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十五年,秦國攻打晉國,戰(zhàn)于韓原,擄獲了晉君晉惠侯夷吾。秦穆公當時下了一道命令,要把晉君殺掉,用來獻祭祖廟。當時晉君的姐姐穆姬嫁給了秦穆公,成為國君夫人,還為穆公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中一個兒子是太子罃,即后來的秦康公。
在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之間只隔了一條黃河,兩國諸侯長期通婚,故有“秦晉之好”的說法。但兩個大國相鄰,產生矛盾是難免的,因此在歷史上“秦晉之敵”也是常態(tài),動不動就發(fā)生小舅子和姐夫、大舅子和妹夫之間的戰(zhàn)爭。饒是如此,被俘的高層將士多半會被釋放回國,遑論作為小舅子的敵國國君了。要將小舅子殺掉,那一定是兩國之間存在天大的仇恨。
那么小舅子到底是如何將姐夫得罪透了的呢?套用現(xiàn)代社會的說法,就是晉君違背了國際公約。
公元前647年的冬天,晉國已連年發(fā)生饑饉,晉君派人向秦穆公請求購買糧食運進晉國,秦穆公最后拍板賣糧食,并說出一段在今天看來都相當有見地的話:“其君是惡,其民何罪?”
到了第二年,晉國豐收了,而秦國發(fā)生饑饉,秦穆公派人來晉國買糧食,晉君竟然斷然拒絕!秦國上下的憤怒可想而知。緊接著兩國之間便發(fā)生了韓原之戰(zhàn),對于被俘的晉君,秦國朝廷里的一些人恨不得食其肉。
就在晉君將被處死時,他的姐姐,也就是穆姬穿戴著喪服,拉著三個兒女站在一個高臺上,腳下堆滿薪柴。穆姬對趕來的老公威脅道:“上天降災,讓秦晉兩國發(fā)生戰(zhàn)爭,你若是上午將晉君拖到祖廟里殺掉,我們母子四人下午就自焚!”
這下,秦穆公徹底傻眼了,就算他不心疼自己老婆,能不心疼那三個孩子?秦穆公只好作罷,不久就把那個混蛋小舅子放回晉國。
第二年,晉國又發(fā)生饑饉,秦穆公照樣賣糧食給晉國,并說:“我怨怒其君,而憐憫其民?!鼻啬鹿哂羞@樣的氣度,能成為霸主絕不是偶然。
春秋時期像秦晉這種諸侯間的通婚關系能相互制衡,彼此即使結仇,也不至于報復起來太殘酷,畢竟大家都是親戚。假如諸侯的正妻不是別國的公主,而是本國的一個民女,假如太子不是和正妻生的,而是與妾所生,那么諸侯之間打起仗來就會毫無顧忌。(摘自《新華每日電訊》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