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敬酒”與“還淚”
      ——走向同情之境

      2018-01-01 08:58:09貢華南
      關(guān)鍵詞:流淚一體草木

      貢華南

      (華東師范大學(xué) 1.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2.哲學(xué)系,上海 200241)

      理解通常建立在同情基礎(chǔ)之上。然而,何謂同情?如何達(dá)到同情?是指二人處于同一種情緒中?指二人同時擁有相同的情緒?還是指二人情緒可以相通、相合?閱讀文本,我們需要設(shè)身處地,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讀者盡可能擁有與作者相近的情緒,以便可以理解作者之意味。然而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世界中,兩個身處不同時空的人,即使情緒相同,二者也不必相通、相合。同時同地相同情緒者也不必相通,二人同時同地憤怒,此拒斥之情之相遇造就的是彼此的隔絕而不能相通、相合。此類同情屬于“合同”。擁有同一種情緒,且能夠彼此通達(dá)者,此類同情屬于“體同”①?!昂贤薄绑w同”之分見于《墨子》:“同,二名一實(shí),重同也。不外于兼,體同也。俱處于室,合同也。有以同,類同也?!?《墨子·經(jīng)說上》)“重同”即名異實(shí)同;“體同”即二者同處一體之中,彼此相通;“合同”為二個體處于同一空間而不必相通?!绑w同”以“一體”為前提,其情同而通。此類同情在悲哀與喜樂中表現(xiàn)最顯著。

      如何能夠同悲同喜,且彼此相通?同讀一本書,同看一出戲,通過“書”“戲”給予的色調(diào),不同情緒的旁觀者可以達(dá)到同悲同喜。旁觀者的同情指向劇中人,也間接指向造境之作者。廣而言之,在“書”“戲”等文之所化境中生活,其情亦會被誘發(fā)而可能趨同趨通。另一方面,作為真實(shí)的存在者,在特定文化群體中各自帶著自己的性情脾氣,面對面直接交接。在此具體生存境域中,達(dá)到同情一體之境,彼此相通地共在,此為群體所賴以持存之條件。

      能夠快速、直接使不同情緒的人達(dá)到情同且通的物品不少(比如致幻劑等),但在文明史中持久地被運(yùn)用與期待的是酒與淚。杯酒即可使人共同和樂,三兩行清淚即可使人共同傷悲。酒與淚二者無形而有體,可迅速穿透佩戴盔甲的身體與處處設(shè)防、自我規(guī)定明確的意識界限,直接聯(lián)結(jié)起充滿差異的不同個體。由此達(dá)到同情,甚至相通、相合。不同的是,酒以突破、彌平界限而達(dá)到一體。其流弊是可能由一體而陷入無序、虛無之喜劇、鬧劇*《詩經(jīng)·小雅·賓之初筵》描述醉后儀態(tài)頗逼真,如“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僊僊”“威儀怭怭”“不知其秩”“亂我籩豆,屢舞僛僛”“側(cè)弁之俄,屢舞傞傞”。。淚則以低沉的人情味穿透界限而達(dá)到一體。此一體不會流于無序或虛無,而會使人進(jìn)入悲劇,從而生人之氣,給人以力量。

      一、敬酒——和樂一體

      人與上帝、天等高高在上者如何溝通?或者說,人與高高在上者之間如何交往?其間的橋梁何在?如我們所知,祭祀通常被視作其間的橋梁,滿載敬仰之情的祭品通常被視作打動高高在上者的法寶。那些人間的稀有之物首先被遴選,當(dāng)然,“可感性”乃祭品必備的品格。在商周祭祀中,酒、樂、犧牲(食物)是基本的祭品。不過,隨著祭祀情境的變化,或備樂,或備犧牲,但酒總是必備品。比如:“清酒既載,骍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詩·大雅·旱麓》)文王祭祀祖先,以清酒(渣滓較少的酒)、骍牡(紅色的公牛)為祭品,祭品中沒有“樂”。

