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爽
張茵是一位大學教授。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她能力非凡,事業(yè)成功。望子成龍的她,對孩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然而讓她沮喪的是,她一手教大的兒子懦弱、笨拙、自卑、消沉,不但沒成為她的翻版,還成了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年45歲的張茵出生在沂蒙山區(qū)的一個貧困山村。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從小懂事,很少讓父母操心。她知道,作為一個貧困農(nóng)家的孩子,只有努力才能為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爭得發(fā)展機會。基于此,她憑著刻苦和努力,從小學到大學,從學士到碩士,最后一路綠燈讀到了博士,成了一所大學的教授。
2001年,張茵有了兒子曉明后,為了不讓孩子吃自己吃過的苦,不讓他輸在起跑線上,她決定傾盡全力幫兒子打造成功之路,讓兒子將來成為她的翻版?;诖?,在曉明很小的時候,她就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就制訂了嚴格的作息時間和行為規(guī)范,要求孩子嚴格遵守,如果做不到,或者稍有懈怠,張茵就會提出嚴厲的批評,甚至會體罰孩子。張茵始終認為“慈母敗兒”,自己雖然只有曉明一個獨生兒子,但她從不嬌慣兒子。
曉明雖然是個男孩子,但他一點不淘氣。學前階段,在父母和幼兒園老師面前,曉明很乖很聽話,比同齡人表現(xiàn)要出色。父母對他的要求,他都會認真去做,即使有時因貪玩好動,有違母親制訂的規(guī)則,受母親懲罰后,他也會壓抑天性,哭著向母親承認錯誤,之后極力去改正、彌補。但母親對他的嚴厲,還是讓他心有疑惑,他覺得媽媽跟別家孩子的媽媽有所不同:“她為什么對我這么嚴厲,是不是我不是她親生的,她不愛我?”
因為內(nèi)心的困惑找不到答案,他跑去問爸爸。爸爸笑了笑,摸著曉明的腦袋說:“兒子,她是你的親媽,就是因為太愛你,所以嚴厲了點。每一位母親都是愛孩子的,你不用懷疑,寶貝。”
對于爸爸話里的含義,曉明似懂非懂,但是爸爸的話讓他感覺踏實了許多,至少他確認自己不是撿來的。
曉明上小學后,作為教師的張茵知道,小學階段是打基礎(chǔ)的階段,學習來不得半點馬虎。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她按照曉明學習中的弱點和性格中的缺陷,給曉明制訂了詳細的作息時間和學習計劃,規(guī)定必須幾點到幾點寫作業(yè),每天看電視不能超過半個小時,下樓玩耍的時間不能超過多少分鐘,閱讀不少于一個小時,必須幾點睡覺,考試錯誤率不許在百分之幾以上,成績排名必須在年級第幾,如有違反,則要接受什么樣的懲罰等。
對于母親單方面制訂的“不平等條約”,雖然曉明內(nèi)心有所抗拒,但他每天仍能按照母親制訂的計劃去做,學習成績總是排在班級前幾名。但讓張茵苦惱的是,曉明學習缺少動力,只有她跟在后邊督促才會認真學習,她稍有疏忽就會松懈。對于父母讓做的事,曉明總是拖延,從早上起床、吃飯到晚上寫作業(yè)、洗澡直至睡覺,沒有一件事不拖延。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逆反,似乎凡父母主張的,他都要抗拒。對此,張茵想了好多辦法,包括打罵,但孩子的自覺性一直培養(yǎng)不起來。而且,跟父母的關(guān)系越來越淡漠。
我管你是為你好
曉明上初中后,為了提升他各方面的素質(zhì),張茵打算給他報課外班。她覺得作為男孩,兒子太內(nèi)向懦弱,為了培養(yǎng)男子漢氣質(zhì),她給曉明報了跆拳道班。跟曉明一說,曉明卻表示沒興趣。之后考慮到他在學習上不夠?qū)W?,為培養(yǎng)專注力,張茵又幫他報了美術(shù)班。為培養(yǎng)他的藝術(shù)氣質(zhì),張茵買來一架鋼琴,還請了家教。對于母親的苦心,曉明并不理解,學了一段時間,均半途而廢。兒子不爭氣,張茵很生氣,為此母子間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
當張茵痛心疾首地指責兒子不成器,辜負了她的一片苦心時,曉明卻反駁:“你也不問我喜歡不喜歡,憑什么替我做決定,我又不是你的學習機器!”他的話噎得張茵直翻白眼。
“你作為學生,學習是你的本分,不學習你將來如何成才?”見兒子如此不爭氣,張茵氣得七竅生煙。
作為大學老師,張茵習慣于在學生面前發(fā)號施令,她有意無意中將這種習慣帶回家中。在和孩子有限的相處中,她多半是檢查作業(yè)和發(fā)號施令,交流方式很武斷。如果曉明不聽話,有逆反行為,她便痛心疾首大加指責,說自己當年物質(zhì)條件如何貧乏,以她上學時的上進和自覺作為標桿,來教訓兒子的不自覺不上進,以此激勵兒子上進。
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她的說教不但沒起到正面的、積極的作用,還起了反作用,直接導致曉明的反感和對她的疏離。在家里,由于張茵的碎碎念,正處于青春期的曉明一直跟張茵不親,從不主動和她說話,母子間的對話僅限于提問和簡單回答。雖然兒子跟她不親,但讓張茵稍感安慰的是,曉明考上的初中是一所不錯的中學,進入初中的第一次摸底測驗,曉明的成績名列前茅。
張茵原以為曉明進入中學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在學習及生活方面變得主動些,事實卻并沒有向她想的方向發(fā)展。曉明不但沒有在她的培養(yǎng)下養(yǎng)成好的學習和作息習慣,而且由于他所在的中學生源優(yōu)秀,競爭激烈,曉明的學習成績反而越來越不如人意。見此情景,張茵滿懷焦慮。為了激勵曉明學習,她加緊了對曉明的管束,挖空心思設(shè)計了很多獎懲辦法,但由于曉明不配合,導致這些辦法無法執(zhí)行。在母子倆的一次次爭吵中,這些辦法只能不了了之。
讓張茵更為崩潰的是,曉明本來學習就不如人意,初三的時候,又迷戀上了“電游”,更讓他的成績一落千丈。曉明的朋友不多,很少跟同齡的孩子玩耍,學習之余唯一感興趣的就是玩電子游戲。怕他沉迷,張茵規(guī)定他每天只能玩一小時,但是曉明對母親的管束置之不理,每天都找借口拖延時間,常常需要母親強行沒收他的手機才能坐下來學習,學習時因為想著游戲,總是心不在焉。
2014年8月的一天晚上,曉明放學回家草草做完作業(yè),便關(guān)上房門玩游戲,直到晚上11點張茵查看他的作業(yè),他才停下來。檢查完作業(yè),張茵很生氣,作業(yè)做得很潦草,并有好幾處明顯的錯誤。對此,張茵按照事先規(guī)定的懲罰辦法,罰他不許睡覺重做,還扣了他的零花錢。
母親的懲罰讓曉明心里很窩火,聯(lián)想到之前母親對他的種種管束和限制,他將作業(yè)本撕了扔在地上,沖母親吼道:“反正我在你眼里一無是處,作業(yè)我不做了,學也不上了,我出去打工養(yǎng)活自己!”
