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婉婷 廖達輝
摘 要 本文主要論述了20世紀西方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奧古希特.馮.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的主要觀點并加以分析,最后由哈耶克的觀點和理論分析得出該書的悖論與不足之處。
關鍵詞 通往奴役之路 自由 奴役 計劃經(jīng)濟 集體主義
中圖分類號:B565.26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通往奴役之路》是20世紀西方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弗里德里?!W古希特·馮·哈耶克為反對當時社會各界支持計劃經(jīng)濟的熱潮和重申他一貫堅持的自由主義而作。時至今天,《通往奴役之路》仍是經(jīng)濟與政治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著作,但無可否認的是,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是存在悖論的,某些觀點也是含糊不清的,這一點也是國內外學者在研究哈耶克的著作時所詬病的。本文會就《通往奴役之路》一書,對哈耶克的經(jīng)濟政治主張與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存在的悖論進行闡述。
1關于“通往奴役之路”
20世紀30年代,西方社會爆發(fā)了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經(jīng)濟危機。當時許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積極分子提出“廢除私有制度”和“實行計劃經(jīng)濟”的主張,以達到實現(xiàn)“社會正義”、“社會公平”、“收入平等”和“就業(yè)保障”的目標。政府開始大規(guī)模地、積極地干預經(jīng)濟,形成一雙“看得見的手”,加大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而曾親身經(jīng)歷過德國的社會主義運動的哈耶克,親眼見證希特勒是如何一步一步得到民心并且最終上臺的,他深刻地認識到干預主義的錯誤,因此他對當時許多鼓吹并極力贊成國家實行計劃經(jīng)濟與集體主義的言論感到深深的擔憂。哈耶克認為:一旦政府實行計劃經(jīng)濟與集體主義后,企業(yè)的自由程度會受到計劃經(jīng)濟與集體主義的限制,資本主義的市場性質計劃經(jīng)濟與集體主義而發(fā)生變化,個體的經(jīng)濟與人民的人身自由會因此喪失,人們會逐漸地走上奴役的道路。因此,哈耶克認為必須要反對集體主義和計劃經(jīng)濟。
2關于自由主義和集體主義
自由是哈耶克最為推崇的一種社會品質,但是哈耶克所說的自由并非純粹意義上的自由。哈耶克所提及的自由,是在法律的限制之下,嚴格遵守法律規(guī)章制度的自由,即猶如戴著鐐銬跳舞一般去享受這種自由。哈耶克十分主張個人的獨立性,但這種個人的獨立性要以他人的獨立性為基礎。同時,哈耶克認為只有自由的民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而以其他形式獲得的民主最終都只會落得獨裁與專政的下場。因此,除自由的形式的民主外,哈耶克認為其他形式的民主并不可取,然而,集體主義和計劃經(jīng)濟恰恰不在“自由的民主”這一范疇之內。
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哈耶克表示,“社會主義意味著奴役,但我們仍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穩(wěn)步前進”。哈耶克認為,所有的集體主義社會,從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到斯大林的共產主義社會,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最終走向專制集權。
哈耶克認為計劃經(jīng)濟時代就需要有一個小團體來決定產品的分配,由于沒有自由的價格機制,這個小團體就不能獲得準確的市場情報,也就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一旦計劃失敗,社會大眾便不會去關心它本身可能存在的問題,相反,人們會認為問題的原因是國家權力的缺失。所以人們會采取投票這一種“民主”的方式去選出承諾支持并會實行中央集權的領導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加強政府的權力。國家的權力越集中,對自由市場的控制力度越大,市場經(jīng)濟就越向不可控制的方向發(fā)展,造成惡性循環(huán)。哈耶克引用希萊爾.貝諾克的一句話作為《通往奴役之路》第七章“經(jīng)濟控制與極權主義”的題語:“對財富生產的控制,就是對人類生活本身的控制”。對哈耶克而言,計劃經(jīng)濟的實施,不僅僅只是市場經(jīng)濟由統(tǒng)治者調控,人的思想與行為的自由也會因此而受到意想不到的限制?!岸魏慰刂埔磺薪?jīng)濟活動的人也就控制了用于我們所有的目標的手段,因而也就必定決定哪一種需要予以滿足和哪一種需要不予滿足......總之,就是決定人們應當相信和應當爭取的是什么”,這表明了哈耶克認為實行計劃經(jīng)濟和集體主義后,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受到削弱甚至是侵害,這一點與哈耶克主張的自由主義完全相反。一旦人的思想領域不是自由的,人類的思想發(fā)展必然會受創(chuàng)。
3關于《通往奴役之路》的不足之處
無可否認的事實是,《通往奴役之路》是人類政治經(jīng)濟學上的一部偉大的著作,為哈耶克贏得廣泛的聲譽,哈耶克在政治經(jīng)濟史上的地位由此奠定。然而,任何的理論都不是完美的,《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也存在不少令人爭議的地方。馬克思主義認為,未來理想社會是個人的自由全面實現(xiàn)的社會,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卻把自由定義在過于狹小的范圍內,類似于另一種層面上的新的奴役形式。同時,哈耶克的理論研究思維不夠開闊,并未能夠將自生自發(fā)秩序的理論運用到國際政治經(jīng)濟研究的領域當中。哈耶克認為任何集體主義的干涉都會對社會產生影響,但從今天的國際情況看來,這一觀點存在很大的爭議空間。哈耶克的某些觀點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表現(xiàn)出明顯的非理性特征,然而哈耶克借《通往奴役之路》所表達的卻是高度理想化的幾近烏托邦的新自由主義思想。
參考文獻
[1] 弗里德里希,奧古希特,馮·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馮興元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20+90.
[2] 楊書天.淺談哈耶克的自由觀[J].商,2013(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