      祭祀為什么一定要獻(xiàn)酒呢?在先民心中,酒味道甘美*早期的酒(所謂酒、醴、粢醍、澄酒)度數(shù)較低,甘美而無辛辣味?!拔粽撸叟顑x狄作酒而美,進(jìn)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飲酒而亡國者?!焓鑳x狄而絕旨酒?!?《戰(zhàn)國策·魏策二》)嘗一口即覺“甘”之“旨酒”沒有令人不愉快的“辛”味。后來隨著釀造技術(shù)的提高,酒的度數(shù)增高,才有“甘辛”(朱肱《北山酒經(jīng)》)之味。酒味殊異,但喝酒之后的效果是一樣的。,它一方面屬于享樂物、奢侈品;另一方面,酒可以令人發(fā)熱、迷狂而超越現(xiàn)實(shí)現(xiàn)世、達(dá)到神異境界。此二者令世人抬高酒的地位而將其與神圣者關(guān)聯(lián)。這兩個特征有其現(xiàn)實(shí)根據(jù)。如我們所知,釀酒要兩個基本原料:水與谷物。正常情況下,水不難得,而谷物常不足。因此,谷物豐收常常成為先民可喜可賀之事?!柏S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捉??!?《詩·周頌·豐年》)這首詩的主題是報恩。但報恩的對象歷來有爭議,比如《欽定詩經(jīng)傳說匯纂》載:“《豐年》《序》以為‘秋冬報也’。纂以秋冬報為嘗烝,王安石以豐年屬天地之功,故以此詩為祭上帝。陳詳?shù)酪敦S年》以證《禮》,謂秋報者,季秋之于明堂也。呂祖謙謂以祈為郊,則季秋大饗明堂,安知不并歌《豐年》之詩以為報與?曹粹中謂秋冬大饗,及祭四方八蠟,天地百神,無所不報,同歌是詩?!斢^此詩言黍稌之多,倉廩之富,而得為此酒醴以饗祖考,洽群神,祀事無缺,而百禮咸備,皆上帝之賜,故曰‘降福孔皆’也。考祀典,秋冬大報,上自天地,以至方蠟,靡祀不舉,祀則有樂。是詩既為報祭之樂章,故《序》不明斥所祭為何神也?!盵1]604不管是“報歲”(每年收獲后祭神),還是“報賽”(祭祀神靈,答謝保佑),或“秋冬大報”,其主旨都是感恩、報答天、神、祖(如后稷)。豐年為什么不直接以黍稌來報,而是要釀成酒醴再獻(xiàn)呢?《楚茨》中有依稀的線索?!拔疑毷蝠?。我黍與與,我稷翼翼。我倉既盈,我庾維億。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詩·小雅·楚茨》)依照人的經(jīng)驗,“黍稷”不能直接食用。人加工黍稷,使之成為可直接食用的酒食。這樣不僅味道好,也顯示出對神靈更加虔誠。

      以人度神,人間的享受必然會無保留地獻(xiàn)給神。所享受物品雖源于上天之賜,但辛勤耕作才是接受上天之賜的最好方式。古人深知此道:“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婦,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實(shí)函斯活,驛驛其達(dá)。有厭其杰,厭厭其苗,綿綿其麃。載獲濟(jì)濟(jì),有實(shí)其積,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茲。”(《詩·周頌·載芟》)此詩的中心同于《豐年》,即“載獲濟(jì)濟(jì),有實(shí)其積,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弊灾鞑翄D士,動員一切人力、使用各種工具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獲得了豐收。以酒醴配合各種祭品而完成百禮。由此看,敬酒是人理解在上者的特定方式,也是人企圖讓在上者理解自己的方式。

      地域不同,各地的觀念不一,神不一。但以酒為尊貴的祭物,將酒獻(xiàn)給尊貴者,各地相當(dāng)一致。“奠桂酒兮椒漿”(《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漿”是淡酒,“桂酒”與“椒漿”都是加了香料的酒。把“桂酒”與“椒漿”這些不同的美酒都獻(xiàn)給至尊的東皇太一(上帝)?;蛱摶?qū)?,通過敬酒來取悅、理解東皇太一,并借助酒努力讓東皇太一理解、關(guān)照敬酒者,其動機(jī)一目了然。

      《禮運(yùn)》以孔子之口描繪出禮樂文明的理想社會圖景,酒亦無處不在?!肮市圃谑?,醴醆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禮記·禮運(yùn)》)祭品中有美食、有音樂,但室、戶、堂、堂下各處按照尊卑都擺著酒。“水”被視作酒之源,故稱之為“玄酒”,相應(yīng)被擺在最尊的室中?!磅贰笔怯玫?、麥、粟、黍等釀造的甜酒,“醆”是白色糟渣很多的酒,“粢醍”是以黍、稷釀制的、較清的淺紅色的酒,“澄酒”是清酒?!俺尉啤贬勗熳罹霈F(xiàn)的最晚,地位最低,因此,被擺在室戶堂之下。美酒盈室戶堂,上神、先祖隨時降臨、享用,于是通人之愿,遂人之愿。即所謂“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祜?!?/p>

      敬酒指向上位,除了神、祖先,還有同在人世間的“嘉賓”。何謂“嘉賓”?《鹿鳴》有較詳細(xì)的交代?!斑线下锅Q,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詩·小雅·鹿鳴》)嘉賓之為嘉賓,在于既能夠提供大道(“示我周行”),也能夠展示其德性的光輝,以移風(fēng)易俗(“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具體說,孔昭之德對民可以感召之,使之有德(“視民不恌”)??渍阎乱矠榫犹峁┝税駱?“君子是則是效”)。敬嘉賓之樂使其樂,敬嘉賓之酒使賓主和樂一體,以示我同道、同德之心。

