年來由于水環(huán)境惡化和過度捕撈,石首魚類資源已開始衰退,個別屬種已經(jīng)被列為易?;驗l危種類[1]。課題組前期在對廣東流沙灣游泳動物種群結構和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勒氏枝鰾石首魚(Dendrophysa russelli)出現(xiàn)的頻率在50%以上,為該海域的優(yōu)勢魚種[2]。然而目前關于勒氏枝鰾石首魚的研究鮮有報道。本文利用對流沙灣海域進行魚類資源調查期間收集的勒氏枝鰾石首魚數(shù)據(jù),分析了該魚種的體長分布、體長-體質量關系、肥滿度月變化、餌料組成、攝食強度和營養(yǎng)級等生物學特性,為流沙灣海域勒氏枝鰾石首魚資源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收集

      2013年1—12月每月下旬到流沙灣覃斗鎮(zhèn)漁港碼頭采集勒氏枝鰾石首魚樣品,共采集魚類樣品507尾。

      1.2 實驗室分析

      勒氏枝鰾石首魚樣品采集當天在實驗室完成測量分析。用游標卡尺測量全長和體長,用電子天平測量體質量。

      測量相關生物學數(shù)據(jù)后,解剖,取出胃和消化道內的食物,先用吸水紙吸去餌料生物上的水分,根據(jù)殘體確定每種餌料的個數(shù),然后用電子秤(精度0.001 g)對每個消化道中的每種餌料生物稱重并計數(shù)。

      測定穩(wěn)定同位素碳、氮比值使用的質譜儀是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生產(chǎn)的Delta V Advantgae質譜儀,每組樣品有3個平行,碳、氮穩(wěn)定同位素分開進行測定,碳、氮穩(wěn)定同位素比值精密度為±0.2‰。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做One-way ANOVA分析,利用Shapiro-Wilk檢驗法分析體長分布是否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冪函數(shù)回歸法擬合體長與體質量的關系,并計算肥滿度,計算公式為F=W/L3×100%,式中:F肥滿度(%),W 為體質量(g),L為體長(mm)。

      相對重要性指數(shù)百分比(%IRI)來評估勒氏枝鰾石首魚不同餌料生物的重要性[3-4],相關計算公式:

      其中N%數(shù)量百分比,W%為質量百分比,F(xiàn)%為出現(xiàn)頻率。

      碳氮穩(wěn)定同位素比值用國際通用的δ表示,分別以VPDB國際標準和大氣氮作為參考標準。δ13C、δ15N和營養(yǎng)級按以下公式計算:

      TL=a+(15N捕食者-15N基線生物)/b式中,R為同位素豐度,R(13C/12CVPDB)為國際標物的碳同位素豐度比值,R(15N/14Nair)為標準大氣氮同位素比值豐度。TL表示營養(yǎng)級,a表示海洋食物網(wǎng)中的初級消費者的營養(yǎng)級,通常被定義為1;b表示富集度?;€生物通常選擇在當?shù)厣鷳B(tài)系統(tǒng)中常年存在、食性簡單的低級消費者。本文選擇流沙灣海域常見的翡翠貽貝作為基線生物,富集度取2.5‰。

      2 結果

      2.1 體長分布

      本研究中,共測量勒氏枝鰾石首魚507尾,最小體長82 mm,最大體長145 mm,體長分布呈現(xiàn)6個體長范圍,優(yōu)勢體長組為116~125 mm和106~115 mm(圖 1)。

      2.2 體長和體質量的關系

      圖1 勒氏枝鰾石首魚的體長分布(n=507)

      根據(jù)實際測量勒氏枝鰾石首魚體長、體質量數(shù)據(jù),擬合體長體質量關系方程W=0.0242L2.9564,R2=0.9471,其異速生長因子為2.9564,十分接近于3,說明勒氏枝鰾石首魚個體的生長屬于等速生長模式,體長和體質量增加等速,見圖2。

      2.3 肥滿度月變化

      肥滿度是表示魚類肥瘦程度和生長情況的指標,勒氏枝鰾石首魚的肥滿度月變化如表1所示,最大值出現(xiàn)在2月份,為2.28%,最小值出現(xiàn)在7月,為2.14%。

