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闭n文插圖是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以直觀的畫面再現文章的重點或關鍵情節(jié),是重要的語文教學資源。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忽視了插圖,無形中造成了課堂教學資源的低效利用。如能適時挖掘插圖的作用,巧用插圖便會如龍之睛、鳳之尾,給語文教學增添無窮魅力。
一、巧用插圖,找準文本的切入點
文本的閱讀感悟,需要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在實現學生的經驗與課文情境的有機融合中,插圖作為“可視畫面”是一個絕佳的切入點,能夠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如導入《天鵝的故事》時,教師先展示了天鵝的插圖,讓學生欣賞天鵝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戲水的圖片,能夠引領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美妙的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和知識體驗,誘發(fā)學生對天鵝產生一種喜愛之情,自然而然地實現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文本情境的巧妙融合,為其后的語文學習活動注入情感因素。
二、巧用插圖,抓住情感的生發(fā)點
語文教學是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情感體驗能夠激活審美的“情弦”,豐富文本的內涵。當學生帶著閱讀期待走進文本,精讀深思,深入感悟,并產生自己的情感體驗之后,教師要善于找準學生情感的生發(fā)點,努力實現學生、老師、文本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那么觸動學生情感的“情弦”在哪呢?形象可感的插圖便是很好的生發(fā)點。如《虎門銷煙》結課前的片段:
師:(展示林則徐塑像)虎門銷煙,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粗@幅畫面,想象假如此刻你就站在林則徐塑像前,你心里會想些什么?
生:(深情地凝望著畫面)我仿佛看到了那銷煙的壯觀場面,仿佛聽到了老百姓激動的歡呼聲。現在,卻有很多人深陷毒品不能自拔,害己又害國,難道他們不知道鴉片給中國帶來的深重災難嗎?遠離毒品,做一個健康的人吧!
師:是啊,林則徐是中國的國魂,他的名字將載入史冊,被一代一代中國人所傳誦。你想對林則徐說些什么呢?
生:我想對林則徐說,你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啊!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
正是那傳神生動的課文插圖,撥動了學生積淀已久的“情弦”,開啟了他們感情的閘門。那深情的凝視,那真誠的對白,那精彩不斷的回答,是師生深入感悟文本后的情感共鳴。此時,師生共同經歷著對生命的全新體驗,他們內心承載的不僅是對林則徐的贊美和崇敬,更多的是自身靈魂的洗禮和情感的升華。
三、巧用插圖,延伸想象的遷移點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和動力?!毙睦韺W研究表明,小學生處在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圖畫能夠拓展兒童的想象。語文教材大多圖文并茂,特別是插圖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或啟發(fā)學生敘事、狀景,誘發(fā)學生想象,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立足已有課文插圖進行多角度遷移,亦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如教學《天鵝的故事》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然后引導學生想象:一次,兩次,三次……一次又一次的撲打、撞擊!你仿佛看見冰面上留下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老天鵝?然后出示題目:我看到了冰面上留下了(),看到了老天鵝()。有學生說:“我看到了冰面上留下了老天鵝的斑斑血跡,看到了老天鵝傷痕累累的身體,它感到痛苦極了?!庇袑W生說:“我看到了冰面上留下了七零八落的羽毛,看到了老天鵝受傷的樣子,但眼神中卻流露出繼續(xù)破冰的堅毅?!币援嬅鏋檩d體,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學生感受到的就不只是畫面的形象,而是透過書中插圖,感受畫中之美、畫外之情。“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蓖瑯樱o學生一幅插圖,學生便會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馳聘于文字所無法描繪的境界,更深入地內化文章的主旨。
插圖的魅力遠不止這些,只要我們善于用心去挖掘,課堂一定會因有了插圖而精彩,千萬不可忽視這“小小”的課文插圖。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qū)官河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