      以酒敬客是《詩經(jīng)》的重要主題。“客人”指的是與主人擁有相近價值觀或利益,且受主人尊重的人?!澳嫌屑昔~,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詩·小雅·南有嘉魚》)“南有樛木,甘瓠累之”,以樛木喻客人,以甘瓠喻主人。甘瓠依靠樛木,樛木支持甘瓠。故主人不斷敬酒,以燕樂客人,親近客人。

      《詩·小雅·瓠葉》則描述了一個家境一般的主人盡其所有招待客人的景象?!搬︶︷~,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xiàn)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毖鐣袥]有奏樂,只有瓠葉、兔肉。所以主人不斷以酒表達(dá)自己的熱忱(“酌言嘗之”“酌言獻(xiàn)之”“酌言酢之”“酌言酬之”),以此拉近與嘉賓的距離。

      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彼此更加親近,這對賓主固然重要,對家庭成員之間亦具有重大作用。酒以熱力使情緒不斷上升,不斷突破各種界限,既能突破人與神的界限,也可以突破人與人之間的界限(由“禮”等差異制度塑造),從而達(dá)到和樂一體的目的。賓主之間因飲酒而親和,夫妻之間飲酒也能消弭、化解彼此之間的分歧。如《詩·鄭風(fēng)·女曰雞鳴》:“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睆V而言之,兄弟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皆可在飲酒中達(dá)到歡樂好合?!皟啝柣e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詩·小雅·常棣》)按照禮制,每個家庭成員皆有其相應(yīng)的位置。彼此之間,有尊卑之差異,有相應(yīng)的隔閡。家庭祭祀,條件優(yōu)渥的家庭會以琴瑟之樂、美酒、美食獻(xiàn)祭并共同享用。在和樂的樂與酒中彼此消弭差異,融為一體。條件稍差的家庭往往會省略琴瑟之樂,而以酒食為主。觥斛交錯間,神圣、祖妣如在,兄弟妻子和樂一體。

      古人在節(jié)日也飲酒,其目的是為了告別舊的節(jié)氣,迎接新的節(jié)氣。[2]飲時必敬獻(xiàn)酒給天地。將士戍邊、迎敵、凱旋,親友遠(yuǎn)行、歸來,子女成年、嫁或娶,都會以酒祝愿或祝賀。通過敬酒,尊卑貴賤者各自懸起不同情緒,為同一情景而群情諧和。

      二、涕淚——悲情一體

      人生而會哭,哭而有淚,盡管其時尚不知“哭”與“淚”的意義,但是,正常之人都生而有“淚”,此卻無疑。從母體誕生,母親總能理解赤子、嬰兒的眼淚,或饑或寒,或欲或惡。長大后,流淚不僅是回歸本真的基本方式,也是在人世間、萬物間顯示本真的基本方式。然日移月易,嬰兒逐漸學(xué)會了“笑”?!翱蕖迸c悲哀相關(guān),“笑”與喜樂關(guān)聯(lián),由此,人們熱愛后天習(xí)得的“笑”,而不喜先天的“哭”。“眼淚”據(jù)此進(jìn)一步被理解與詮釋為幼稚或懦弱。

      世態(tài)萬千,“淚”或因笑而流,或因哭而出。因笑而流的淚為喜淚,由悲而出的淚為悲淚。笑喜之淚人多愛之,哭悲之淚多為人看輕。悲淚或為自己而流,或為他人他物而流。淚流之時是感動時,也是感通時。淚是讓人柔軟之物?!盀椤鳒I”最容易“讓……柔軟”,打動之、收服之?!盀椤鳒I”即是“為……哀傷”,為其共同受苦、受傷??嚯y與傷痛在淚水中被分擔(dān),又可以說是被淚水稀釋。受苦受難者見有人為之流淚,疼痛亦會緩解。

      淚并沒有直接作用于身體,那么,淚是如何對他人起作用的呢?哭泣而產(chǎn)生的淚表達(dá)的是全身心的收斂(對于長期被壓抑的人來說,嚎啕大哭是釋放身心的重要方式),是身與心之示弱,這是每個人熟悉且能理解的意味。我流淚(于眾目之下),坦誠我弱我不幸。為他人流淚,表達(dá)我與作為弱者、不幸者的他人一起示弱、示不幸。在崇尚堅強(qiáng)的文明中,自居柔弱,或隨他人一起柔弱,自曝不幸,或愿意與他人一起承擔(dān)不幸,這在精神層面上就消除了彼此之間的堅硬隔閡,而使人我一體。

