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棲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學(xué)會放下不必要的東西輕裝上陣,只有舍茂林才能得明月。
學(xué)會放下羈絆。福爾摩斯曾說過:“人的大腦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裝下所有的知識,因此,你必須挑出你所需要的,把對你不重要的忘掉,這樣才能使你的大腦得到完全利用。”而現(xiàn)在,我們的大腦中總是夾雜著許多對自己毫無用處的東西,它們占著有限的空間卻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我們需要果斷地放棄它們,把空間留給有益于我們的知識。這樣既能使大腦得到完全利用,又能讓我們在處理問題時加快速度。如此一舉兩得,豈不妙哉?
學(xué)會放下顧慮。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币苍S之前經(jīng)歷的一些事會使我們心有余悸,在以后的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事,便無法做到最好。在這時,顧慮就像一根根細若無形的天蠶絲一樣,束縛住你的手腳,讓你無法施展全部力量。心中的忌憚會讓你在潛意識中選擇逃避,讓你對它心生顧慮,讓你無法攻破這道難關(guān)。放下顧慮,就像松開了縛在身上的繩索一樣,讓自己能以最充沛的精力到達終點。
學(xué)會放下心中多余的欲望。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欲望,但若是欲望太多、太雜,便會擾亂人們的心,使人失去正確理性的思考,辨不清方向,從而誤入歧途。婆羅門雙手持花獻佛,佛曰:“放下?!彼惴畔铝耸种械幕?。佛又曰:“放下?!?婆羅門問道:“我已無花可放,您還要我放下什么呢?”佛曰:“放下你的雜念,放下你的欲望。”佛教追求的是六根清凈,無欲無求,因此他們才不會受到世俗的干擾和誘惑,才能看清紅塵,才能領(lǐng)悟到佛教的真諦。
放下,看上去是一種舍棄,實際上卻是一種獲得。我們放下了對自己不重要的東西,但卻得到了更貴重更有價值的寶物。正如在夜間,我們坐在茂密的樹林中,只有走出樹林才能感受到皎潔的月光,才能欣賞到月光下樹木的靜謐之美。
【評點】
文章擬題新穎,富有詩意,標題亦是中心論點。行文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從“放下羈絆”“放下顧慮”“放下心中多余的欲望”三個方面論證觀點,清晰明了,有一定的啟示意義。不足之處在于例證不足,生硬的說教太多,對觀點缺乏強有力的佐證。鐘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