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
父親不是我的親生父親,所以我更愛他。在我很小的時候,他花了很多時間,教我用筷子吃東西,教我穿衣服、系鞋帶、梳頭發(fā)……點點滴滴我無法忘記。現(xiàn)在,父親變成了小孩子,需要我照顧,我要做他的拐棍,帶他走好余下的人生路。這不是辛苦,而是一種幸福。
2018年1月一個周五的深夜,江蘇省淮安市的長途汽車站,一輛從上海駛來的大巴到站了,旅客們迎向接站的親友或上了出租車。一個20多歲身材纖弱的女孩走向共享單車停放點,開啟一輛單車,向十幾公里外的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騎去。此時已是凌晨一點多,行人稀少、寒風刺骨,女孩頂著風、弓著背,吃力地蹬著車消失在黑夜中……
這個女孩叫劉曉曉,這條暗夜中的路對她來說是那么熟悉,因為她已經(jīng)在這條路上騎行了100多次。從2015年10月開始,為了看望病重的父親,在上海工作的曉曉每周五下班后,要乘五六個小時的大巴千里返鄉(xiāng),周日中午再乘車返回上海。寒來暑往近三載,從未間斷。
對許多同齡的女孩來說,照顧父母離自己還很遙遠,但是對曉曉來說,用雙肩擔起生活,用腳步踏平黑暗,已經(jīng)是她的日常。人們對曉曉的孝心唏噓不已,但并不知道她照料的父親,其實是他的養(yǎng)父。
你是最好的爸爸,家是最好的家
曉曉有一張瓜子臉,目光純凈。談及她的孝心,她沉默了片刻,對記者說:“許多報道都強化我的堅強,其實,我也很脆弱,會累到直不起腰,也會因為籌不到錢而崩潰大哭。我不是完美的人,我做的一切僅僅是因為爸爸需要我,而我更需要他。”
“我的一切都是父親給的,如果沒有他,我不知道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睍詴钥谥械母赣H就是她的養(yǎng)父劉久勤。20世紀90年代的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吳集鎮(zhèn)還很落后,曉曉的家尤其困難,爸爸務農(nóng),媽媽智障,爺爺奶奶年邁,“那時很窮,但我記憶中的童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快樂,印象中,家里總是笑聲不斷。”談及小時候,曉曉一臉甜蜜,“父親沒啥文化,但心靈手巧,農(nóng)閑的時候就去做泥瓦匠,掙些錢貼補家用。他還很細心,特別會關心人。媽媽智力有問題,但是父親從來沒嫌棄過她,我好幾次看到父親在夜里幫她掖被子。每逢節(jié)假日,村子里的孩子們就會跟父母吵著要好吃的,父親卻不等我要就給我買來各種糖果甚至冰激凌,我過生日的時候還會送我布娃娃?!?/p>
孩童時的曉曉性格活潑,常和男孩子一起玩兒,直到吃晚飯時才回家,一張小臉臟兮兮的。每當這時,父親總是寬厚地拍拍她的背,招呼她進院。飯菜的香味兒撲鼻而來,那種感覺太美好了?!跋奶斓臅r候,一家人在院子里的藤架下慢悠悠地吃飯,我經(jīng)常會問些不著邊際的問題,父親總是很耐心地解答。”曉曉望著天邊的晚霞,感覺日子好長好長,怎么也過不夠。
9歲那年的一天,曉曉和小伙伴玩耍時鬧了點兒別扭,一個孩子指著她喊:“你親爹娘都不要你,你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曉曉愣住了,哭著跑回家問父親。也就是在那一天,曉曉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撫養(yǎng)她長大的父親其實是她的伯父。當年,曉曉的親生父母一連生了好幾個孩子,實在養(yǎng)不起了,就考慮把剛出生的曉曉送人,那時還沒結婚的伯父得知了這件事,抱養(yǎng)了她。曉曉強忍著淚水坐在床頭,劉久勤對她說:“別怪你爹娘,他們也是沒辦法?!鳖D了一下又說:“你爸媽這幾年做起了小生意,條件比咱這兒好,如果你想回去,我就送你回去。”曉曉摟著父親的脖子拼命搖頭。在她心中,父親是最好的父親,這個家是最好的家。即使后來有了弟弟妹妹,父親還是把她當作心頭肉,視為手心寶。
從那時起,曉曉不再貪玩,開始刻苦學習。2011 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南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曉曉永遠忘不了父親送她到縣城乘車上大學的情景,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是定格在她腦海里最快樂的畫面:坐在父親的電動自行車上,耳邊吹過溫暖的風,她摟著父親,暢想著美好的未來。