      淚之所以能夠擁有穿透隔閡的能力,中國文化給出的理由是,水為萬物中柔弱之物,淚乃人體中柔弱之物?!兜赖陆?jīng)》第七十八章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币匀彳浿疁I水示人,所示的是包容、柔弱,其感染、召喚的亦是人心中的包容與柔弱。水可潤澤萬物,眼中的水則可潤澤有情眾生。淚示人以弱,其易打動人的特征顯而易見。這一點(diǎn),遠(yuǎn)古時期的人們已經(jīng)注意到,并且,已經(jīng)深深領(lǐng)會到了淚的意義。如“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yuǎn)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詩·邶風(fēng)·燕燕》)“涕”即眼淚?!捌槿缬辍北磉_(dá)兄妹情深而欲不離,別離之后難以再見之無奈而悲哀?!熬颖?,維其忍之。心之憂矣,涕既隕之?!?《詩·小雅·小弁》)被父放逐之涕淚為自己而流。父子兄妹本出于一體而情深,兩姓之異性則因深情而相互吸引,欲一體。一體而不得,往往泣涕不止。如“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瓕⒆訜o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詩·衛(wèi)風(fēng)·氓》)“泣涕漣漣”因不見氓來迎娶而隕淚也。“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詩·陳風(fēng)·澤陂》)“涕泗滂沱”乃傷所思不得見,自傷也?!爸艿廊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眷言顧之,潸焉出涕?!?《詩·小雅·大東》)東國亡國之人睹物傷懷,為自己命運(yùn)沉浮而出涕?!懊髅魃咸欤张R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心之憂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豈不懷歸?畏此罪罟!”(《詩·小雅·小明》)久役思?xì)w者,思念朋友,自傷苦難。其淚為自己而流。“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詩·王風(fēng)·中谷有蓷》)被離棄婦女為自己遇人不淑而哭泣,算是自哀自悼?!笆笏计?,無言不疾?!?《詩·小雅·雨無止》)“泣血”淚盡而泣出血,暬御(作者)憂思(鼠思)之“泣血”為天下、天子(“戎成不退”),為蒼生(“饑成不遂”),為自己(“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維躬是瘁”)。諫言不得聽(“聽言則答,譖言則退”),百官不盡心(“凡百君子,莫肯用訊”),“鼠思”不盡,淚而血,血而亡命,傷心而絕,此為古今一大悲劇。屈原之掩涕同于此,所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鴼[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dāng)。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龇搭櫼粤魈橘?,哀高丘之無女。”(屈原《離騷》)因不幸、不愿、不忍而流淚,我亦有不幸、不愿、不忍,故不得不以淚和之。

      淚是示弱,道家通過種種方式主動示弱,故不再流淚。儒家要強(qiáng),需要淚。在儒者觀念中,在人世間受苦受難并不值得我們哭泣。不管周遭際遇之順逆,儒者首先要確立的是一心向仁的志向,以及依禮而行的精神路向??奁鼉H僅是特定場合下的情感態(tài)度之表露?!墩撜Z》中記載孔子哭泣的文字有兩段,一是“子食于有喪者之側(cè),未嘗飽也。于是日哭,則不歌?!?《論語·述而》)另一處是顏淵死,孔子痛哭。從者質(zhì)疑他悲戚過度,他回答:“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論語·先進(jìn)》)孔子之哭主要表達(dá)悲痛,悲痛因某人離世而涌現(xiàn),而不是示弱。在《孟子》中則記載孔門弟子因其師離世而哭:“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于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然后歸。子貢反,筑室于場,獨(dú)居三年,然后歸?!?《孟子·滕文公上》)哭的內(nèi)涵仍不外是對離世者的傷痛。

      作為內(nèi)心的真實(shí)表露,哭之所出的淚亦被孟子應(yīng)用于“仁政”。孟子引用孔子話說“君薨,聽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孟子·滕文公上》)君哭而臣效,此非基于暴力,而基于哀哭之感染力,此乃由仁心而施仁政的具體措施。哭以真切的情感打動人,使他人能夠良心同時呈現(xiàn)。善哭可以“變國俗”,孟子實(shí)有見于淚所擁有移易風(fēng)俗的力量??隙òЭ薜牧α?,這在《禮記》中多有表述?!瓣栭T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晉人之覘宋者,反報于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說,殆不可伐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詩》云:凡民有喪,扶服救之。雖微晉而已,天下其孰能當(dāng)之。’”(《禮記·檀弓下》)孔子贊揚(yáng)這個間諜有見識,因為他能知道哀哭中所具有的強(qiáng)大力量,因此能夠從司城子罕哀哭陽門之介夫而判斷宋國上下齊心。

      麻木者無淚,心硬者無淚。淚人不會置身事外,淚讓我們堅固封閉的自我界限瞬間融化,與對象一體*可比較的是,有時候,“笑”將自身超拔出對象之上,而讓我們與對象更加疏離。。為誰流淚就意味著對誰敞開,站在他的立場,為他受難。感同身受。無淚的旁觀者讓人心涼、心寒,流淚會讓人心暖,也讓人心軟。干燥的理智之光只能照亮與穿透外在的形式,眼淚更容易就浸潤、軟化僵硬的形式而通達(dá)、進(jìn)入苦難。為弱者流淚,為苦難流淚。弱者配得上眼淚,不僅是宣泄委屈,同時也是弱者向世界的伸張。當(dāng)然,以眼淚與弱者,弱者亦將以淚還之。