      圖2 勒氏枝鰾石首魚體長和體質量的關系

      表1 勒氏枝鰾石首魚肥滿度月變化

      2.4 餌料組成

      勒氏枝鰾石首魚攝食的餌料中甲殼類是最重要的類群,出現(xiàn)頻率59.90%,重量百分比、個數(shù)百分比均最高,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甲殼類是蝦類,百分比是32.67%,其次是磷蝦13.86%,蟹類6.92%。魚類的出現(xiàn)頻率為13.38%,重量百分比是22.46%,多毛類出現(xiàn)的頻率為5.45%,重量百分比為3.22%,頭足類的出現(xiàn)頻率為1.98%,重量百分比1.35%,貝類的出現(xiàn)頻率13.83%,重量百分比11.52%,棘皮動物出現(xiàn)頻率為6.43%,重量百分比為1.61%(表2)。

      2.5 攝食強度

      本文用平均飽滿指數(shù)、空胃率和充塞度來研究勒氏枝鰾石首魚的攝食強度。結果表明勒氏枝鰾石首魚的空胃率在冬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達到最小,空胃率的季節(jié)變化顯著(X2=14.91,P<0.05),飽滿度指數(shù)在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圖3)。勒氏枝鰾石首魚不同季節(jié)的充塞度等級分布如圖4所示。

      2.6 營養(yǎng)級

      勒氏枝鰾石首魚13C‰變化范圍-16.47‰~-14.36‰,差值2.11‰,平均-15.48‰,最大值出現(xiàn)在體長121~130 mm組,最小值出現(xiàn)在體長80~90 mm組 ;15N‰ 變 化 范 圍 13.99‰ ~15.04‰ , 平 均14.62‰,差值1.05‰,最大值出現(xiàn)在101~110 mm體長組,最小值出現(xiàn)在80~90 mm體長組(表3)。勒氏枝鰾石首魚的營養(yǎng)級變化范圍在2.69~3.11,平均營養(yǎng)級為2.94。

      3 討論

      流沙灣勒氏枝鰾石首魚的體長在82~145 mm之間,優(yōu)勢體長組為116~125 mm和106~115 mm,和珠江口海域的勒氏枝鰾石首魚的體長范圍相近[5],遠小于馬納爾灣海域勒氏枝鰾石首魚[6]。其異速生長因子為2.9564,十分接近于3,說明勒氏枝鰾石首魚個體的生長屬于等速生長模式,體長和體質量增加等速。流沙灣勒氏枝鰾石首魚的異速生長因子略小于珠江口海域的勒氏枝鰾石首魚(3.19492)[5],這可能是由于地理種群的不同導致的。

      魚類的肥滿度受性腺、消化道殘留的食物的影響,而性腺重和攝食量都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變化,因此會導致肥滿度的變化。一般認為未成熟的個體其肥滿度在生長過程中除冬季略有下降外基本保持不斷上升的趨勢;而對性成熟的個體,秋季魚類開始積累營養(yǎng),肥滿度最高,隨著越冬期的來臨,溫度較低,餌料保障下降,肥滿度也會隨之下降。勒氏枝鰾石首魚的肥滿度在7月份達到最小值,此時勒氏枝鰾石首魚的繁殖高峰期剛剛結束,魚體失去大量的能量,這一時期魚類的攝食強度一般,魚體尚未補充失去的耗能;之后產(chǎn)卵期結束,隨著秋季的到來,勒氏枝鰾石首魚的攝食強度達到最大,魚類個體開始大量累積營養(yǎng),肥滿度的總體趨勢不斷上升,并且在繁殖期前達到最大,3月份開始隨著性腺的發(fā)育肥滿度總體呈下降趨勢。

