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歲月變遷,保定很多老字號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模樣,但經典味道——白肉罩火燒,卻被一位名叫李領根的老人傳承了下來。
1908年,義春樓飯鋪在古城保定的鬧市區(qū)西大街路南開業(yè),對門便是“槐茂醬菜”。那時的義春樓還只是個擁有2400元(銀元)資金,僅有80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小鋪。鋪長名叫張洛丙,是白肉罩火燒的第一代傳承人,副鋪長叫宋德山,是白肉罩火燒的第二代傳承人,綽號“宋一刀”。關于“宋一刀”這個綽號,來自于他賣肉“一刀準”。不過,讓宋一刀聲名遠播的,卻不是賣肉,而是他做的罩火燒。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大眾飯菜,深受人們歡迎,三里五鄉(xiāng)的農民,進城賣農產品的民眾,甚至是城里的小商小販都要嘗嘗他的罩火燒,他也因此名聲在外,生意興隆。
由于他制作的各種肉食精細可口,博得了清王朝的喝彩。宣統(tǒng)年間,溥儀的叔父溥新宇為義春樓的字號書寫了牌匾。清末民初,義春樓成為保定的五樓之首(五樓為:義春樓、臨春樓、邀月樓、天河樓、福生樓),而白肉罩火燒則是它的招牌。
“那時義春樓每天煮肉都要剩下好多肉湯,都是用秘方配置的高湯,里邊還有不少碎肉,大家覺得就這么倒掉挺可惜的,就用這個湯罩火燒給伙計們吃,沒想到大家都非常喜歡。”李領根說,“因為主要是煮過豬頭肉的湯做出來的,所以最開始的時候叫豬頭肉鍋罩火燒?!?/p>
馮玉祥將軍幼年在保定居住時,家境并不富裕,平時想解解饞便吃頓豬頭肉鍋罩火燒。直到后來馮玉祥將軍成事后駐軍保定四里營營盤,仍然沒有改變這一習慣,經常帶著軍官來吃豬頭肉鍋罩火燒。后來覺得這個名字不雅,馮玉祥將軍建議張洛丙把它改稱白肉罩火燒。當時豬頭肉鍋罩火燒已經名聲在外,張洛丙擔心改名后會影響生意,有些猶豫。馮玉祥便對張洛丙承諾:“要是改名影響了你生意,你可送到軍營來,我可給士兵們吃?!庇谑秦i頭肉鍋罩火燒便改名為白肉罩火燒。
在當地行家(現(xiàn)在叫“吃貨”)眼里,白肉罩火燒有“三吃六味”之說。“三吃”就是這一碗罩火燒包含了飯、菜、湯,有滋有味,管飽又解饞?!傲丁笔侵妇筒煌男×嫌胁煌目谖?,比如,蘸保定三寶之一的面醬就能吃出燒鴨味,蘸上自做的蝦醬就有海鮮味,而蘸上自做的辣醬就有辣鮮味,如果配以自制糖蒜、黃瓜條、大蔥和醬豆腐等小料,則更是妙不可言。另外,吃的時候還要記得在碗內放些白醬油,這樣的白肉罩火燒,肉鮮、湯清、味香,肥而不膩,軟而不爛。此外,義春樓白肉罩火燒的吃法也挺別致:先把烤好的火燒一層一層撕開,有如云片;再將煮透的白肉薄片和蔥段放在碗里,覆蓋在火燒片上。將開鍋的頭湯一遍又一遍地澆在火燒片上面,直到燙透為止。這時候才盛上少量鮮湯,放白醬油,就著甜蒜、什錦小菜吃。
到了上世紀60年代初,公私合營后的義春樓同樣生意紅火?!耙惶?000斤面,一兩噸豬肉,到了中午12點肯定賣完,號稱‘過午不候’的買賣,老人們都早早來排隊,看誰能吃上第一碗?!?/p>
轉變,發(fā)生在“十年動亂”中。
“1966年,義春樓的牌匾被砸。紅衛(wèi)兵們砸完后還喊,有人要不?沒人要就當劈柴了!我就喊,別砸,我要……”17歲那年,李領根就這樣把這塊百年老匾扛回了家。當時,白肉罩火燒的二代傳人宋德山遭到批斗。“后來,他找到了我父親,我就替他跟一塊長大的伙伴們求了情。再后來,宋德山就把白肉罩火燒的技藝傳給了我,盼將來有一天,能傳下去,把義春樓再開起來?!?/p>
1983年參加工作后,李領根作為廚師出國去了馬達加斯加,“為援助的專家組做飯”。等1987年底李領根再到西大街,義春樓的老師傅們都已經退休,年輕人手藝沒學到,做的東西越來越差,生意慘淡?!昂髞?,二樓就改成了臺球廳,一樓批發(fā)鐘樓啤酒?!?/p>
大概是1987年,中國旅游出版社負責人馬樹同先生到保定尋訪中華小吃,發(fā)現(xiàn)白肉罩火燒找不到了,就對當時的市領導建言,希望能找到傳人并恢復技藝。當年恰恰在市委食堂上班的李領根知道后,自告奮勇表示要請馬樹同吃一頓?!拔易约罕P爐子,自己打火燒,領導專門批了一頭豬。結果一做出來,嘿,人們都喜歡,很快就被搶光了,馬樹同先生也贊不絕口。”至今回想起來,李領根都透著股得意勁兒。
隨著時代發(fā)展,李領根越來越想把白肉罩火燒的技藝傳下去,并夢想著有一天在西大街再開義春樓。為此,他開始積攢老物件,并為新的義春樓開張做準備?!澳憧?,這是我繪制的圖紙,前邊是飯店,后邊是作坊。最近兩年,我想著把它弄成白肉罩火燒博物館,老案板,老爐子,人們可以自己體驗怎么打火燒……”
可喜的是,李領根已經在西大街有了自己的地方?!熬褪俏壹议L順興飯店的老宅子,現(xiàn)在我全買了下來,將來建博物館,怎么也得給后人們留點念想……”
2015年9月份,李領根帶著他的白肉罩火燒,從百花西路的小巷中遷回到了西大街。雖然古香古色的新店僅有60多平方米,但翻了四五倍的營業(yè)額讓李領根歡欣不已。對未來,李領根希望能教更多的徒弟,將白肉罩火燒發(fā)揚光大。
(本文圖片由李領根提供)
編輯:安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