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霈
中庭只運用了方形、圓形、三角形等最基本的幾何圖形,卻提供了一種強烈的具有時空感和沖擊力的空間體驗,成為整個建筑中最攝人心魄的部分。
艾克瑟特學院圖書館洗練的立方建筑形體立在一片平整的草坪上。
建筑師Louis Kahn
艾克瑟特學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是一座久負盛名的私立高中。路易·康(Louis Kahn)在?1960 年代中期接受委托,設計新的學校圖書館。
遠處看艾克瑟特學院圖書館(Exeter Library?),是躲藏在楓樹林中的一處安靜紅磚空間。外表是康一貫追尋的落落大方之美;來到內(nèi)部,對稱的環(huán)型階梯體現(xiàn)出古典之美,并將人引至二樓;接下來就是眾人如臨萬神殿般的驚呼聲。宏偉肅穆的中庭,巨大的三角和圓形構成的幾何墻面,頂上天窗直灑而下的光線,自然地沉靜了大家的聲音。而正是這種沉靜氛圍告知著訪客神圣閱讀空間的到來。
以康的語言來形容,艾克瑟特學院圖書館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空間創(chuàng)造“。也因為他對空間精神的思索、空間秩序的敏感、對光線的規(guī)劃完全符合了學院構想,才讓這個歷經(jīng)15年竟仍找尋不到合適設計師的圖書館最后由康來完成。一座與學院原有喬治王時代(Georgian)的建筑風格相融合的磚立面建筑,一個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在謹守了康自己的設計法則下,此圖書館不僅滿足了讀者的需求,也保持了康的獨創(chuàng)性。
“這就是為什么說,讓思想回到起點是好的,因為一切已有的人類活動的起點是其最為動人的時刻,這兒有其全部精神和源泉,我們必須由這里汲取我們今日所需的靈感?!?/b>
?——路易·康
圖書館是一個書的殿堂、一個精神性的場所。艾克瑟特學院圖書館便是從場所的一個根本意義開始的,而不是始于一個預設的形式?!叭绻郎线€未出現(xiàn)圖書館,你接到一個委托來設計一個藏書的地方,你會怎么做?當你設計一個建筑時,你會自然而然地思索這個建筑的本性。那圖書館該是什么樣子?這個取決于你對圖書的熱愛程度,取決于你如何定義圖書對于圖書館的意義,取決于你對這種意義的貫徹落實水平?!?/p>
當我們看到艾克瑟特學院圖書館,都會被它純粹、有力、極富有感染力的空間所震撼。那是因為在康看來,書是有生命力的:“書是無價的,沒有人為書而付錢,他們只是在付印刷的油墨費?!?/p>
康關心的是“人與書本如何會合”,所以艾克瑟特學院圖書館最終在康的設計下呈現(xiàn)為一座在結構上詩意地引導讀者,一步步與知識進行親密接觸的建筑。圖書館很清晰地劃分出三個區(qū)域:最外圈的中庭,歡迎讀者的到來,同時也是一個交流的場所;中圈的藏書區(qū),不受陽光照射,為書本提供了一個靜謐所在;最外圈的閱讀小區(qū),沐浴在陽光里,每個讀者都可以在大空間里找到隱秘的獨處之地,并且與外部世界保持接觸。藏書區(qū)圍繞中庭,在大面結構墻體后若隱若現(xiàn),對應古代書院“圍坐大長桌”的場景,又再現(xiàn)了古典建筑“靠柱廊而坐”的場景,閱讀區(qū)則還原了修道院圖書館“獨坐窗下”的情景。
站在中庭向上望,可以直接看見一層層的金屬書架和木制欄桿。人們或圍繞著中庭一圈圈地漫步,或在書架間找尋書籍,亦或倚在欄桿上閱讀,空間中灑下的自然光創(chuàng)造出如教堂般的神圣感,所有的動作都無比的通透。正如康所說,“現(xiàn)代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個書籍和雜志的存儲地,同時應成為一個研究和科學實踐活動的實驗室,一個學習的隱謐之所,閱讀和沉思的中心,社區(qū)的智力中樞” 。傳統(tǒng)意義上按照書籍類別來劃分層數(shù)的設計被他棄置,因為圖書館的意義更多地是在流動的知識當中,讓人們意識到精神世界的豐裕,人類智慧的博大,從而引起人和人之間更多的交流,以及人與自我之間浸入式的反思。在這里,閱讀的含義被重新思考,書籍的存在被重新定義,空間的神性得以流轉。
對于環(huán)廊,康的描述是:“建筑在各個方向都是入口,如果你冒雨前來圖書館,你可以從任何一邊先進入環(huán)廊,然后再去找尋入口。這是連續(xù)的、校園化的入口?!?/p>
門廳中兩部左右相互對稱的弧形樓梯在通向二層后方向相對,二者的外邊緣共同組成直徑32英尺(9.5米)的圓形的平面。
