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背景
讓孩子在紙上畫下春天的樣子,幾乎每個孩子都習慣性地畫了綠色的樹和草、褐色的樹干、飛翔的小鳥、掛在天上的紅太陽……問問他們,春天有什么特別之處,孩子們回答:百花盛開,萬物生長,天氣很暖和……還有幾個孩子小小聲地說:“廣州一年四季都有很多花開?!薄皬V州的春天會落葉,葉子會變黃。”
原來,有的孩子說的是課本上北方的春天,有的孩子說的是廣州的春天。不僅不同地域的城市春天有不同的樣子,每個人看到的春天也會有差別。就讓我們走進城市的每個角落,去探索各種各樣的春天吧!
二、活動準備
吸管、玻璃瓶、秀麗筆、蔬菜、卡紙、水粉顏料。
三、活動過程
1. 踏青:把春天裝進瓶子里帶回家。
第一個星期,走進城市濕地公園,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一邊跟著詩句尋找春天的景色,一邊將最能代表春天的東西放進瓶子里,溪水、泥土、石頭、落花、菜青蟲,還有廣州獨有的春天的黃葉。
有的孩子說,春天是蟲子最愛的季節(jié),又溫暖,又有很多好吃的;有的孩子說,春天是有很多香氣的季節(jié),我把瓶子變成了春天的香水……瓶子里的春天,五顏六色,豐富多彩。
2. 驚蟄:去美術館尋找畫中的蟲子。
第二個星期,來到美術館,用回憶的方式重畫出看到的春天,這次孩子們的畫面變得豐富多彩:初開的睡蓮、只開花不長葉子的樹和新發(fā)芽不開花的樹,各種各樣的花朵……還缺了點什么呢?去美術館的中國寫意花鳥展覽去尋找吧,把畫中的蟲子或其他春天元素請進自己的畫里。于是,畫中多了蜻蜓、蝴蝶、蜜蜂、蚱蜢……甚至學習一下畫家是怎么在畫上題詩、題字的。
在春天的驚蟄天氣里,孩子們和畫家們相遇,于是,看見了更豐富的春天。
3. 咬春:菜市場也有春天。
在普普通通的生活里,春天的元素也很多。每天都要去的菜市場,像是另一個美術館或博物館,充滿了各種美麗的色彩、形狀和氣息。和菜販聊聊天,找出哪些蔬菜是春天獨有的,記下它們的名字和顏色?;丶遥阉龀梢槐P春天的菜,把春天一口口吃下去!
4. 保存與記錄:把春菜的身影留下來。
春天走得很快,蔬菜吃進肚子就沒有了。為各種美味的蔬菜留一個影吧!將它們的身影用拓印的方式留在紙上,寫一首小詩,春天,就這樣給我們留下美好的記憶。
四、活動反思
這一系列的春天感知活動融合了多種藝術手段,詩歌、繪畫、拓印,也充分運用了不同的校外環(huán)境資源如濕地、美術館和菜市場,讓孩子可以多角度、多感官地觀察和體驗春天。課題雖然不新鮮,但因為突破了教室和書本的限制,打破了刻板印象里的春天概念,既調動了孩子的身體感知,豐富了孩子的視覺經(jīng)驗,又融入了社會文化和生活美學元素,促進了視覺和語言的結合。孩子非常喜愛這一系列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