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振輝
咳嗽是一種呼吸道中常見的癥狀,中醫(yī)認為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聲,咳吐痰液而言,其中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異物和分泌物的保護作用,但是持續(xù)的咳嗽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
咳嗽與運動預(yù)防
中西醫(yī)都認為,不能見咳止咳,應(yīng)當(dāng)抓住疾病的根本病因去治療。除了注意飲食及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服用一些適合自己的補品以及做一些敷貼、針灸治療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多運動。中醫(yī)有“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之說,運動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zhì),提高免疫力,使我們正氣充足,減少疾病發(fā)生。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可強身健肺的運動方式。
邵氏“保肺功”
邵氏保肺功由上海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龍華醫(yī)院全國名老中醫(yī)邵長榮教授創(chuàng)制,它是邵先生結(jié)合氣功和呼吸操的原理和步驟,整理創(chuàng)制的呼吸鍛煉功法,把練意志、練吐納和手足軀體的體操活動配合起來,鍛煉呼吸肌。主要分為九節(jié)。
第一節(jié) 開肺納氣雙手握拳,靠身旁兩側(cè),兩腳等肩寬,兩拳隨納氣上舉,到頂,納氣畢,兩腳跟提起,雙拳隨呼吸放開。收拳,自然向下,再緊靠兩側(cè)身旁,逼余氣呼盡。重復(fù)3次。
第四節(jié) 開合斂肺 立位,兩腳呈八字等肩寬,雙手疊放丹田(合),納氣。納畢,雙手隨呼出展向兩側(cè)(開),再納氣,雙手上舉到頂,并隨呼氣向下,虎口叉兩側(cè)膈膜處(脅肋處),盡量再呼出,呼畢納氣。隨納氣雙手上舉到頂,收拳靠向兩側(cè)身旁(開),盡量逼出余氣。重復(fù)7次。
第三節(jié) 靜息立功 立位,右手放腹部,左手放胸部,吐納同上,鍛煉腹式呼吸。重復(fù)7次。
第二節(jié) 靜息坐功 坐凳外半,兩腳等肩寬,含胸挺腹,雙手松放腿上,全身肌肉放松,心要靜,意守丹田,眼半開看鼻尖,耳聞山根竅聲,舌尖抵上齒腭部,慢慢納氣,納到丹田,納畢呼氣。重復(fù)21次。
第五節(jié) 健中理氣 立姿同上,雙手下垂,隨納氣上舉,到頂,隨呼氣向下,兩手交叉抱胸前,緊壓脅肋,同時上身稍向前傾,盡量呼出余氣。重復(fù)7次。
第七節(jié) 轉(zhuǎn)身抱膝 立位,兩腳八字分開,如碰拳寬,隨納氣雙手上舉,到頂,隨呼氣向右下轉(zhuǎn),同時上身向同側(cè)俯傾,右下肢屈曲,左腿伸直,兩手抱右膝下,將余氣呼盡,然后再納氣。先左側(cè)后右側(cè)。左右各重復(fù)4次。
第六節(jié) 寬胸利膈 立姿同上,雙手下垂,隨納氣上舉,到頂,隨呼氣向下,虎口叉腰,同時上身稍向前傾,盡量呼出余氣。重復(fù)7次。
第八節(jié) 俯蹲歸原 立位,兩腳并攏,隨納氣雙手上舉,到頂,隨呼氣雙手向下,上身前傾,下蹲,雙手抱膝下,盡量呼出余氣。重復(fù)7次。
第九節(jié) 舒筋活絡(luò) 1.調(diào)氣,重復(fù)3次;2.甩手,重復(fù)3次;3.揉胸,重復(fù)7次;4.拍背,重復(fù)7次;5.旋腰,重復(fù)7次;6.聳肩,重復(fù)7次;7.踏步,重復(fù)7次。
煉 氣
先從鼻間吸氣滿腹,停頓一段時間,然后從鼻間吸氣少許,遂即自鼻間徐徐呼出所吸之氣。氣出時愈慢愈好,如果將紙條粘在鼻尖下,當(dāng)鼻孔出氣之時,其紙不動方佳。此法簡單易行,有交通心腎、補助元氣之功。
另外,打太極拳、跑步、登山等也都有助于增強我們的肺功能。適當(dāng)?shù)倪\動不僅可以使我們減少咳嗽的發(fā)生,而且對于其他疾病也都有很好的預(yù)防作用。為了我們有一個更加強健的身體,趕快行動吧!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專家門診)
運動,“動必中節(jié)”
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強身、祛病、延壽,但運動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每個人每時每刻、每個階段皆不可少的,如果運動不當(dāng)其效果適得其反。
“動必中節(jié)”就是符合法度和規(guī)律。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是年輕多動,年長少動;肥人多動,瘦人少動;寒人多動,熱人少動;壯者多動,弱者少動;健者多動,病者少動;腦力勞動者肢體多動,體力勞動者肢體少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