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勇濤
摘要:現(xiàn)如今,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民商法和經濟法在發(fā)展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民商法和經濟法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本文簡要介紹了民商法和經濟法,并對民商法和經濟法之間的聯(lián)系和差異進行了分析,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讓人們更加了解民商法和經濟法。
關鍵字:民商法;經濟法;關系
引言
民法在很早之前便出現(xiàn)了,后來社會不斷進步,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趨于成熟,民法已不能滿足當時社會的需求,然后商法便產生了,由于后來的經濟發(fā)展和經濟危機的出現(xiàn),經濟法也隨之產生。由此可以看出,民商法和經濟法之間關系密切,它們都是為市場經濟體制提供服務。只有對民商法和經濟法充分了解,才能將它們有效應用到社會經濟生活中,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1民商法與經濟法概述
1.1民商法概述
民商法主要包括民法和商法兩部分,其可以分為兩種法律體系,分別為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根據對我國國情的分析,民商合一的法律體系較為符合我國發(fā)展現(xiàn)狀。民商合一的法律體系是指民法中包含商法,商法為民法中的特殊部分,民法和商法兩者在民商法中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
1.2經濟法概述
經濟法對各類商業(yè)行為具有規(guī)范作用,所有的有關經濟法律方面的經濟行為主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際運行中表現(xiàn)出來的,經濟法主要是對各個行為主體進行管理和協(xié)調,從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平穩(wěn)發(fā)展。從該項法律在我國的發(fā)展歷程來看,經濟法在我國起步較晚,在改革開放初期才開始制定,并逐步規(guī)范與完善。
2民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的聯(lián)系
2.1職能互補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其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有規(guī)范作用,因此民商法在對市場經濟活動進行規(guī)范時很少進行強制規(guī)范,主要是對市場經濟主體進行引導,使其自愿遵守市場經濟規(guī)則。而我國的經濟法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采用的是強制性規(guī)范,從而對市場經濟體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經濟法中的規(guī)范法律條文大多都是強制性的,通過外部調節(ji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以確保市場經濟能夠健康有序地良性發(fā)展。由此可以看出民商法和經濟法之間存在職能互補的關系。
2.2法律要素有相同之處
我國的法律中主要包含以下幾種法律要素,分別為概念、原則、制度和調整方案等。民商法和經濟法中的一些法律要素在符合一定的法律條件和法律范圍的情況下是可以進行通用的。例如企業(yè)法人制度,我國民商法詳細規(guī)定了法人的法律權利義務關系,而在經濟法中,也對現(xiàn)代法人制度以及治理結構做出明確法律規(guī)定;我國民商法中的民事責任相關規(guī)定,在經濟法中也有;我國經濟法中的有關社會公益的相關原則,在民商法中也有體現(xiàn)。
2.3取向基本相同
雖然民商法的本質是對自然人和法人的個人私利進行維護的法律,但是現(xiàn)如今民商法對于公眾的共同利益逐漸重視起來,其正朝著社會化職能和公法化的方向發(fā)展。例如民商法加強了對活動主體在勞動合同的簽訂與履行中的規(guī)范義務,此外,民商法也進一步加強了追求社會公平正義以及對弱勢群體的保護,這些新增條款在民商法的立法精神和實際法條中都能夠充分的體現(xiàn)。從這個角度上分析,民商法與經濟法的取向是同質的、共生的、方向性一致。
2.4調整的范圍有相同之處
民商法主要是為市場經濟調節(jié)提供服務,而經濟法主要是對國家的宏觀調控提供服務,但是民商法和經濟法的調整范圍具有相同之處。民商法主要進行微觀經濟調整,如自然人法人的民事關系等;經濟法可以進行微觀經濟調整,也可以進行宏觀經濟調整,兩者交集的部分也不盡相同。
