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三個人——艾伯、貝克和查理——住在一座小島上。這座小島地處熱帶,卻不似天堂。這里的人們生活艱苦,沒有任何先進的工具,而且食物的種類極少,人們的菜單上只有一道菜——魚。
幸運的是,小島周圍有數(shù)量可觀的魚。但這個地方很閉塞,人們不會運用任何先進的捕魚技術,只會跳進水里,用手去抓那些又黏又滑的魚。運用這種低效的技術,每人每天只能捕到一條魚。捕魚成了小島經(jīng)濟的全部。人們每天的活動就是醒來、捕魚、吃魚、睡覺。雖然生活不算愜意,但總好過忍饑挨餓。
在這座生活超級簡單的小島上,沒有存款,沒有借貸,沒有投資。所有的產(chǎn)出全被消費掉了,沒有多余的財物。
一天夜里,仰望著繁星點點的夜空,艾伯開始思索生活的意義。除了捕魚,艾伯還想做點兒別的事情。他想做幾件更好、更時尚的棕櫚葉衣服,想要一個能遮風擋雨的住所,還想執(zhí)導幾部電影,但自己每天忙于捕魚,這些夢想如何成真呢?他的大腦飛快地運轉(zhuǎn)著……突然,他想到了捕魚器。這個物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人手可觸及的范圍,并且使魚溜掉的概率大大縮小。
艾伯在頭腦中勾勒著捕魚器的輪廓,構(gòu)想出一個不再受捕魚之累的未來,越想越激情澎湃。他給自己的捕魚器取了個名字——漁網(wǎng),決定等天一亮就找材料織這張網(wǎng)。
第二天,貝克和查理注意到艾伯沒有捕魚,而是站在沙灘上用棕櫚樹的樹皮搓繩子。艾伯解釋說:“我突然有個靈感,想做個捕魚器,這樣就可以嘗試新的捕魚方法了。有了這個捕魚器,捕魚的時間就能縮短,我再也不會挨餓了。”
查理驚得眼珠差點兒掉下來,覺得自己的朋友肯定瘋了,說:“你瘋了……我告訴你,要是你這捕魚器不好使,可別哭著來跟我要魚吃?!?/p>
艾伯沒有被查理的話嚇到,仍然繼續(xù)織網(wǎng)。
這一天結(jié)束時,艾伯終于織出了一張漁網(wǎng)。那天晚上,當貝克和查理吃飽后睡大覺時,艾伯卻只能在腦海中想象著魚肉的美味來對抗難忍的饑餓。然而,饑餓帶來的痛苦并不能澆滅他對未來的希望,他希望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希望那時有吃不完的魚,希望自己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事實證明,通過自我犧牲——挨餓,艾伯創(chuàng)造了資本。
(摘自《小島經(jīng)濟學》中信出版社 圖/海洛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