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麗丹
心理學中的馬太效應(yīng)
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說:“你們拿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
后來,第一個仆人用一錠銀子賺回了十錠,國王獎勵他十座城邑;第二個仆人用一錠銀子賺回了五錠,國王獎勵他五座城邑;第三個仆人因為怕丟失,就把這一錠銀子收藏著,國王絲毫沒獎勵他,并將他的一錠銀子賞給第一個仆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p>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yīng)”。馬太效應(yīng)是指好的越好,壞的越壞,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種現(xiàn)象。馬太效應(yīng)其實在家庭教育中也在悄悄使用,看看下面兩個案例就知道了。
兩個案例的對比分析
例A:同同上一年級時,成績是班上第8名,媽媽夸他很棒、有出息;到二年級時,成績上升到班上第5名,媽媽同樣夸他很棒、有出息;到三年級時,成績上升到班上第1名,媽媽更高興地夸他很棒、有出息。
例B:肖肖上一年級時,成績是班上第25名,媽媽責備他很笨、沒出息;到二年級時,成績下降到班上第40名,媽媽同樣責備他很笨、沒出息;到三年級時,成績下降到班上倒數(shù)第1名,媽媽更生氣地責備他很笨、沒出息。
對比這兩個案例,顯然這兩位媽媽的做法暗合了馬太效應(yīng)。當然,媽媽們不是有意這樣,但實際上就是這樣做了。
同同一開始成績就較好,媽媽是滿意的,所以給孩子的是鼓勵、表揚、欣賞。孩子從媽媽那里得到的是正能量,就更有學習動力,更愿意努力,自然成績越來越好。
而肖肖一開始成績不太理想,名次靠后,媽媽是失望的,所以給孩子的是責備、打擊、辱罵。孩子從媽媽那里得到的是負能量,就更沒有信心,因而越來越不愿努力,自然成績越來越差。
家庭教育的所思所想
很多家長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地運用了馬太效應(yīng)。孩子成績好,看孩子像朵花,怎么看都好看,表揚欣賞的話反饋給孩子后,促進孩子再以更優(yōu)秀的成績回報,形成良性循環(huán);反之,成績不好,看孩子像根草,怎么看都不順眼,惡言冷語摧殘,反饋給孩子后,孩子則以更糟糕的成績回報,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對于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是一次次失望,甚至最后放棄了孩子。其實,你的失望沒有理由。想一想,在孩子第一次考得不好時,你給了孩子什么?一定是負能量的東西。孩子接受的是負能量,如何還能激發(fā)出自信心?所以,不要抱怨孩子“笨”“沒出息”,很多時候,是你長期對孩子不信任、沒耐心,同時對自己也沒信心造成的。
孩子不是一步落后的,而是在家長一次次的打擊和摧殘下步步落后的。在孩子的周圍,家庭,學校,社會像三張大網(wǎng),把孩子層層包圍,在這些負信息負能量的圍剿下,孩子變得眼神黯淡、垂頭喪氣、步履維艱……
毫不客氣地說,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好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的心,是不當?shù)募彝ソ逃罱K把孩子逼成了“差”孩子。每個學校都有“差生”,這些“差生”,就是家長、老師和社會成功地運用了馬太效應(yīng)培養(yǎng)出來的。
讓馬太效應(yīng)變一變身
那么,怎么妙用馬太效應(yīng)的積極一面呢?
你表現(xiàn)好,我就要不斷給你鼓勵,表揚,欣賞,肯定,愛,給你正能量;你表現(xiàn)不好,我同樣不斷給你鼓勵,支持,理解,接納,愛,給你正能量。
家長不要為孩子一時的成績不好,表現(xiàn)不佳而失去信心,就算心里做不到,至少也不要在臉上表露出來。因為孩子比你還脆弱,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和定位往往來自于你、老師這些“重要他人”,當孩子在你的打擊下徹底失去信心時,再鼓勵打氣,恐怕效果大打折扣了。
“差生”家長需要水一樣的平穩(wěn)心態(tài),而不是動不動就掀起情緒的驚濤駭浪來掀翻孩子的自信,否定孩子的努力;需要韭菜一般割了又長、長了又割的長勁,繼續(xù)為孩子提供持續(xù)的動力,這樣,孩子才會在你的鼓勵和欣賞下逆襲。
(作者系中華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