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琳
文森特·梵高,一個內心深處渴望著愛情親情友情卻最終失去所有的偉大畫家。當他愛上一個人,這個人以玩笑方式說想要他的耳朵時,他毫不猶豫用刀割下了自己的右耳送給了心愛之人。梵高割下的耳朵,正是帶有濃郁孤獨色彩的他對孤獨本身的執(zhí)拗反抗。
英國作家赫胥黎曾說“越偉大,越具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但從梵高的割耳里,我讀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孤獨不是那些偉大和具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人最初的選擇,而是他們存在的狀態(tài)和境界。
很多人都會說,孤獨成就了梵高的偉大,他用彎曲的長線和破碎的斷線交織,描繪出他在漫漫長夜中看到的靈動不朽的《星夜》,以絢爛耀眼的黃色在精神異常波動時創(chuàng)造出奔放熱烈的《向日葵》?;蛟S,極端的孤獨醞釀了梵高對大自然和人類熾熱的情感,這種獨有的熾熱讓他在畫布上能夠深情地傾訴著一種獨特的美。但是,這并非他所選擇,更非他所喜歡。梵高大多數(shù)畫作中交織著黃色和藍色,藍色代表著孤獨、憂郁,而黃色代表著強烈的愛與熱情,兩種不相容的色調折射出梵高內心深處的強烈矛盾。沒有人理解他。他的畫不能得到認同,而他又有如火般的熱情和對人類的愛,這便是梵高。孤獨讓他保持了客觀和純粹,他從孤獨中汲取了靈感,以一種獨特眼光審視自身、觀察世界,而他又有著對生活的狂熱,對真理、信念和價值的執(zhí)著追求,這才是梵高孤獨狀態(tài)的真正注解。
一個真正自由、民主、開放、文明的時代,一個尊重科學、尊重藝術,崇尚創(chuàng)新、包容多元的社會,偉大和獨創(chuàng)精神未必伴生著孤獨。無論是超級計算機的誕生,還是載人航天飛船的出現(xiàn),亦或是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都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把人類社會推向了一個高度關聯(lián)、大規(guī)模協(xié)作的時代??梢哉f,當今社會的每一次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都不再是某一位杰出人物使出洪荒之力能夠達到的。
然而,越是如此,我們越需要保持一點孤獨,珍惜獨創(chuàng)精神,學會用獨立、客觀、清醒地視角審視自我、審視他人、審視社會。我們既要選擇孤獨的存在,也要注意拆掉孤獨的藩籬,竭力達到“遺世而獨立、羽化而登仙”的超然出世與“詩情弛騁大江北、畫意縱橫大江南”的進取入世間的平衡?;蛟S,這樣的“梵高”,不再會割下自己的耳朵,依然能在金色的麥田里畫出生命的五彩繽紛。
學校: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導師:樂曉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