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江南故土平壩”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題詞
平冶書屋
明朝推行衛(wèi)所制,平壩地方政權始逐步建立。明洪武十五年(1382)因路當驛站,首置驛站名沙作站(今平壩縣下頭鋪村),逐步顯示了平壩在黔中地區(qū)的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以原“盧唐三寨及今金筑府地”置平壩衛(wèi),平壩之名由此而始,含有“地多平曠”之意。平壩衛(wèi)隸于貴州都司,下轄5個千戶所,設指揮使1名,為軍政合一建置。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平壩衛(wèi),設縣,名安平縣,隸于貴西道安順府。
民國三年(1914),安平縣改名為平壩縣,隸屬貴州都督府安順府黔西道(又稱貴西道)。
1949年,隸屬貴州省安順專區(qū),轄人民政府駐安平鎮(zhèn)(今城關鎮(zhèn))。平壩縣,今屬安順市,建制一直未變。
2014年12月13日,《國務院關于同意貴州省調整安順市部分行政區(qū)劃的批復》(國函[2014]160號):同意撤銷平壩縣,設立安順市平壩區(qū)。
2015年5月4日,安順市平壩區(qū)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