      表2 勒氏枝鰾石首魚的餌料組成

      圖3 勒氏枝鰾石首魚的空胃率和平均飽滿度指數(shù)的季節(jié)變化

      圖4 勒氏枝鰾石首魚不同季節(jié)各個充塞度等級所占的比例

      表3 勒氏枝鰾石首魚δ15N、δ13C和營養(yǎng)級隨生長的變化

      勒氏枝鰾石首魚的餌料種類包括甲殼類、魚類、多毛類、頭足類、棘皮動物和貝類6個大類,其中可以鑒定到種的有16種。通過計算得出的各餌料種類的相對重要性指數(shù)可以看出,流沙灣海域勒氏枝鰾石首魚的主要餌料為甲殼類,包括磷蝦類和蝦類,其次是魚類,其他幾個類群的攝食量較小。從攝食的餌料類群來看,浮游生物、游泳動物、底棲動物在它們的食譜中都有出現(xiàn)。黃良敏等[7]對廈門東海域的勒氏枝鰾石首魚的食性分析表明勒氏枝鰾石首魚主要攝食長尾類、短尾類、魚類幼體、多毛類和貝類,其次是甲殼類幼體、頭足類、蝦姑。這與本文得到的結果基本一致,流沙灣海域勒氏枝鰾石首魚都是以底棲動物為主的肉食性魚類。

      勒氏枝鰾石首魚的攝食強度呈顯著的季節(jié)性變化。在秋季的攝食強度最高,飽滿指數(shù)達到最大值,空胃率達到最小值,充塞度在1級以上的胃的個數(shù)達到最大值,這是由于勒氏枝鰾石首魚的繁殖期在9月份以后逐漸結束,魚類個體需要補充繁殖期間損失的大量的能量,同時隨著越冬期的到來,魚類也需要積累脂肪來渡過越冬期,這在其他研究中也有類似結果[8-9]。值得注意的是在繁殖高峰期的春季,勒氏枝鰾石首魚的攝食強度要高于夏季和冬季,即繁殖旺盛期勒氏枝鰾石首魚的攝食強度仍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與有些研究指出的性腺發(fā)育會影響攝食強度變化有一定差別[10],這可能與流沙灣獨特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流沙灣海域的蝦類占有明顯的數(shù)量優(yōu)勢,蝦類的繁殖期在3月份,這時灣內的蝦類密度達到高峰;同時浮游動物群落雖然結構相對單一,但是在春季豐富度指數(shù)處在全年高峰期[11],因此對勒氏枝鰾石首魚而言,在春季餌料的獲取相對容易,但是在春季勒氏枝鰾石首魚的充塞度等級在3級以上的個體的比例很少,僅高于冬季,從這方面看卵巢的發(fā)育對攝食行為確實產(chǎn)生了影響,林楠等對象山港黃姑魚的食性分析也持類似的觀點[12],可能的原因是在卵巢發(fā)育達到Ⅳ期以后,會占腹腔很大的位置,影響魚類的攝食量。勒氏枝鰾石首魚的空胃率在冬季達到最高,平均胃飽指數(shù)最低,推測與冬季海區(qū)內餌料生物的減少以及低溫降低了魚類的攝食能力有關。這與一些研究報道的魚類在越冬期會減少攝食的觀點類似[13]。

      大部分魚類的營養(yǎng)級處于2~3之間,本文利用氮穩(wěn)定同位素計算得到的勒氏枝鰾石首魚的營養(yǎng)級以2、3級為主,平均營養(yǎng)等級是2.94。與胃含物分析結果相比,氮穩(wěn)定同位素計算得到的營養(yǎng)級位置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魚類等消費者的營養(yǎng)級和食性特征[14]。孫明等[15]應用氮穩(wěn)定同位素技術研究了遼東灣海域主要漁業(yè)生物的營養(yǎng)級,發(fā)現(xiàn)皮氏叫姑魚的營養(yǎng)級在4左右。而王軍等[16]羅源灣五種石首魚類的食性研究發(fā)現(xiàn),五種石首魚類的營養(yǎng)級為2.3~2.6,略低于本研究中的2.94。不同魚種之間、不同群落的相同魚種之間營養(yǎng)級的差別,主要是由于攝食餌料生物的不同所致的[17]。

      [1]程遠志.東海鮸魚群體遺傳多樣性與11種石首魚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學院,2012.

      [2]沈春燕,葉寧,申玉春,等.廣東流沙灣游泳動物種群結構和生物多樣性[J].海洋與湖沼,2016,47(1):227-233.