      三、還淚——先天一體

      豐收則感恩上天與祖妣保佑,敬酒以溝通神、人。但歡快的勞作、豐收、祭祀并非世相的全部,它有意無意地漠視了另一個在場者——草木。神與人的豐收慶典深深遮蔽了被征服者——草木的感受,敬酒則在喧鬧中掩蓋了草木的悲哀與哭泣。將草木——淚主題化亦構(gòu)成了一條走向同情的思想脈絡(luò)。收獲不僅要向上感謝天地、祖妣等神圣者,更要向下理解、同情草木柔弱之情質(zhì)?!对娊?jīng)》時代以來,人們?yōu)樘囟ㄊ录?、遭遇流淚,淚對于傷心者只是對于遭遇的一種自然的反應(yīng)。《紅樓夢》則將淚上升到形上高度,視之為木石時代到金玉時代草木與人的宿命。淚本身(絳珠)成為悲劇的主角,她又不斷地通過淚將另一主角拉回木石時代,二人定下的基調(diào)構(gòu)成了劇本的主要脈絡(luò)。

      在曹雪芹,“還淚說”以“一體”論為理論前提?!澳菍氂褚嘣诤⑻嶂g,況自天性所稟來的一片愚拙偏僻,視姊妹弟兄皆出一體,并無親疏遠(yuǎn)近之別?!?《紅樓夢》第五回)寶玉、黛玉前世結(jié)下施恩—報償之緣,今生則彼此熟悉、親密。“一體”是理解的邊界?!袄斫狻辈皇抢斫馀c己無關(guān)的“另一個”(個體),而是與己息息相關(guān)的自己人。《紅樓夢》第一回對此以魔幻的方式交代前因后果。“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fù)得雨露滋養(yǎng),遂得脫卻草胎木質(zhì),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nèi)便郁結(jié)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jié)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fēng)流冤家來,陪他們?nèi)チ私Y(jié)此案?!闭沾苏f,林黛玉的前身是西方“靈河”岸上之“絳珠草”,得神瑛侍者之“甘露灌溉”,又得“雨露滋養(yǎng)”。修成女體后,“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草木修得女體,而不是強(qiáng)壯的男體,草木與女兒一體。草木的品質(zhì)非常奇特:“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nèi)便郁結(jié)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敝魑磮螅瑑?nèi)心便不安,此善感應(yīng)者也。以淚報恩,得到的也是淚。淚淚相報,直至淚盡人亡?!扒窚I的,淚已盡?!?《紅樓夢》第五回) 脂硯齋在解釋“絳珠草”時言:“細(xì)思‘絳珠’二字,豈非血淚乎?”(甲戌本)較之“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紅樓夢》第二回)之“水”,“血淚”更感性,更有靈氣。活著便一世流個不停:“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紅樓夢》第五回)作為淚的結(jié)晶體,淚與生命同一。還淚是以真實(shí)生命償還恩情。

      黛玉為還淚而生,但其生來即病,其藥方卻是“不許見哭聲”“不可見他人”。不見他人,則不能酬報灌溉之德。此悖反之兩難使“還淚”注定是悲劇。所謂“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后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紅樓夢》第三回)眼淚是黛玉的命根子,其活著就要不斷地流淚。眼淚一定要流,其命勢必一天天減損。淚盡即命盡,因此,黛玉的悲劇,出場即注定?!耙娍蘼暋敝皽I”是他人的淚。他人傷悲,易于打動自己,自己亦會隨之流淚。當(dāng)他人為自己流淚,善感的黛玉往往會加倍奉還。

      以淚為體,其情態(tài)則是淚的具象:“兩彎似蹙非蹙卷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diǎn)點(diǎn),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紅樓夢》第三回)“淚光點(diǎn)點(diǎn)”乃“愁”“病”“弱”的直接表現(xiàn)?!版ā薄叭趿笔墙{珠草的具象,其情為愁,其態(tài)為病,其質(zhì)為淚。

      流淚的人或為自己流淚,或為他人流淚。“還淚說”之黛玉就是淚本身,其身是淚,其心是淚,生則流淚,淚在人在,人在淚流。淚為其生的內(nèi)容與實(shí)質(zhì),淚盡人亡。自己流淚卻因與他人結(jié)成了盟約,他人也會因你流淚而流淚。淚與淚之間交融,我流淚也就是在還淚(“我為我的心”)。林黛玉啐道:“我為的是我的心?!睂氂竦溃骸拔乙矠榈氖俏业男模y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紅樓夢》第二十回)靈性的、善感的心既為著另一個人,也是為自己。既隨時去設(shè)身處地化成“你”,也希望你能有感應(yīng),隨時覺知“我”的感受。“我”與“你”心有靈犀一點(diǎn)通,想對方之所想,思對方之所思,痛對方之所痛。每個人都從自己出發(fā),都能設(shè)身處地為另一個人想。但是,兩“心”對于對方來說,又難以直窺。因此,“心”又需要“證”。

