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田泥鰍套養(yǎng)技術
在藕田中套養(yǎng)泥鰍是迅速提高經(jīng)濟效益、促進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一種好生產(chǎn)模式:
藕田要選在陽光充足的位置,地勢平坦,排灌水方便,保水性好,能防洪防澇。藕田四周需加高加固,田深控制在50~60厘米,水深控制在20~30厘米,并在進出水口設置防逃網(wǎng),以防泥鰍外逃。用水泥板立在田埂壁上,無水泥板亦可用厚一點的塑料膜代替,水泥板縫要用水泥封好。根據(jù)藕田的大小,栽種藕前要先在田中開挖一形﹑十形或井字形的田溝,溝的寬﹑深控制在30~40厘米。另外,需在田埂的四周或一邊挖一個或多個1.0~1.5立方米的水坑,水坑要與田溝相通,主要是為了采藕時不驚動泥鰍,以及收獲泥鰍上市時方便操作。
將藕田水深控制在10厘米左右,生石灰按60公斤/畝化漿后趁熱攪拌,全田潑灑,也可以用漂白粉15公斤或強氯精5公斤溶水后全田潑灑,必須使用塑料制品溶解上述消毒劑。消毒5~7天后進行換水,換水后注入新水可放試水魚,以檢測田水的毒性是否消失。試水魚可選擇白鰱或花鰱,試水魚生活正常后可放泥鰍苗進行養(yǎng)殖。
春季下藕種一般需在氣溫回升到15℃以上,藕池10厘米深處地溫達12度以上時栽植。藕種種植前15~20天,每畝施肥800~1000公斤,將肥料撒勻,并將池底泥耕翻耙平,然后每畝用80~100公斤生石灰常規(guī)消毒。要選擇新鮮﹑粗壯﹑芽旺﹑節(jié)細﹑根須完整﹑無病傷﹑3節(jié)以上的完整藕種,每畝用藕種250~300公斤。藕種植完畢后,藕池蓄水10厘米深,進水口用30目篩絹過濾,防止野﹑雜魚進入。
待藕長出2片立葉,同時水溫穩(wěn)定在20度以上時,即可放魚。在泥鰍放養(yǎng)前1星期,追施發(fā)酵的雞﹑豬﹑牛糞等有機肥每畝150~200公斤,過磷酸鈣 15~20公斤,以培肥水質(zhì),同時加注新水,使水位達到30厘米。投放時間在清明節(jié)前后,每畝投放泥鰍2萬尾。入池前用3%的食鹽水浸泡5~10分鐘,消毒防病。
餌料選擇 人工養(yǎng)殖泥鰍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蟲﹑黃粉蟲﹑蚯蚓﹑蛆蟲﹑河蚌﹑螺螄﹑魚粉﹑野雜魚肉及畜禽下腳料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泥鰍喜歡夜間覓食,因此應早晚各投喂一次。養(yǎng)殖前期通常按魚體重的3%~4%投喂,中期按魚體重的4%~6%投喂,后期可適當減少配合飼料的投喂量。
餌料投喂 泥鰍投餌要堅持四定原則,陰雨﹑悶熱天氣適當減少投餌量,每天要堅持巡田一周,如田埂有漏洞﹑漏水﹑死魚等都應快速處理,并保持池水嫩綠色。每隔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液消毒一次。藕田的施肥以基肥為主,少用化肥,農(nóng)藥應選擇高效低毒的產(chǎn)品,而且對泥鰍無害。定期換水,每次換水20%~30%即可。
藕田管理技術 A.水質(zhì)調(diào)控:夏季在不影響藕生長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及時加注新水,6月初水位達到最高30~50厘米左右。7~9月份每星期換水1次,每次換水10厘米,每月1次。每畝用4公斤生石灰全池潑灑,用以調(diào)節(jié)水質(zhì)和消毒防病。
B.捕撈收獲:10月上旬開始對藕池泥鰍進行起捕,待泥鰍捕完后,開始采收藕,時間一般是在10月底進行。
(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