      [3]CORTES E.A critical review of methods of studying fish feed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stomach contents:application to elasmobranch fishes[J].Can J Fish Aquat Sci,1997,54(3):726-738.

      [4]王凱,章守宇,汪振華,等.馬鞍列島海域皮氏叫姑魚漁業(yè)生物學初步研究[J].水產(chǎn)學報,2012,36(2):228-237.

      [5]李永振,陳國寶,孫典榮.珠江口魚類組成分析[J].水產(chǎn)學報,2000,24(4):312-317.

      [6]BENSAM P,VINCENT S.Migration of the jew fish,Dendrophysa russelli (Cuvier)from sea to estuaries in the Gulf of Mannar[J].JMar Biol Assoc India,1972,14(2):892-893.

      [7]黃良敏,張雅芝,潘佳佳,等.廈門東海域魚類食物網(wǎng)研究[J].臺灣海峽,2008,27(1):64-73.

      [8]XUE Y,JIN X,ZHANG B,et al.Seasonal,diel and ontogenetic variation in feeding patterns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in the central Yellow Sea[J].Jfish Biol,2005,67(1):33-50.

      [9]LETOUMEUR Y,GALZIN R,HARMELIN-VIVIEN M.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diet of the damselfish Stegastes nigricans(Lacepede)on a Reunion fringing reef[J].JExp Mar Biol Ecol,1997,217(1):1-18.

      [10]OLASO I,RAUSCHERT,DE BROYER C.Trophic ecology of the family Artedidraconidae (Pisces:Osteichthyes)and its impact on the eastern Weddell Sea benthic system[J].Mar Ecol Prog Ser,2000(194):143-158.

      [11]王彥.流沙灣浮游生物群落結構與物種多樣性研究[D].湛江:廣東海洋大學,2010.

      [12]林楠,姜亞洲,袁興偉,等.象山港黃姑魚的食物組成與攝食習性[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13,20(6):1284-1292.

      [13]薛瑩,金顯仕,張波,等.南黃海三種石首魚類的食性[J].水產(chǎn)學報,2005,29(2):178-187.

      [14]肖協(xié)文,王玉玉,張歡,等.饒河枯水期主要魚類營養(yǎng)級位置及其影響因素[J].生態(tài)學報,2015,35(18):6216-6223.[15]孫明,劉修澤,李軼平,等.應用氮穩(wěn)定同位素技術研究遼東灣海域主要漁業(yè)生物的營養(yǎng)級 [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13,(1):189-197.

      [16]王軍,蘇永全,柳建英,等.羅源灣五種石首魚類的食性研究[J].廈門水產(chǎn)學院學報,1994,16(2):34-39.

      [17]薛瑩.黃海中南部主要魚種攝食生態(tài)和魚類食物網(wǎng)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5.

      海南糙海參全人工繁育苗種突破200萬頭

      海南糙海參苗種繁育技術又有新突破。2017年9月,海南省科技廳組織水產(chǎn)養(yǎng)殖專家對省重大科技項目“熱帶海參規(guī)?;斯し庇驮鲳B(yǎng)殖技術研究應用”進行現(xiàn)場測產(chǎn),經(jīng)全人工繁育,目前海南糙海參苗種達223.1萬頭,不僅保證了糙海參增養(yǎng)殖苗種的來源,也填補了海南糙海參全人工繁育技術的空白。

      糙海參經(jīng)濟價值較高,在國內分布在廣西、廣東、海南等地,它生長迅速、養(yǎng)殖方式簡單、病害少、市場需求量大,在我國華南沿海地區(qū)有很大的養(yǎng)殖開發(fā)潛力。海南大學教授馮永勤是該重大科技項目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刺參等不少品種海參的全人工繁育工作已在國內開展,但對于糙海參的全人工繁育此前海南并沒有涉及。

      “簡單來說,糙海參的全人工繁育首先要對野生海參進行繁育,繁育出子一代糙海參,然后對其進行工廠化養(yǎng)殖,待其成長為2齡糙海參后,再將它作為種參進行繁育,繼而繁育出子二代糙海參?!瘪T永勤介紹,此時繁育出的子二代糙海參就是苗種,數(shù)量還在不斷增加的子二代糙海參為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提供了苗種基礎。

