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歡
要知道紡織品的成分及其含量,如今已變得愈發(fā)簡單。無需再等上一天,以損壞產品為代價,再經過復雜的試驗操作才能知道檢測結果?,F(xiàn)在只需用一臺檢測設備掃描,成分和含量馬上在屏幕上顯現(xiàn),是不是簡單多了?其實這是一種新的檢測方法——無損秒測法,是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絲類檢測中心推出的一項新技術。
以秒計算的纖維鑒別
如何檢測紡織品的成分含量?
傳統(tǒng)檢測大多會使用化學溶解的方法,即截取絲綢和滌綸的一部分,并把兩種紡織品同樣稱重20g一起檢測,再用同一種溶劑溶解,比如甲酸。根據絲能溶解而滌綸不能溶解的特性,便能判定出哪種是絲、哪種是滌綸。這是利用各種纖維在不同化學溶劑中的溶解性能來鑒別纖維的方法。因為各種纖維在不同的化學溶劑中,如果濃度和溫度不同,便會出現(xiàn)不同的溶解情況,繼而可進行纖維的鑒別。
此種方法,在若干纖維檢測方法中雖然準確度高,但通常耗時較長,對產品破壞性也比較大。不過,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絲類檢測中心研究出了新的檢測方法——無損秒測法。
“這項技術是我們與浙江理工大學合作研發(fā)的,它還有個外號叫‘火眼金睛,是運用現(xiàn)代光學技術對纖維的定性和定量檢測。首先需在電腦里建立紡織產品數據庫,并利用已成熟應用于食品、環(huán)境等領域的近紅外技術,結合數據庫中含某個紡織產品的結構性能研發(fā)出來的。有快速、無損、高效、檢測成本低等幾大特點?!闭憬鋈刖硻z驗檢疫局絲類檢測中心副主任董鎖拽告訴記者。
事實上,無損檢測相對其他行業(yè)來說,并非新課題,它早已成為現(xiàn)代工業(yè)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yè)發(fā)展,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認。我國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國性無損檢測學術組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此外,冶金、電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業(yè)還成立了各自的無損檢測學會或協(xié)會,在一些行業(yè)的發(fā)展已日趨成熟。但在我國紡織檢測的應用中,還稍顯滯后。
董鎖拽坦言,這項技術的難點在于,需要找到它對光特有的一種反射規(guī)律。不同性質的紡織材料,都對近紅外光有不同的反射波長,根據不同纖維特有的反射波長,便可判定它屬于哪種纖維材料。但要找到這種對光的反射規(guī)律,卻需要經過反復大量的試驗。
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絲類檢測中心對此類技術的研究始于2014年。之所以“無損檢測”變成“無損秒測”是由于這項技術在不斷完善中,對纖維檢測的速度越來越快,準確率也越來越高,可用秒來計數,最低用時甚至能達3至5秒,并且有99%的準確率,效率非常驚人,費用也只是傳統(tǒng)檢測費用的一半。
近年來,由于絲綢產品的天然屬性及適于服用的特點,致使消費者對其熱度一直不減。而為了提高面料的舒適性,市場上不斷涌現(xiàn)絲纖維與其他各種纖維混紡的產品,一時真假難辨。而受蠶繭產量、繅絲工藝等因素影響,生絲價格也日漸昂貴。因此利用化纖、粘膠等價格較低的纖維制成的仿冒絲綢品,活躍于市場便不足為奇。
雖然消費者很擔心購買到假絲綢,但卻很難通過肉眼分辨和觸摸來辨別。往往在購買絲綢產品時,錢沒少花,但買到手的絲綢是否是真品心里仍沒底,就怕稀里糊涂用真絲綢的價格買到假絲綢,如果驗證方便,消費者也非常想一探究竟,維護自己的權益。
不久前,一位消費者找到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絲類檢測中心,想用無損秒測技術,檢測所購買的價值萬元的絲綢四件套床品是否為真絲。由于這套絲綢床品價格不菲,如果消費者用傳統(tǒng)方法檢測,即使測出真假,也難以避免對商品造成損傷。用無損秒測技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絲類檢測中心的實驗室里,通過設備掃描,只用不到10秒的時間,便為消費者出具了檢測結果,結果顯示為真絲。讓消費者更欣慰的是,此次檢測只用了100元檢測費,并保持了產品的完整性。
技術革新帶來新思路
據了解,目前這項檢測技術已得到不斷完善,除了檢測絲綢,也同樣適用于其他紡織產品的檢測,比如檢測產品中的羊毛、化纖、腈綸、棉等成分含量。
但在董鎖拽看來,絲綢檢測的準確度相對更高,也更快速,市場需求也最大。“雖然這項技術的檢測范圍可以擴大到絲及絲的混紡織物、棉和棉的混紡織物、滌綸和滌綸的混紡織物,但檢測紡織品中麻纖維含量,現(xiàn)在還有一定難度。麻纖維是植物纖維,又屬于粗纖維,需要找到能和它配合的檢測方式,這也是我們下一階段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p>
雖然“無損秒測”避免了紡織品檢測中對產品的破壞,提高了檢測效率,節(jié)約了檢測成本,但董鎖拽也承認這項技術還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它的局限性。它在技術上所能解決的問題仍然比較單一,只能檢測紡織品的成分及含量,至于紡織品需要檢測的耐磨性、強力、色牢度等項目,還需采用破壞性試驗檢測。
不過,以目前這項檢測技術所能達到的快速、無損、高效的檢測,足以為消費者維權和工商執(zhí)法打假派上用場。
試想,執(zhí)法單位到市場執(zhí)法,拿著抽樣樣品回到實驗室檢測,如果商品是假貨,即便回去,商家也可能利用這段時間做手腳,給執(zhí)法帶來一定難度。但要能當場做檢測、快速出結果,就會更有說服力。
事實上,借由2014年的杭州絲綢博覽會推出這項技術設備后,便為消費者維權和執(zhí)法單位執(zhí)法提供了便利。但這項技術現(xiàn)在并未做大量推廣,還需要把它有效應用于市場。接下來董鎖拽和他的團隊會以銷售設備的形式,先在市場上試水。
“設備應用的范圍不僅限于檢測機構,企業(yè)也是有需求的。比如服裝廠進面料時,對纖維的純正程度拿捏不準,就需要檢測。另外,企業(yè)在銷售產品時,消費者如果能親眼在設備上看到成分檢測結果,對銷售也有促進。還是拿絲綢舉例,一條標有100%真絲標簽的假絲綢圍巾,用設備掃描一下,顯示屏便馬上跳出含聚酯97.77%、氨2.23%的字樣,就能讓消費者一目了然,這條所謂的真絲圍巾,只不過是聚酯纖維和氨綸的混紡,不含一根蠶絲?!?/p>
董鎖拽認為,這項技術突破性的意義,不只是對紡織纖維成分快速判定那么簡單,更帶來了思維的變化,這意味著,對檢測機構拓寬思路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半m然現(xiàn)在只能解決一個指標,但按照這個思路,將來解決其他指標,也并非不可能。”董鎖拽告訴記者,他們現(xiàn)在正在制定近紅外技術設備的標準。
據悉,無損檢測是中國質量控制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檢測技術,無論是無損檢測技術還是無損檢測儀器,都有各自相應的國家標準,這些國家標準又直接影響著無損檢測結果的可信度。
結合今年4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的19項新國標來看,無損檢測領域就有5項新國標誕生,主要集中在規(guī)范無損檢測技術中關于檢測方法的國家標準,而這5項新標準的實施,又勢必會提升無損檢測人員在行業(yè)內的技術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