正如康所理解的,在光線昏暗的書庫中找到一本書,然后行走一小段距離將其拿到陽光明亮的閱覽室中進行閱讀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藏書區(qū)圍繞中庭設置,其中,面向中庭的書柜只有3英尺(0.9米)高,提供了良好的閱讀視角,同時又是中庭與藏書區(qū)的邊界區(qū)隔。上層書柜底部與邊緣混凝土結構形成的條狀凹槽內(nèi)安裝有熒光燈管,將下層書柜照亮。
“室內(nèi)光線由建筑形式形塑。這種光線是神圣的光線,這光線確認了每天世界上一個特殊的場所,使我們與不可量度的抽象世界連結。這神圣的光線,浮現(xiàn)于日光與結構的交會之處。”
——路易·康
光的強弱虛實會使空間尺度產(chǎn)生改變,比例與形狀也會有所不同。光強的部位視感清晰,而弱的部位視感模糊,這與距離遠近的視感變化相似,故空間就有了深度的層次感。
康運用多重的空間組構以及精湛的光線操控手法,將圖書館的內(nèi)在行為模式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中庭通過頂部天窗和側天窗采光,中圈藏書區(qū)采用人工照明,外圈閱覽區(qū)靠近窗邊,光線最為充足。人具有向光性。艾克瑟特學院圖書館通過內(nèi)、中、外三圈設置,利用明暗光線將人們引導至不同空間構建的主題之中。
首先,康較為關注的是設計一個令人敬畏的、頂部采光的宏偉室內(nèi)空間。因此當我們走進中庭時會注意到有四個圓洞的巨大混凝土墻面,書本就顯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誘惑著我們。中庭頂部呈X型結構,光從側窗灑下,洗禮眾生,細長的光線照亮了頂梁的側部,在巨大的十字形梁底部投映出一個黑色的十字形陰影,像是一個剪影,光與影就這樣形成強烈對比。在這個由方形、圓形、三角形——這些原始的幾何形組成的空間里,康實現(xiàn)了他的構想:一個敞亮的核心空間,幾何形的墻面,從頂部投射而下的天光彌漫于其間。始終與宗教儀式保持距離的康,選擇這種方式去提升光線的精神性。
康在設計閱讀區(qū)時別具匠心,只為讀者能夠沐浴在陽光中讀書,因為“一個人拿著一本書會自然而然地走到光亮處。圖書館就是這樣開始的”。圖書館的獨立閱覽室由玻璃、墻體共同圍成,里面設有單獨書桌和椅子,形成了一個半私密的私人空間。座位陳設上,中庭的座位可以看到別的讀者,四周圍的座位私密性較強。這些座位安置在窗體下方,閱覽桌和窗臺構成了90 度直角,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可以欣賞窗外風景,還可以通過手動調(diào)整遮陽板來改變太陽照射光線的強度。閱覽室用隔墻劃分出不同單元空間,一個單元空間內(nèi)設有兩個同向座位。閱覽桌上放有一些風格獨特的畫作,這樣不僅給閱覽室內(nèi)增添許多藝術氛圍,同時也讓人感覺十分安靜祥和。如此,身處閱讀區(qū)的每個人,既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同時還能與外界有效溝通,這種精巧的館內(nèi)陳設設計,使來館的讀者獲得了獨特的私密性體驗,取得了更好的閱讀效果。
“建筑師的職責是讓每一塊磚頭回歸它自己的位置。建筑師不是在圓自己的夢,而是在幫助磚頭完成它們的夢想?!?/b>
——路易·康
康認為發(fā)揮“材料的自然屬性”就意味著要讓它們充當一種適宜的功能角色,“尊重”磚的潛力就在于遵循它的結構性。從艾克瑟特學院圖書館的立面可以看到,大面積的磚墻立面營造出具有物質性量感的視覺效果,與室內(nèi)質樸厚重的混凝土相呼應,達成了建筑形式內(nèi)與外的一致性。同時,康為了響應磚造承重墻的載重分布,將磚墻立面的柱寬逐層向上縮減,展現(xiàn)出磚的受力秩序節(jié)奏變化,仿佛“頂部的磚像天使一樣跳舞,而底部的磚在喘著呼哧聲慢行?!睖惤u墻向上望,不少帶有異形突起的磚塊打破了磚墻本有的平整,為墻面帶來許多隨機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又極大地增強了建筑立面的敘事感。
此外,康還在建筑底部砌了一層拱廊,隱藏在深深的陰影里面。頂層的磚則像藤架一樣分布,這樣就可以看到頭頂?shù)奶炜?。如此一來,就感覺陰影在下,而光在上。
在艾克瑟特學院圖書館,空間里盡是綿延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