爸爸,請靠在我的肩頭
2015年,曉曉大學畢業(yè)了,一天,她給家里打電話,興奮地說:“爸,我在上海找到工作了!以后咱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雖然只是一份程序員的工作,每月6800 元的工資,光房租和生活費就要花掉一半,但曉曉仍然很開心,她想,妹妹結婚了,我掙錢了,弟弟將來也會考上大學,以后爸媽和奶奶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每天曬曬太陽嘮嘮嗑,多好啊。
然而,這平凡的心愿對曉曉來說竟是奢求。2015年國慶節(jié),曉曉拎著禮物回到老家,本是開心的相聚,她卻發(fā)現(xiàn)父親一臉疲憊,弟弟對她說:“爸渾身無力許多天了,怎么歇也歇不過來。”曉曉趕忙拉著父親去醫(yī)院檢查,這一查竟查出了急性髓系白血病M2!那天夜里,曉曉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回憶著和父親的過往,淚水浸濕了半個枕頭。小時候,父親就像一座大山,只要有他在,她就覺得無比安全。上小學時,課桌椅都是從家里抬到學校的,放假再自己抬回來,曉曉很瘦,抬不動,父親用一只手就抄起來,然后牽著她的小手去學校?!?歲的暑假,一天夜里,天降暴雨,電閃雷鳴,我捂著耳朵躲在被子里。有人大喊一聲:‘牛棚被沖毀了!快去追牛!父親披上一塊塑料布就沖入了大雨中,我望著他的背影,覺得那樣高大?!睍詴詽u漸平靜下來,她告訴自己:小時候,父親是我的山,因為他,我才有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如今,他病了,就讓我來做他的山!
第二天,曉曉給單位打電話,請了半個多月的假,帶著父親去醫(yī)院治療?;熼_始后,父親發(fā)燒,食欲減退。曉曉去菜市場買來父親愛吃的魚,燉得爛爛的喂給他吃,邊喂邊和他聊小時候的事情,說到高興處還會笑出聲來。重癥病房里經(jīng)常一片愁云慘霧,他們的笑聲給這片陰霾注入了陽光,病友們都說:“知道的你是來看病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來旅游的?!币惶焱砩?,曉曉讓父親靠在自己的肩頭,一邊給他按摩頭部一邊和他聊天,漸漸地,父親發(fā)出了輕微的鼾聲。曉曉攙扶著他躺下,掖好被子。望著他的臉,曉曉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那時候她貪玩,每到周末就想多看會兒電視,一直看到睡著了,父親就會輕輕地把她抱到床上,掖好被子,多像現(xiàn)在的場景……她輕輕地握住父親的手,對他說:“爸爸,您養(yǎng)我大,我陪您老。”
夜是靜謐的,但每當拂曉來臨,曉曉就不得不馬不停蹄地應付各種問題:爺爺去世了,奶奶已經(jīng)85歲,腿腳不便,還要照料智障的養(yǎng)母;妹妹遠嫁他鄉(xiāng)、沒有工作,弟弟剛上高中……曉曉對記者說:“我想過在家鄉(xiāng)找份工作,離父親近些??墒牵℃?zhèn)的工資太低了,根本不夠支付醫(yī)療費。但是,我又真的不放心家里,所以,才想到每周回來一次?!?/p>
每個周末千里返鄉(xiāng),聽起來難以置信,做起來更不容易,但曉曉做到了。從2015年10月開始,每周五下午5點半一下班,曉曉就拎著包匆忙趕往地鐵,途中給大巴司機打電話,趕至約定地點。從上海到淮安,車站坐車車票130元,為了省幾十元,她選擇了站外坐車,只需要80元,但經(jīng)常沒有座位。凌晨到站后,如果打車到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需要20多元,所以,她選擇騎共享單車。“一路省下幾十元錢,可以給父親買個小禮物,他看到了會開心。”
對劉久勤來說,每個周五的夜都格外漫長,雖然身體疲憊,但他一定要等女兒來到病房后再睡。凌晨兩點,曉曉輕手輕腳地進了病房,俯身給父親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從包里掏出給他帶的禮物,有時是一罐奶粉,有時是一個靠墊,有時是一頂帽子。怕打擾病友休息,曉曉不能開燈,她調(diào)亮手機顯示屏,微光中,父女倆開心地撫摸著禮物,說著悄悄話。然后,曉曉趴在父親身邊,陪他入睡。
