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占才
千里糧倉“水長城”
◎ 李占才
宋朝人特別懂得生活:皇帝有的是老中醫(yī),有的是青樓老司機(jī);大臣為了嚴(yán)守邊防線,種水稻當(dāng)長城;百姓們愛在夜市里轉(zhuǎn)悠,酒綠燈紅;佳麗們?yōu)榱俗非髸r尚,整出了一米高的新發(fā)型,十分辣眼睛……宋朝的精彩盡在本期“朝代秀”!
宋太宗時期,宋遼兩次主力對決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遼國南下攻宋已成必然之勢。宋太宗很憂懼,詔問群臣邊防之策。
瓦橋關(guān)首領(lǐng)何承矩提了一個建議:從順安寨(今屬河北保定)西開易河蒲口,導(dǎo)水向東,流向大海,借助河水,筑堤貯水為屯田,以此遏制遼國的騎兵。何承矩是個水利專家,他提出的這個“貯水屯田”建議立足防守,非常有用。遼軍騎兵不善水路,以水設(shè)阻,正好固防;這樣做也比較隱蔽,給敵人的印象是宋朝人在引水屯田種糧,沒有軍事意圖;工程難度小,利用河北中東部的河川、湖網(wǎng)、沼澤,挖通連片即可;由于此地鹽堿地多,旱種效果不好,如引水淹地,可以改為稻田,大量生產(chǎn)糧食。
宋太宗聽了何承矩的意見,非常高興,覺得以水設(shè)防,目標(biāo)小,這既不丟他的臉面,工程量也不大,容易做到,于是當(dāng)場拍板,同意了這個計(jì)劃。貯水工程于雍熙四年(987年)告成,時人和后人對此多有贊賞,并將這一工程譽(yù)為“水長城”。
只是,“水長城”最初時僅在東部修建,北部和西部尚未開挖,僅派兵把守。從軍事角度說,這是一個疏漏。“水長城”建成后,東部的通道被水所阻,西部通道因無水阻隔則仍然保留,而這條通道所過之處是平原,最適合遼軍騎兵行進(jìn),這等于是給遼軍留下了一個南下的口子。果然,“水長城”建成后的兩年內(nèi),遼軍就三次從西部通道南侵宋境。遼軍沿途“縱兵大掠”,對宋軍“斬獲殆盡”。
宋太宗開始建“水長城”時只是注意了軍事緊迫性,對何承矩利用“水長城”“筑堤貯水為屯田”的建議尚未考慮。淳化四年(993年),何承矩再次建議在“水長城”一帶屯田種糧。宋太宗采納了何承矩的意見。當(dāng)即任命何承矩為“制置河北緣邊屯田使”,從此,“水長城”建設(shè)與屯田便同時開展起來。
考慮到“水長城”向西延伸不夠而存在的軍事隱患,何承矩后來在組織屯田的過程中,曾向宋太宗提出增挖建議,獲得宋太宗允許,這樣,“水長城”便向西延伸,堵上了遼軍南下的唯一通道。宋人在河北最終建成了橫貫東西全長近千里的“水長城”?!八L城”全線還設(shè)置了堡壘、軍鋪、守兵和戰(zhàn)船。
“水長城”部分區(qū)段建成后最初種水稻并不成功,因?yàn)槟菚r的北方人只會種粟,并不懂水稻的生長規(guī)律,因此,稻子還沒熟就遭到霜凍。何承矩趕緊分析原因,并從南方調(diào)來七月即可熟的早稻種子,第二年就取得了大豐收。
何承矩非常高興,讓人趕來幾輛大車,車上裝滿剛割下來的沉甸甸的稻穗,千里迢迢去京城報喜。果然,幾大車豐收的成果使皇帝放下心來,所有的反對聲音從此沒有了?!八L城”一帶一下子成了宋朝北部重要的產(chǎn)糧之地。宋真宗還特別對在當(dāng)?shù)乜惯|的官員下詔,派重兵保護(hù)產(chǎn)糧之地。可見宋廷對這些屯田的重視和愛惜。
編 輯 / 燈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