      與普通的人工繁育相比,全人工繁育有何特殊之處?“普通的人工繁育是將野生糙海參當作種參繁育苗種,而全人工繁育將子一代2齡糙海參作為種參?!瘪T永勤說,目前國內野生糙海參自然資源不再豐富,采用全人工繁育可讓糙海參的種親不受資源控制,使得糙海參的增養(yǎng)殖苗種來源得到保證,也不斷推動糙海參成為我國海水增養(yǎng)殖的新品種。

      “糙海參全人工繁育最大的瓶頸在于將子一代糙海參養(yǎng)成種參的過程。”馮永勤說,為了突破這一關鍵技術,從2016年開始他們反復對其進行誘導產(chǎn)卵,待其發(fā)育成熟后再進行糙海參苗種繁育工作,“我們僅花了一年時間就將糙海參苗種從2萬頭增長到200多萬頭,目前增勢穩(wěn)定?!?/p>

      (www.bbwfish.com)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drophysa russelli in Liusha Bay

      Ou Ronghua,Guo Hui,Xu Ming,Shen Yuchun,Ye Ning,Cao Yutao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cology and Aquaculture environment of Zhanjiang,College of Fisheries,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25,China)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drophysa russelli including body-length distribution,relation of body length and weight,fullness monthly changes,food composition,feeding intensity and trophic level,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fisheries data collected in the Liusha Bay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ody length of D.russelli ranged from 82 to 145 mm,and the dominant body length groups were 116~125 mm and 106~115 m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length(L)and weight(W)was expressed as W=0.0242L2.9564(R2=0.9471).The maximum of fullness was observed in Feb.and minimum in Jul.Crustacean was the main group in food composition.Empty stomachs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with seasonal variations(P<0.05),and the maximum was observed in winter and minimum in spring.The maximum of plumpness index was observed in autumn and minimum in winter.The main trophic levels were 2 and 3,with an average of 2.94.

      Dendrophysa russelli;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food composition;Liusha Bay

      S931.1

      A

      21004-2091(2017)10-0017-07

      10.3969/j.issn.1004-2091.2017.10.004

      廣東省普通高校省級重大科研項目(GDOU2013050219);湛江市海洋生態(tài)與養(yǎng)殖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2015A06006)

      歐榮華(1990-),男,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水產(chǎn)動物健康養(yǎng)殖生態(tài)學研究.E-mail:dongdaowang@126.com

      申玉春,教授,主要從事海洋環(huán)境與生物資源保護.E-mail:shenyuchun@163.com

      2016-11-28)

      猜你喜歡
      石首沙灣體長
      脖子占體長一半的巨龍——新疆巨龍
      天天愛科學(2022年9期)2022-09-15 01:12:28
      史上最長恐龍
      外泌體長鏈非編碼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進展
      番禺沙灣古鎮(zhèn)保護更新的分析與研究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5:54
      新廠鎮(zhèn):石首“四化同步”第一鎮(zhèn)
      竊蛋龍化石首現(xiàn)贛州等
      多源多相復雜儲集層預測——以春風油田新近系沙灣組一段1砂組為例
      斷塊油氣田(2014年5期)2014-03-11 15:33:44
      海州灣及鄰近海域大瀧六線魚的生長、死亡和最適開捕體長研究
      產(chǎn)城融合:夯實石首縣域經(jīng)濟未來
      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促進石首經(jīng)濟提擋升質
      射阳县| 芜湖市| 阳城县| 凉城县| 原阳县| 新竹市| 城市| 巨鹿县| 巨野县| 临洮县| 金山区| 永福县| 岚皋县| 高平市| 肥乡县| 包头市| 彩票| 毕节市| 平遥县| 土默特左旗| 孝感市| 东安县| 琼海市| 平南县| 资阳市| 丹寨县| 佛冈县| 麻城市| 福清市| 诏安县| 卫辉市| 张掖市| 老河口市| 金门县| 吴堡县| 铁力市| 玛纳斯县| 九台市| 富民县| 安溪县|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