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第一零五醫(yī)院幼兒園 王 欣
《海蒂和爺爺》
——自然滌蕩心靈
◆解放軍第一零五醫(yī)院幼兒園 王 欣
這是一部蕩滌心靈的影片。小女孩海蒂很小的時候父母雙亡,一直和視她為累贅的姨媽一起生活,終于有一天姨媽把她丟給了在阿爾卑斯山獨居、性格孤僻又古怪的爺爺。爺爺一開始不愿意收養(yǎng)她,但海蒂的健康陽光、善良純真慢慢溫暖了他的心,最終把她留了下來。海蒂從此和爺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第二年的春天,姨媽又來了,她瞞著爺爺找到海蒂放羊的地方騙走了她,把她賣給了遙遠城市的一個有錢人家,陪伴雙腿不能行走的富家小姐克勞拉。小海蒂過上了優(yōu)越的富家生活,并和克勞拉成了好朋友,家里的管家、仆人、醫(yī)生也都喜歡她。可是對爺爺、對小木屋、對大山的思念讓她寢食不安、身心憔悴。家庭醫(yī)生和克勞拉的父親知曉了實情,他們不忍心繼續(xù)留她,決定把她送回爺爺身邊,失去唯一朋友的克勞拉又陷入極度的孤獨中。
又能自由奔跑在阿爾卑斯山上的小海蒂,像一只飛出藩籬快樂翱翔的鳥兒,重新露出了陽光般的笑容。終于,想念好朋友的克勞拉在奶奶和仆人的陪伴下坐著輪椅來到了這里,初見阿爾卑斯山的她被山中的美景迷醉,兩個好朋友開心地擁抱在一起。
確實很難想象這個童話一般的故事,能歷經(jīng)多次翻拍看起來依舊那么美好,那么生動,充滿了勃勃生機。美麗的阿久老師在看到這部影片時談到這么一段話:這是一部只看海報都會沉浸進去的電影,它有關家庭、有關友誼、有關希望和眷戀、有關夢想和現(xiàn)實,它從很小的格局里展開了宏大的故事,從簡單的劇情中迸發(fā)出了無盡的亮點。它用細膩的筆觸輕描淡寫間就繪制出一幅壯觀瑰麗的場景,于無聲無息處勾勒下歲月與時光的變遷。
影片開始,小海蒂下了火車,穿過村子,來到山上就開始奔跑,跑著跑著又脫掉外衣甩掉鞋赤腳飛奔起來。初看這個鏡頭被畫面迷住的同時又一直擔心,一會兒擔心石子等尖利的東西把她的小腳扎破,一會兒又擔心她馬上會摔倒。后來看到影片后半部海蒂重新回到爺爺身邊,又奔跑在大山中,這時就徹底放松,沒有了之前的心態(tài)。其實這就是現(xiàn)代社會中既是父母又是教育從業(yè)者的我所代表的大部分成人的心態(tài),是遠離自然導致的城市病社會病。我們總是擔心自己、擔心子女、擔心幼兒園的孩子們,擔心弄臟了手腳、弄臟了衣服,擔心身體受傷。
因為擔心,我們盡量多地安排室內活動,過多的束縛和保護,使得孩子從小就像溫室里的花朵,開始畏首畏尾,身心都很難經(jīng)受住風雨的錘煉。孩子的天性卻是愛跑愛玩,愛在戶外和大自然玩耍。在幼兒園里我們也應該順應孩子的這種天性,保證他們每天不少于2小時的戶外活動,而不是大量的室內活動。我們還應該讓孩子有更多的遠足和接觸大自然的機會,這些也都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的磕碰而約束指責和過度保護;作為公眾我們不能因為某一戶外安全事件而大肆渲染,人為制造緊張和恐慌;作為幼兒園教師在做好安全保護的同時,更應該大膽為孩子提供戶外活動的機會和利用多種感官參與自然探索活動的條件,為幼兒的身心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海蒂無疑是幸運的,幸運的是她的善良和樂觀陽光的天性。無論開始時爺爺怎么冷漠對待她,無論姨媽多么狠心丟下她,又貪心地把她賣掉,她依舊樂觀陽光,不記恨任何人,也不自憐自艾。海蒂第一次見到小牧羊人的奶奶,知道她因為年紀大牙不好不能吃硬的面包,當她在克勞拉家看到軟軟的面包時,就每天都偷偷留一個準備回去后送給那位奶奶。幸運的是她身邊的那些善良的人:孤僻甚至一直被村子里的人視為異類,但從不辯解,骨子里善良的爺爺;生于富家卻美麗善良的小姐克勞拉和她的爸爸、奶奶;還有那些喜歡她的仆人管家醫(yī)生們。所以即使在我們看來那么不幸的身世,也沒有在女孩的心里留下悲傷的烙印,只有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才會讓她魂牽夢縈。
從小生活在城市,住在豪宅里的克勞拉從來沒有想到過,生活可以是如此簡單而美好。在這里她擺脫了童年時突然失去母親的痛苦心結,擺脫了不能行走且經(jīng)常沒有家人陪伴的憂郁心扉,擺脫了伴隨自己的所有羈跘,臉上露出了最純真最開心的笑容。她喜歡坐在石頭上看著海蒂和小牧羊人放羊玩,喜歡晚上和海蒂一起頭枕干草仰望星空,聊天玩耍安然入眠。她的雙腳渴望親吻草地,她的雙腿渴望滿山自由地奔跑。突然有一天,當她將雙腳放在碧綠的草地上時竟然慢慢站了起來,來接女兒的爸爸原本看到這么簡陋的生活環(huán)境正在抱怨,當看到向自己走來的克勞拉時簡直又驚又喜。