3民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的差異
3.1民商法微觀調控,經濟法宏觀調控
民商法主要為了能夠將經濟效益最大化,從微觀調控以及經濟發(fā)展的原動力方面,對自然人和法人的自由交易與競爭進行保障,從而提升經濟效率,促進提升人們的經濟利益;經濟法主要從宏觀調控和利益協(xié)調問題方面,對社會經濟進行保障,減少因社會經濟波動現(xiàn)象產生的破壞,實現(xiàn)社會經濟結構的優(yōu)化,提升整體經濟效率,從而提升社會的經濟利益。宏觀調控法是經濟法的核心組成部分,突出地、直觀地表達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強制干預力,體現(xiàn)國家的公權力經濟意志。
3.2民商法要求意思自治,經濟法限制意思自治
民商法屬于私法,其強調實行意思自治,在社會主義經濟活動中,民商法要求所有的市場經濟主體根據自己的個人意志決定自己的行為,民商法中不允許對市場經濟主體進行意志強制。例如,在進行法律事務的處理時,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判斷法律是否使用;在進行民事行為訴訟以及責任追究時,也需要當事人主動行使自己的權利。
我國的經濟法強調限制意思自治,經濟法對我國社會公共利益進行充分考慮,主要為了保證社會的整體平衡,使社會公共利益能夠平均分配,保證勞動者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等。如果出現(xiàn)對社會主義公共利益有影響的市場經濟行為,經濟法會利用國家公權力對其進行強制限制,例如對自然人合法人的自由進行限制,從而保證我國社會的整體利益,促進我國社會整體發(fā)展。經濟法產生以及發(fā)展的過程,也就是法律調整從個人權利本位到社會權利本位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社會權利本位法律手段需要對個人權利的限制來實現(xiàn)。
3.3民商法平等保護市場主體,經濟法偏重保護市場主體
民商法遵循法律主體地位平等的原則,對市場經濟主體的強弱關系并不重視,對所有的市場經濟主體都給予同等力度的法律保護,賦予所有自然人和法人同樣的權利,讓他們履行同樣的義務,民商法對所有的市場經濟主體都不會進行區(qū)別對待。只是在民事行為能力制度和監(jiān)護制度上,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給予最低限度的保護和一些法律限制。我國的經濟法會對不同市場經濟主體的實力等因素的實際情況進行仔細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不同市場經濟主體進行不同力度的法律保護,并制定不同的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的法律條款。對弱勢群體進行保護,對強勢群體進行抑制,從而保證法制社會和諧和宏觀經濟形式下,能夠達到總量平衡。
3.4民商法穩(wěn)定性強,經濟法穩(wěn)定性弱
民商法和經濟法的穩(wěn)定性強弱主要由民商法和經濟法之間是否具有國別特色來決定。我國的民商法在發(fā)展過程中,充分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法律傳統(tǒng),以自愿、等價、誠信、有償作為其法律活動的行為準則,通過法律條款對該準則進行穩(wěn)固,通過對其的不斷實踐以及對比后,發(fā)現(xiàn)它最具合理性、效率最高,因此民商法具有很高的穩(wěn)定性,很難被修改。我國的經濟法的一些法律條款穩(wěn)定性較低,是國家針對特定時期出現(xiàn)的經濟問題采取的相應對策,又或是依據各國自身的特點來確定各種經濟法規(guī)。
結束語
總而言之,民商法和經濟法之間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國民商法主要是以自然人和法人的權利保護為宗旨,更加側重提高個體的經濟效率,我國經濟法主要是為了保護社會的整體經濟利益,對民商法無法調整的經濟問題進行處理,從而促進我國整體經濟效率的提升。民商法和經濟法都是為了促進我國的市場經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潘澤江.淺論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J].法制博覽,2017,(18):281.
[2]陳韜,閆子路,田曉峰.淺論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J].法制博覽,2015,(35):242.
[3]王玨.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10):102.
[4]王仕通.淺析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J].法制與社會,2016,(26):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