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庫縣位于遼寧省北部,距省城沈陽120余里。清初順治八年到十一年(1651——1654年)修筑的柳條邊橫貫本境,并在此置法庫邊門。法庫邊門舊名八戶門,俗稱八虎門,“法庫”滿語是“魚梁”的意思,《開原縣志》記載,法庫門“商民稠集,人煙輻輳”,為清帝國蒙古部落通往盛京的必經(jīng)之道。
“魚梁”本是一種古老的攔截水流以捕魚的設(shè)施,像橋一樣,以土石筑堤橫截水中,留水門,置竹笱或竹架于水門處,攔捕游魚。宋代詩人陸游在《初冬從文老飲村酒有作》詩中說:“山路獵歸收兔網(wǎng),水濱農(nóng)隙架魚梁。”“魚梁”如何捕魚,沈從文先生在《從文自傳》中曾介紹說:“水發(fā)時,這魚梁堪稱一種奇觀,因為是斜斜的橫在河中心,照水流趨勢,即有大量魚群,蹦跳到魚架上,有人用長鉤鉤取入小船,毫不費事。”以滿語“魚梁”的音譯為此地命名,正說明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作為魚米之鄉(xiāng)的地理位置,以及水草豐美的自然風(fēng)貌——法庫縣境內(nèi)山奇水秀,河縱溪橫,湖泊與濕地遍布全縣。說山奇,這里有沈陽第一峰巴虎山和拉馬山、馬鞍山、五龍山、磨盤山等。說水秀,這里有遼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拉馬河、王河、小河子等。沈陽市有五十座中小型水庫,法庫縣境就有二十三座,幾近一半。
因為這里水清且淺,水草豐茂,所以成為一百六十多種六萬余只鳥類的棲息地,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鳥類就有二十七種,如白鶴、白頭鶴、丹頂鶴、白枕鶴、灰鶴、東方白鸛、黑鸛、大鴇等,而白鶴則又是這里最多且最珍貴的。
法庫2012年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命名為“中國白鶴之鄉(xiāng)”。法庫境內(nèi)的沈陽法庫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面積廣闊、食物充足,是眾多鳥類的天堂,更是白鶴南北遷徙的中轉(zhuǎn)站。每到春秋兩季,來此繁殖和生活的珍稀鳥類約有160種6萬多只。鶴類研究專家錢法文說,獾子洞濕地食物豐富、環(huán)境好,是候鳥于鄱陽湖至西伯利亞之間往返遷徙的重要中轉(zhuǎn)站。目前世界三條白鶴遷徙線路中只有這條東線僅存。
據(jù)介紹,白鶴是眾多候鳥中的旗艦型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國際鳥類紅皮書列為極危物種,也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全球現(xiàn)僅存3000多只,遷徙至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的有2000多只,數(shù)量占全世界70%,停留長達90余天,“飛時猶如云遮日,落時不見湖邊草”,堪稱世界奇觀。
來獾子洞的白鶴是在覓草,它們覓的是藨草,那是白鶴最喜歡的食物,是獾子洞濕地里最豐富的一種水草。因為濕地,因為藨草,所以這里成為白鶴南飛北歸路上的“五星級驛站”?!扳底佣礉竦兀莻€神奇的地方,是世界上白鶴遷徙途中的‘水島,如同茫茫大海中的‘陸島一樣重要?!眹H鶴類基金會高級副總裁吉姆·哈里斯曾這樣評價。
在法庫縣的遼風(fēng)小鎮(zhèn)上,有被譽為“大遼第一樓”的白鶴樓。白鶴樓始建于遼代圣宗時期,蕭太后曾命韓德讓等重臣,在昌平堡——今法庫縣法庫鎮(zhèn),選址修建白鶴樓,以此紀(jì)念大遼先祖的福蔭恩德,銘感白鶴救主的恩情。后因戰(zhàn)亂未曾竣工,白鶴樓千年未曾重建。2012年4月,法庫重新興建白鶴樓,為中國北方最具遼代建筑風(fēng)格的標(biāo)志性文化景觀,打造中國北方文化名樓。其樓體形狀為四面八角,寓意遼代契丹民族早期八部落;主要功能為遼文化博物館,重點展示遼文化和白鶴文化。遼代是法庫最輝煌的時期——經(jīng)過明確考證,遼代曾在這里建有宗州、渭州、原州、福州、靈山縣、熊山縣、安定縣等七個州縣,出過蕭袍魯、蕭義、耶律隆運等六位宰相,留有遺址二百四十五處,城址二十二座,村落遺址一百多個,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遼墓三十二座。
編輯/南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