見兒子竟然說出這樣的話,張茵的火一下子冒了上來,恨鐵不成鋼的她揮手打了曉明一巴掌。曉明憤恨地捂著臉奪門而出。
晚上,張茵夫妻倆找了好久都沒找到兒子,無奈,第二天去派出所報案。經(jīng)過排查,在曉明離家的第三天,民警在火車站找到了欲去外地打工的曉明,并將他送回了家。
為何你不能成為我的翻版
曉明回家后,張茵經(jīng)過反思,意識到自己的教育過于嚴厲讓兒子有了逆反心理,于是她決定放下家長的架子,拉近與兒子的距離,采用和風細雨的方式教育兒子。兒子對“網(wǎng)游”有依賴,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做父母的沒有盡到陪伴的責任造成的。于是,她和老公商量,決定讓曉明去做他感興趣的事,以分散他對“網(wǎng)游”的注意力。
他們給曉明報了游泳班,曉明不愿意去,接著又給他報了棒球班,曉明起初也不愿意去,但看到父母已交了錢,雖然不太情愿,但還是去了。沒想到,曉明去了幾次之后喜歡上了棒球運動。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曉明在練球的同時,結(jié)識了幾個同齡朋友,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快樂。每次回來曉明都很高興,他漸漸變得活潑開朗,對“網(wǎng)游”的迷戀也沒有那么深了。
轉(zhuǎn)眼間曉明上了高中??粗鴥鹤訉W習成績在一天天提高,張茵很欣慰,但欣慰之余,她的內(nèi)心又多了一層顧慮。兒子由于學習成績不夠出色,沒能考入重點高中。她覺得他花在球場上的時間太多了,會影響學習。于是又給他規(guī)定,不管平時還是假期,每周只許打一次棒球,每次只許打一個半小時,包括路上的時間。
對媽媽的規(guī)定,曉明很是不滿,他抗議過,但強勢的張茵不給他溝通的機會,強令他執(zhí)行。曉明每次去打球都答應按時回家,卻總不兌現(xiàn)。有一次,張茵看兒子超過了規(guī)定時間還沒回家,便生氣地跑到球場,當著同學的面教訓兒子:“你自己看看幾點了,玩了多長時間了,你光知道玩不知道學習,真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母親的話讓曉明感覺很丟面子,看著同學們異樣的眼神,曉明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他紅著臉憤恨地看著母親,冷冷地說:“你不是說我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嗎?那好,從今往后,我就做個阿斗讓你看看!”說完揚長而去。
張茵以為曉明只是說氣話,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從此曉明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變得讓她再也無法掌控了。曉明不打球之后,重又陷入了對“網(wǎng)游”的癡迷,為了玩手機游戲,他會待在衛(wèi)生間長時間不出來,即使父母在外邊敲門,他也不理睬。高中三年,他都是在與父母的沖突中度過的,學習每況愈下。2017年高考,他勉強過了三本線。
報考專業(yè)時,曉明想學計算機,張茵覺得他學計算機不過是為了玩游戲,說是金融專業(yè)熱門,硬讓他報與金融相關(guān)的專業(yè)。為此,母子間又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最后由沖突演變成了動手,張茵打了曉明,曉明也將母親推倒在地。
晚上,張茵一夜未眠,并傷心地流下了眼淚,她哭著問老公:“我小時候家長根本不管,全憑自覺,可我的孩子,我為他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他卻這樣對我。你說,一個人的成長,到底是取決于教育還是他的天性?”老公見她如此傷心,便勸慰她第二天讓他來開導兒子。
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起來,曉明卻不知所蹤,僅留下一張字條。字條上寫著:“爸媽,我決定不上大學了,自己出去闖世界。反正在你們眼里,我只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你們就當沒我這個兒子吧?!?/p>
見此,張茵一下子蒙了。她發(fā)動所有親友去尋找,但一點曉明的信息都沒有。這時,張茵才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一直以來,她總是以成人的思維和標準來限制、規(guī)范兒子,打壓兒子的自信,并刺激出兒子的負面情緒,使原本處于青春期的兒子更加逆反,最終導致教育的失敗。
【編輯:花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