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育飛
行將百歲的鐘武雄先生(1918— )是海內(nèi)外湘菜界耳熟能詳?shù)娜宋铮母镩_放后,他常回湖南,在政商界穿梭,服務(wù)鄉(xiāng)梓,與餐飲界也多有互動。然而少有人知道鐘武雄曾在海外出版過一本湖南菜譜。而這,也是英語世界第一本最早的湘菜菜譜,甚至可說是海外第一本湘菜專著。這本著作便是《Henry Chungs Hunan Style Chinese Cookbook》(不妨翻譯為《鐘武雄的湖南菜譜》),1978年5月由美國Harmony出版社出版。
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湘菜雖然貴為八大菜系之一,但是國內(nèi)第一本《湖南菜譜》,也遲至1976年才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封面署名“湖南省商業(yè)局副食品分公司、湖南省長沙市飲食公司”合編,看來是一本集體著作。書首注出版時間為1975年,實際出版在1976年年底。參與編輯的是湘菜界老前輩王兆康、朱本山、舒桂卿、羅鳳樓、周茂林、江金聲等人,該書1974年動筆,1975年基本寫完后又遇到紙張匱乏,多方周折,才最終出版。與中國第一本《湖南菜譜》幾經(jīng)波折才終于出版相比,海外第一本湘菜菜譜專著的出版同樣并不順利。
鐘武雄少年得志,年紀輕輕考入中央大學(xué),1945年開始外交官生涯,當(dāng)1948年被派往美國休斯頓任副領(lǐng)事時,他不曾想到,命運把他拋入全新的世界。隨著國民黨敗退出中國大陸,鐘武雄在美國的工作毫無意義,薪水也無從保障,他在美國面臨生活難題。無可奈何中,他開始經(jīng)營飲食業(yè),起初是冰激凌,后來是漢堡包,漢堡包生意讓他掙了第一桶金。
在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1972年訪華之后,他憑借敏銳的政治嗅覺,判斷中國菜將在美國風(fēng)靡,于是,沒有名廚教導(dǎo)的鐘武雄開設(shè)了Henrys Hunan Restaurant(湖南餐館)。起初,鐘武雄連臘肉怎么熏制都不知道,然而三年之后,這里卻成為舊金山人氣最旺的中餐館。其間,我們不難想象鐘武雄經(jīng)歷了何等的艱辛。這間餐館的火爆人氣,加之當(dāng)時美國人對東方中國的強烈興趣,最終引起美國主流媒體的關(guān)注,美國著名的《紐約客》雜志,報道了鐘武雄的餐館。該雜志的記者Tony Hiss最終為《鐘武雄的湖南菜譜》撰寫了介紹性的前言。
在這本書出版的1978年前后,鐘武雄在美國已經(jīng)頗具人氣,他曾多次接受雜志和電視臺采訪。個中原因,并不簡單,然而擁有海外第一家湖南餐廳的頭銜,無疑給他增添了不少光環(huán)。僅此一點,這本書便頗具有歷史價值。
這本書并不厚,僅僅145頁,有35張黑白配圖,但是卻是很有趣的一本書,全書分為八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開胃菜、米飯和湯,第二部分為豬肉菜,第三部分為雞肉菜,第四部分為鴨肉菜,第五部分為牛肉菜,第六部分為魚和海鮮菜,第七部分為蔬菜,第八部分為沙拉菜(salad dishes)。在第一部分之前,一段前言,主要介紹湖南和湖南飲食,這部分非常簡短,僅僅14頁,無非告訴讀者湖南簡要的歷史和文化,湖南的物產(chǎn)、烹飪器具等。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除了湖南菜譜,還在于它不忘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這就是見于本書的“中國的生肖”“神秘的風(fēng)水”“中國的黃道十二宮”“湖南人速寫”等。盡管按照今天的美食書來看,這種編排有些不倫不類,然而對于當(dāng)時的美國讀者而言,把民俗、傳統(tǒng)文化和美食捆綁展示,無疑更有助于讀者閱讀。
書中的這些菜單,大多是鐘武雄的湖南餐館售賣的,比如紅燒肉等。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倫不類,如其中提及紅燒牛肉,顯然這道菜與湘菜關(guān)系并不大。然而去國30年,又要在美國生存扎根,鐘武雄餐館中的湘菜面目與湖南本土的湘菜自然有較大差別。然而誠如《紐約時報》評論這本書是“最新近一本實用的中國菜譜”一樣,書中提供的菜譜相對簡單,且易于學(xué)習(xí),即使一個新手,照著食譜制作,也能烹飪。不能不說,這與鐘武雄自己半路出家從廚很有關(guān)系。這原本是他從廚心得的總結(jié),他并不想做什么宗師,成什么泰斗,他不過在美國以湘菜謀生!餐館的成功令他覺得湘菜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他愿意把自己從廚的心得分享給更多人。如此而已。
因為是個人化的菜譜專著,因此書中鐘武雄多次聲稱某種食材如寧鄉(xiāng)花豬等,是超過中國其他地方的。這也引起了美國飲食評論者的批評,在美國研究者看來,僅僅憑借廚師個人經(jīng)驗去斷定食材的優(yōu)劣,顯得過于草率。因為過于熱愛故鄉(xiāng)的食物,在介紹宮保雞丁時,鐘武雄認為這是左宗棠的廚師發(fā)明的。然而餐飲研究者普遍認為,宮保雞丁乃是一道川菜,并且與左宗棠并無關(guān)系,而主要與丁寶楨關(guān)系密切。
如果今天再在海外出版這樣一本書,顯然并不能令人滿意。但考慮到那是1978年,距今近40年,作為海外湘菜先鋒人物的鐘武雄,能夠獨自出版這樣一本著作,推廣湘菜,推廣中國文化,無疑令人感佩。
讓我們回到書的封面,封面是鐘武雄在廚房的一張擺拍照,他梳著大背頭,穿著條紋襯衣,系著潔白圍裙,左手抓著調(diào)料瓶,右手握住菜刀,身前的案板上擺著幾盤菜。在他微笑的面容上,我們看不出志得意滿,憨厚的笑容下,是一雙銳利的眼睛。能夠白手起家,在56歲開始湘菜廚師生涯,短短幾年在美國聲名鵲起,鐘武雄堪可匹敵麥當(dāng)勞的創(chuàng)辦者雷·克羅克。
廚師沒有童子功,沒有師出名門,甚至也不懂什么傳統(tǒng)湘菜,是不是就前途黯淡呢,是不是沒有成為大師的機會呢?
鐘武雄的事跡告訴我們:并非如此!56歲起步,勤奮,善鉆研,多方琢磨,做菜沒那么難!然而要成名,要闖出一片天地,光炒菜也不行,得開餐館;光開餐館也不夠,得把餐館引爆;光引爆還不夠,還得會說會寫!鐘武雄這樣干,不但解決了經(jīng)濟問題,而且順便寫出了英語世界的第一本湘菜菜譜。他的故事值得當(dāng)今外出闖蕩的湖南餐飲人繼續(xù)學(xué)習(xí)。
需要指出的是,《鐘武雄的湖南菜譜》并非一本曇花一現(xiàn)的著作。在1978年出版之后,該書曾多次再版,如1988年11月美國三溪出版社就曾再版。而據(jù)鐘武雄言,該書還被翻譯成德文版,不過筆者未曾查到該書的德文版。
今天,湘菜已經(jīng)大規(guī)模走出國門,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等地,都扎下了根。撫今追昔,我們不妨讀讀《鐘武雄的湖南菜譜》,以紀念湘菜一路走過的光榮的荊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