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萍
快樂編故事,輕松學拼音
文/張曉萍
轉眼,孩子上一年級兩個月了。在家復習課堂所學時,我采用了“編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兩個月來,我一直緊抓不放。
比如:根據 i,y,yi的特點,我編了一個故事:“小 i是個愛漂亮的小姑娘,她的頭上戴著蝴蝶結。當她一戴上聲調帽子的時候,就把蝴蝶結遮住了,她頭上的點就沒有了。星期天,小i一早醒來就吵著要媽媽帶她去游樂場玩。小i的媽媽是大y。大y媽媽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牽著手出門了(yi)。一路上,大家都和他們打招呼(大y和小i在一起,還是讀做i)。游樂場的人可真多,大y媽媽怕小i妹妹走丟了,緊緊地牽著她的手,她們靠得可緊了?!边@樣結合故事學拼音,能用故事把各項知識點的特點連起來,讓孩子覺得有完整性且聽起來有趣。故事記住了,知識點也記住了。
然后,我就鼓勵孩子編故事,遇到困難的時候,我?guī)退幌隆S谑?,根據要學的u,w,wu編故事。孩子興趣濃厚,而且把很多難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很自然地表現出來。至于ü見y要去兩點,就出現這樣巧妙的表達:“小ü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沒人帶小ü出去玩,怎么辦呢?小ü急得大哭起來。大y媽媽看見了,就趕緊來安慰他,大y媽媽答應小ü帶他去玩。小ü一聽,可開心了,趕緊擦掉了眼淚,和大y媽媽一齊出去玩了(yu)?!辈⒓皶r提醒兒歌:“小ü見大y,擦掉眼淚笑嘻嘻?!惫适逻\用對一年級小朋友有足夠的吸引力,編故事也極好地開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力,講故事又鍛煉了孩子的膽量,以后我會再加強故事與知識點的緊密結合,繼續(xù)一起編故事。這兩個月來,孩子讀拼音聲音洪亮、學得快記得牢,老師也多次表揚。
細想,學拼音字母無非是要孩子多讀、多記,有些特殊規(guī)則如i標上聲調要去點,ü遇y要去兩點,若采用講授、練習的方法,可能只會事倍功半。小孩子對聽故事的興趣個性濃厚,所以我便把復習枯燥乏味的知識結合有趣的故事,就眼下看,效果還是“杠杠滴”。
一年級孩子,學校大多沒有期中考試。我覺得:這時扎扎實實和孩子一起編故事學拼音,挺好,我會堅持。
【郭老師看法】
對大多家長而言,孩子上一年級后,生活發(fā)生了變化——孩子從半學半玩的狀態(tài)變成過上完全受約束、有規(guī)律的學習生活。當孩子入學半學期后,同學間熟悉了,孩子開始自我調節(jié),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起來,慢慢就適應學校生活了。
事實上,孩子入學后,為適應學校生活,家長一般處于緊張狀態(tài)之中。一年級上學期,有些孩子放學貪玩,學習沒精打彩,對學習任務有些抵觸。這都是由于環(huán)境變化而帶來的精神緊張所致。張曉萍老師采用了比較有效的辦法——就語文學習用了“編故事”的辦法。有趣,孩子喜歡;有針對性,效果好。大家可以學習啊。
一年級家長要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如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不要動不動就問孩子成績,這樣只能讓孩子有種錯覺:他是為成績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