      眼淚是證“心”最好的方式。賈寶玉被父親痛打一頓后,寶釵、黛玉紛紛為之哭泣。這一刻,活在眾人的眼淚里,寶玉之自我得以實(shí)現(xiàn),成為眾人的中心。享受眾人的眼淚,這是最幸福的時刻。為自己流淚表明他人真心對自己好,心疼自己?!氨热缥掖藭r若果有造化,該死于此時的,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fēng)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紅樓夢》第三十六回)眼淚是同情的、同體的、知心的、神圣的,是值得托付與心之所安之物。但看到賈薔與齡官之交往,賈寶玉遂悟:并不是所有女子的眼淚都為自己而流。真正能為自己流淚的女子只有一人。“同情”不是“情同”,更不是“情投”?!巴椤钡臏I可以為每個人的不幸流淌,而不必隨時為不幸的人流淌,“情投”的淚隨時、專為那個特定的人而灑,直至淚盡之時。尋求為自己灑淚者,這誠為人生重要的事情?!白蛞拐f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瓕氂衲粚?,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傷‘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紅樓夢》第三十六回)酒是外在之物,淚是內(nèi)在生命。故得他人之酒易,得他人之淚難。偶得眾人一次眼淚可以,能將一輩子的眼淚付給自己者只能是某個分定還淚之人。生命唯一,還淚者與得淚者一一對應(yīng),命中注定只有那一人。一生一世的眼淚與命同在,黛玉每還一次,寶玉見了亦會落淚。還與得再生業(yè)報,寶玉之施與不盡,黛玉還之不盡?!斑€淚說”表達(dá)的是淚人的神圣譜系。能為彼此流淚,此乃人與人之間最不易得者?!斑€淚說”以澆灌——施與甘霖,報還甘霖(恩寵)以淚為劇情。神話形態(tài)標(biāo)志著還淚的神圣性?!斑@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紅樓夢》第三回)前世相知,今世情投。“還淚說”先天隱喻著理解之可能,淚則是對澆灌之報答。

      澆灌—酬報,這是人與草木最常見的聯(lián)結(jié)方式。石器時代,耕作的本質(zhì)是親密的照料。神瑛侍者之澆灌讓我們想起《莊子》中的漢陰老丈(抱甕而出灌,用力甚多而見功寡*見《莊子·天地》。老丈對其行為之意義有深深的自覺,并在理論上為自己做了深刻的辯護(hù):“吾聞之吾師,有機(jī)械者必有機(jī)事,有機(jī)事者必有機(jī)心。機(jī)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低效的付出,其效果是所澆灌的草木有限。另一方面,對于為數(shù)不多的草木用力多,用心多。情感投入多,所感應(yīng)而結(jié)聚的情感也深厚。以夾雜著汗水、心血的甘霖澆灌,功寡而情厚。人與草木真正結(jié)下了一世盟約(木石前盟)。

      金玉時代(青銅時代與黑鐵時代),金主導(dǎo)玉,無用之石(無才補(bǔ)天)被誘惑而變成了有用、有功的“玉”*黛玉總不忘喚醒寶玉無用、無功的天性?!都t樓夢》第二十二回:“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此亦可理解為她不欲將寶玉拉回木石前盟時代之努力。。男人由石變成從屬于金之玉,水做的女兒佩金成金,這是每個人逃脫不了的命運(yùn)。金玉時代,效率越來越高(男至堅,佩金之女與金一般高貴、驕傲),經(jīng)世濟(jì)國是正道。由此,聯(lián)結(jié)人與草木的不再是有暖意的、無隔的木石,而變成堅硬、冰冷而有隔的銅鐵*寶玉與湘云有隔,與寶釵有隔,與襲人有隔,甚至與“三春”有隔。兄弟姊妹原本都是一體的,現(xiàn)在成了癡念。。草木與銅鐵的相遇,非死即傷。草木之質(zhì)與銅鐵的相遇,成就的只是悲劇。對萬物的照料變成控制,理解、容忍變成了人對草木單向的聲索。隔閡越來越大,牽絆越來越少,親密的伴侶變成了目的與手段的關(guān)系。