影片中澄凈碧藍的天空,棉花般柔軟的白云,一望無際的草地,滿山撒歡吃草的羊兒,蜜蜂蝴蝶纏繞飛舞的清新的野花,涓涓流淌的山泉水,令人心曠神怡!阿爾卑斯山有如仙境般的美景,治愈了從小失去父母,每天只能待在城市屋子里不能出門的小女孩的孤寂,治愈了因為母親的去世過度傷心而不能行走的女孩的雙腿,使之重新站立了起來。應該說這些既是奇跡,又不是奇跡,是土地、自然、親情和友情的力量。
現(xiàn)在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每天活動的空間是高樓大廈內,接觸的是各種高科技產(chǎn)品,吃到的是豐富精致的再加工食品,很少曬太陽,也很少接觸大自然,感受各種生命的存在。孩子同伴交往以及社會活動的機會大為減少,甚至有自閉、抑郁傾向的孩子有增加的趨勢,令家庭和社會深感困擾。
有些孩子就是依靠土地和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治愈了病癥。北京的米萊老師在他的《普米森林》一書中,描述了他為地球村做的一個項目:在北京鳳凰山的一個山林里生活期間,和山民為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播種施肥春耕秋收,觀察并用影像記錄農(nóng)作物以及植物動物的生長。城里的外甥女米朵,有一天突然眼睛看不見了,用了很多治療辦法也不見好,后來到這里和他生活,他們給這里起名為普米森林,一年后米朵奇跡般地重見了光明。著名的作家六六描述她在學醫(yī)的過程中,僅僅用老師告訴她的堅持曬太陽的方法就解決了自己和朋友身體的一些不適。
所以我們更應該將身心的療愈交給大自然,讓孩子們多享受陽光,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氣,吃到健康自然的食物,接觸動物植物,感受風雨雷電、日月星辰,享受晝夜交替、四季更迭的有趣和美好。
我們說孩子的眼睛最純凈,最清澈。影片中小牧羊人告訴海蒂,說村子里都說她的爺爺曾經(jīng)殺過人,海蒂開始聽到感到非常害怕,后來選擇了相信自己眼中看到的和內心感受到的爺爺。當她撲到爺爺懷里說出“我愛你”時,瞬間融化了爺爺冰凍多年的心。
海蒂離開克勞拉家重新回到爺爺身邊,到村子里上學,老師問學生長大以后想做什么,學生有的說做鐵匠,有的說放羊,等到海蒂說出以后想寫故事時,同學們哄堂大笑,后來是克勞拉的奶奶解開了海蒂對于自己的理想被同學嘲笑的困惑。
影片借爺爺和克勞拉奶奶的口多次提到:你不能總是相信別人說的話,要相信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如果你感受到了善意,你就去相信善意;如果你感受到了快樂,你就別管那些嘲笑你夢想的人,因為他們看到的只有村子里這么大,而你看到的是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選擇相信別人的話,而不是自己眼睛看到的,內心感受到的。我們不愿意去判斷,甚至根本不判斷就盲目地跟從。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要讓孩子從小懂得相信自己的眼睛,遵從自己的內心,這樣他們長大后將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盲從,將會成為內心溫暖而堅定,視野開闊而廣博的人。
海蒂陪伴克勞拉之前沒上過學,也不認字,和克勞拉一起在家上課時,家庭教師始終教不會她識字??藙诶哪棠逃X得她不應該是學不會認字的孩子,就問她為什么,海蒂告訴奶奶:牧羊人說山里人不需要認字學習。了解原因后奶奶在晚上睡覺前,拿了本描寫大山生活的故事繪本講給海蒂聽,講了幾頁后就告訴她要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就要自己認字自己看。于是海蒂很快學會了認字,當著全家人的面把繪本故事從頭到尾念了出來。
我們知道每個人其實都是有自我學習能力的,只是是否有興趣和動力去學,還有教授者所用的方法是否正確。那個家庭教師就方法不對,海蒂記不住他就不耐煩,奶奶知道先去了解海蒂的想法,再找到她當時思念爺爺和大山的動力,引起她想認字的興趣,吸引她主動去學,所以海蒂很快便學會了識字。作為教師和家長在遇到孩子學不會和不想學時,應該多分析原因,找到最適合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引發(fā)兒童主動學習的興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