每周日回上海前,曉曉還要回吳集鎮(zhèn)老家,給養(yǎng)母和奶奶做頓可口的飯菜。“朋友們都說我的生活太辛苦了,但每當我燒鍋做飯,奶奶拄著拐杖開心地遞菜時,每當養(yǎng)母跑過來拉著我的手,高興地說,‘我們有好吃的了!時,我就一點兒都不累,只剩開心了?!闭f這話時,曉曉的眼睛亮亮的,那是家?guī)Ыo她的溫暖和元氣。
我和父親能夠常常見到就是最溫暖的事
盡管曉曉一直在努力,但5次化療后,家還是被掏空了。弟弟不得不退學,她也將生活開支降到最低,穿著過時的衣服,在繁華的大都市里,像一朵樸素的小花。曉曉骨子里的韌勁大概源于父親。劉久勤很開朗,即便在病房里,也喜歡和人聊天,每次住院都能認識好多病友。每次曉曉去看望父親,聽到他爽朗的笑,心里就特別滿足。有一次回家,曉曉看到父親在給家里那輛舊電動車充電,一邊鼓搗車輪一邊對她說:“這幾天感覺好一些,明天你回上海,我送你去車站。”曉曉頓時鼻子發(fā)酸,但也感到高興,她甚至覺得,父親很快就能康復了。
但是,2017年7月,父親的病還是復發(fā)了。曉曉心急如焚,和弟弟帶著父親去北京看病,“那段日子是最難挨的,午飯買3份米飯,3個人就著一份菜吃。沒有床,我和弟弟就睡在樓道里,兩個人蓋一床被子?!蹦嵌稳兆幼寱詴泽w會到了什么是相依為命,對她來說,每天睜開眼,看到父親還在,就是最大的幸福。
經(jīng)過會診,醫(yī)生建議劉久勤盡快進行骨髓移植。雖然小叔和父親的骨髓配型成功,可移植費用最低要60萬元。記者在曉曉的朋友圈里看到這樣一段話:我是一名女戰(zhàn)士,過去3年,我常常用“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來給自己勇氣,下面的路依舊會坎坷,但我依然會微笑著迎難而上。曉曉對記者說:“要是有10個我就好了。一個在醫(yī)院,一個跑政府,一個去北京,一個研究疾病,一個和病友交流,一個在家照顧奶奶,剩下的都去掙錢吧!”
看著曉曉一路走來的不易,朋友們都特別心疼,曉曉的閨蜜銀雪盡自己的能力,到當?shù)孛裾?、新農(nóng)合中心等部門申請救助金。曉曉的高中同學琴薇、若雨不遺余力地在網(wǎng)上為她呼吁。同事們知道她的事后,既感動又欽佩,經(jīng)常搶著幫她干活兒,領導也盡量不安排她加班,還組織大伙兒捐款。《揚子晚報》等多家媒體對曉曉的故事進行了報道,很多人看到那一疊上海淮安兩地厚厚的車票,淚如雨下,紛紛伸出援助之手。
盡管如此,骨髓移植費用的缺口仍然很大。說到這些,一直很堅強的曉曉輕嘆一聲,對記者說:“愁?。≡诟赣H床邊,我們笑聲不斷,出了病房就感覺壓力頂?shù)搅四X門。但不管怎么說,我還年輕,只要我不倒,父親就有康復的可能!”
有人說:太重的擔子會壓彎脊梁。曉曉不這樣想,她要求自己做那個挺著胸膛的人。沒有特殊情況,曉曉從不耽誤工作,每天吃過午飯,她會背靠墻壁筆直地站立一會兒,這既是放松,也是調(diào)適內(nèi)心的一個方法。她說:“保重身體,好好工作,不讓父親擔心,也是孝敬他的方式,我會用最好的狀態(tài)面對每一天?!痹诟赣H生病的這幾年里,曉曉看到了很多像父親一樣深受折磨的病友,2017年8月,她登記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希望有機會可以幫到他們。
曉曉對記者說:“父親不是我的親生父親,所以我更愛他。在我很小的時候,他花了很多時間,教我用筷子吃東西,教我穿衣服、系鞋帶、梳頭發(fā)……點點滴滴我無法忘記?,F(xiàn)在,父親變成了小孩子,需要我照顧,我要做他的拐棍,帶他走好余下的人生路。這不是辛苦,而是一種幸福?!?/p>
將近3年,100多周,曉曉每周用不變的腳步跨越千里陪伴父親。她告訴記者,父親生性樂天、幽默。小時候,她最喜歡父親的大口袋,因為他經(jīng)常從里面變出好東西給她,像哆啦A夢一樣。有一年秋天,突然下雨,父親騎著自行車來學校找她,變戲法一樣從大口袋里掏出了兩件衣服,同學們都笑了,她也笑了。曉曉說:“我做的這些事稱不上什么‘反哺大愛,我只是用從父親那里學來的智慧讓日子多一些喜悅。順境并非沒有恐懼和煩惱,逆境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父親能夠常常看見我,我也能常常看到他,這就是最溫暖的事?!?/p>
汪洪摘自《婚姻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