      在《紅樓夢》世界中,草木最多情*俗語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認(rèn)為人有情而草木無情,陋矣。,知恩圖報,有良知*王陽明由人的良知而論證草木瓦石的良知,如:“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豈惟草木瓦石為然,天地?zé)o人的良知,亦不可為天地矣。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fā)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diǎn)靈明,風(fēng)、雨、露、雷,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只一體。故五谷禽獸之類,皆可以養(yǎng)人,藥石之類,皆可以療疾:只為同此一氣,故能相通耳?!眳⒁娡跏厝省锻蹶柮魅罚虾9偶霭嫔?992年版,第107頁。。廣而言之,人生天地間,與草木共在,澆灌草木,草木亦會報恩?!都t樓夢》的世界中,人與物皆由氣構(gòu)成,同氣相應(yīng),彼此感通。不僅禽獸草木有感覺,石頭有知覺靈性(寶玉為頑石化身),土灰也不例外。所謂“灰還有形有跡,還有知識”。(《紅樓夢》第十九回)“有知識”即有知有識,有感通相應(yīng)的能力。這顯然是《莊子》“道無所不在”思想的具體表達(dá)。作者以寶玉之口說道:“這階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無故死了半邊,我就知有異事,果然應(yīng)在他身上?!銈兡抢镏?,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樣,得了知己,便極有靈驗的。若用大題目比,就有孔子廟前之檜,墳前之蓍,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墳前之松,這都是堂堂正大隨人之正氣。千古不磨之物,世亂則萎,世治則榮,幾千百年了,枯而復(fù)生者幾次,這豈不是兆應(yīng)?小題目比,就有楊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藥,端正樓之相思樹,王昭君冢上之草,豈不也有靈驗。所以這海棠亦應(yīng)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邊?!?《紅樓夢》第七十七回)有情眾生有靈驗,無情之物亦有靈驗。萬物皆有情有理,與世風(fēng)時運(yùn)相互應(yīng)和?!澳臼懊恕闭谴苏f之完整演繹,癡癡一哭(“葬花吟”)為花草,也是為與花草一般的自身。

      與天地萬物共在,即與天地萬物彼此相依。相依不僅僅是天地間一種事實(shí),還是一種態(tài)度:相依者對所依必有所欠。這是眾多“主義”刻意掩蓋與回避的維度,天地父母之生養(yǎng),周遭比鄰之善俗,純潔干凈的風(fēng)與水,一切皆非理所當(dāng)然。在分工日趨精細(xì)的年代,每有所得,必欠人情、欠物情。草木欠人的澆灌之情,以淚還之,人欠草木多矣,亦可以淚還之,一如寶玉以淚還黛玉,以淚還晴雯。但今日,作為百業(yè)基礎(chǔ)的農(nóng)業(yè)變質(zhì)變味,第一產(chǎn)業(yè)以及基于第一產(chǎn)業(yè)的幾乎所有產(chǎn)業(yè)隨之?!耙锥径场?農(nóng)業(yè)方面,傳統(tǒng)的精耕細(xì)作,悉心照料,轉(zhuǎn)變成了機(jī)器耕種、收割,化肥、除草劑、農(nóng)藥代替了松土、除草,土壤嚴(yán)重污染,收獲的轉(zhuǎn)基因產(chǎn)品喪失了口感,有形無味,耕種者不愿食用,拿出交易,換取別人的無味有毒的食物。成為全球普遍性現(xiàn)象,人類毒害萬物,萬物以毒報應(yīng)。善善相報屬于過去的理想,惡惡相報已為今日之常態(tài)。

      四、酒淚合流——走向同情的兩種方式

      酒向內(nèi)流,自我突破,人與人之間由外而內(nèi)融通;淚向外流,尋求人理解,人與人之間由內(nèi)而外融匯。淚與酒在人情處彼此相通,所謂“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酒直接作用于身體而移易人,使人和樂,達(dá)到人我一體同情。然而人情多樣,悲情常有,“歡樂苦短,憂愁實(shí)多?!?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曠達(dá)》)歡樂時一體不易,憂愁悲苦時同情更難。外在的患難易于共同承受,內(nèi)在的憂患悲戚卻難以溝通。如何能夠讓他人進(jìn)入悲情之中?人與人之間在身份、地位、觀念、好惡、情性各方面都有差異,有差異就有隔閡。消除隔閡,感動他人進(jìn)入悲傷之境,或許沒有比“淚”更直接、更有效的了。

      “敬酒”時,所敬者為尊;“還淚”之對象處弱勢而可憐。酒為喜慶,可讓他人和樂。淚為悲傷,可讓他人悲傷。在某些情況下,借酒澆愁,但愁不減。某人會喜極而泣,流下歡樂的眼淚而不悲傷?!皾M堂而飲酒,有一人向隅而悲泣,則一堂皆為之不樂?!?《漢書·刑法志》)悲傷的眼淚更能打動人。為人流淚,此心與彼心瞬間通融;為親友流淚,親友爭相為之賣命;為國民流淚,國民與之甘苦與共;為有情眾生流淚,眾生亦會相報相還。

