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后,趙匡胤推翻了后周的統(tǒng)治,建立了北宋。盤踞在東南方的南唐見勢不妙,便向北宋俯首稱臣,歲歲納貢。雖然南唐國力弱小,但是文化水平比連年混戰(zhàn)的中原一帶要高很多。
南唐每年進貢時都要派出一名進貢使,而北宋則要派出一名押伴使作為接應(yīng)。押伴使與進貢使兩個人一路上同吃同住,侃侃而談,實際上是在比試才學(xué),為各自的國家爭光。
有一次,南唐派徐鉉來進貢,北宋照例要派官員去做押伴使。徐鉉是南唐廣陵人,與其弟徐鍇、鐘陵人徐熙并稱“三徐”。三人都以學(xué)識淵博、見多識廣、通達古今而聞名,其中又以徐鉉的聲望最高。北宋滿朝文武都因為自己的辯才不如徐鉉而生怕被選中。宰相趙普也不知究竟選誰為好,就去向太祖請示。太祖說:“你暫且退下,朕親自來選?!?/p>
過了一會兒,宦官命令殿前司聽旨,要他寫出十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來。殿前司寫好后,宦官將名單呈給太祖。太祖御筆一揮,隨便點了其中一個人的名字,并說:“這個人就可以?!边@讓在朝的官員都大吃一驚。趙普也不敢再去請示,就催促那人趕快動身。
一上船,徐鉉就侃侃而談、詞鋒如云,周圍的人都因他的能言善辯而感到驚訝。那名殿中侍者當然無法應(yīng)對,只是一個勁兒地點頭稱是。一連幾天,那名殿中侍者都不與徐鉉辯論。徐鉉說得口干舌燥,疲憊不堪,再也不吭聲了。
(摘自《每天一堂歷史智慧課》人民郵電出版社 圖/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