      人以甘霖澆灌*傳統(tǒng)勞作,人付出血汗?jié)补嘧魑?,對草木而言即為甘霖、甘露,此乃農(nóng)耕時代的基本文化意象。盡管2000多年來,農(nóng)民的勞動具有強(qiáng)迫性,但這改變不了傳統(tǒng)耕作的照料性質(zhì)。,草木尚知以眼淚還之。有感有應(yīng),有恩必報。有酒的以酒報,無酒的以淚還報(不能以淚報神、上天)。敬酒有時有節(jié),比如秋冬大報;還淚隨時,隨感隨應(yīng)。無感應(yīng)的冷心腸者停留在自身,既不會向上看,也不會向下看。因此,他贏不了眼淚,更對不住酒。慕容復(fù)不敬酒,也不灑淚,故慕容復(fù)得不了男人心,也最終失去女人心。喬峰動輒“拿酒來”,劉備喝酒得關(guān)羽、張飛,流淚得諸葛亮、趙云,得孫夫人。宋江動輒“拿酒來”,一有事就大哭,盡得江湖俠士心。淚因悲起,下獻(xiàn)給失意潦倒者,生活艱難者。酒合喜慶,上獻(xiàn)給尊貴或有事功者。淚只能給人(包括自己)及低于人的動物,不會為上帝、百神、祖先流淚。酒往往獻(xiàn)給上帝、百神、祖先等高于自己者,包括尊貴的人。淚不與酒對(茶與酒對,不過是很晚的事情[3])酒與淚的結(jié)合,可上可下,可悲可喜。上可通神明,下可通百姓,這才是完美的人格。

      以敬酒進(jìn)入和樂之境,以還淚進(jìn)入悲哀之境。解得眾人之淚,始得解世態(tài)之味?!都t樓夢》第一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脂硯齋批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是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余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甲戌本)作者之淚盡,讀者盡其淚為理解之前提。淚成之作召喚讀者,以淚讀帶淚之作,以淚解淚中之味,此為“解味說”之精髓。誠然,無視人與物的苦難,我們僅僅用理智去認(rèn)知這個世界即可。如欲真心認(rèn)識人自身、人類、萬物,我們不能想當(dāng)然地把自己從苦難中拔出,而必須在苦難的現(xiàn)實(shí)中與苦難者照面。帶著淚水品味世界或許是理解苦難最比較妥當(dāng)?shù)姆绞剑?/p>

      明人倡“情善”說,主張以“情”為“尊”,以“情”在世,以“情”玩味。曹雪芹進(jìn)而將“情”實(shí)在化為“淚”,將玩味主體“情人”充實(shí)、推進(jìn)為“淚人”,以此作為“解味”之主體,從而豐富發(fā)展了宋代以來的“玩味”說?!敖馕丁奔仁且环N解讀經(jīng)典的方法,也是一種接人待物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解味”首先是一種在世的態(tài)度與姿態(tài)。“解味”者是一往深情的癡者,是不爭為世所用的愚頑,但首先是充滿慈悲的有淚人。有淚即有知、有情、有意。有淚之人皆善感之人,感而應(yīng),遂可通神通靈通人通物。

      質(zhì)言之,通過酒與淚而達(dá)到一體。一體而分,體中各部分有差別,但相互配合,共成一體,其情雖異而可通,此為“體同”。 嚴(yán)格意義上的“同情”為“體同”?!熬淳啤迸c“還淚”無疑是日常生活世界中通達(dá)同情的最好方式。同情的實(shí)質(zhì)是通融一體,愿意同情者彼此尊重,也樂于結(jié)成命運(yùn)共同體?!熬淳啤迸c“還淚”之結(jié)合指向天(神)、地、人、物息息相通,和諧共在的溫情世界。這是古典時代的理想,對于彌合當(dāng)代人與天地萬物的對立也具有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xiàn):

      [1] 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 貢華南.節(jié)制的根源——中國傳統(tǒng)哲學(xué)的視角[J].社會科學(xué),2010(8):90-96+190.

      [3] 貢華南.論酒的精神——從中國思想史出發(fā)[J].江海學(xué)刊,2018(3):13-23.

      猜你喜歡
      流淚一體草木
      草木深
      都市(2023年6期)2023-12-28 07:56:42
      流淚
      感動得流淚
      草木皆有
      草木深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12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課的“四維一體”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流淚的紅舞鞋
      農(nóng)旅一體 激情米蘿
      傳祺GS4200T手自一體豪華版
      世界汽車(2016年8期)2016-09-28 12:06:04
      偵鑒一體的弊端與改造
      武宁县| 安多县| 台江县| 海城市| 正宁县| 拉萨市| 怀来县| 中牟县| 惠东县| 舞阳县| 金堂县| 台安县| 遂川县| 濉溪县| 万年县| 新平| 海门市| 台中市| 望城县| 游戏| 藁城市| 贵德县| 双峰县| 神农架林区| 利津县| 云和县| 敖汉旗| 淮南市| 石台县| 祁阳县| 东阳市| 兰溪市| 宁安市| 宁城县| 赣州市| 简阳市| 汽车| 体育| 西宁市| 香港 |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