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們對門鄰居鬧離婚,鬧得挺厲害,后來了解了一下原因,覺得有點啼笑皆非。這家的女主人喜歡看韓劇,已經(jīng)達到了一種癡迷的地步,然后就開始要求她老公模仿韓劇男主人公的言行舉止,不模仿還不行。她老公忍無可忍,最后就鬧到離婚了。她是看電視看傻了?我們鄰居這種行為應該怎么看待呢?
———李女士
關于上述案例,心理學中有一個針對性的詞,叫作“行為同化”現(xiàn)象。觀看電視劇本來是人們最常見的娛樂項目之一,但是由于劇情可以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情感共鳴,過于投入地追劇會讓人們“入戲”過深,甚至引起心理上的變化。網(wǎng)絡新詞評價這類現(xiàn)象稱為“劇傻”,意思是偶像劇看多了,人也會跟著做出很多不理智的事情。心理學家曾對此做過許多試驗,曾經(jīng)有一項發(fā)表在《媒體心理學》上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參與者們在閱讀完一段以“愚笨的小流氓”為主角的簡短劇本后,在嘗試測驗中的成績會比那些閱讀正常材料的參與者要差,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行為同化”現(xiàn)象。既然讀一段“笨人故事”都會與“自己變笨”有這么強烈的聯(lián)系,那么浸泡在長達幾十集的偶像劇里,又怎會不對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判斷能力帶來影響呢?
一部膾炙人口的熱播劇,其實恰恰是觀眾在潛意識中想要逃避現(xiàn)實壓力的期望投射出來的產(chǎn)物。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平時的自我感覺越糟糕,就越容易靠“追劇”來消化負面情緒。盡管可以用看電視來暫時忘卻現(xiàn)實的壓力,但過于沉迷電視劇,甚至渴望用劇情來覆蓋現(xiàn)實生活,可能更加使我們難以面對現(xiàn)實。那怎樣才能改變沉迷電視劇的現(xiàn)狀呢?
首先,學會帶著質(zhì)疑去看劇。我們在看電視機時,可以時常從劇情中跳出來反思自己“這個劇中的什么角色讓我有‘熟悉感?如果我就是他,我會出現(xiàn)在劇中發(fā)生的情境嗎?”多問自己這樣的問題,不但可以幫助自己冷靜審視劇情中不現(xiàn)實的橋段,而且可以對自己的人生發(fā)揮指導作用。
其次,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不要只用電視劇作為唯一的消遣方式。如果非要看一個有劇情的作品,那么就去看看電影和書籍吧。因為電影一般只有兩個小時,導演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將一部劇情濃縮在這兩個小時中呈現(xiàn)給大家,所以更容易出現(xiàn)精品,而且這樣可以避免長時間的行為同化。而書因為是抽象的作品,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行為同化,而且可以給讀者更多的自主想象空間。
最后,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如果說電視劇是別人的人生,那么我們的人生難道不是一部可以自己書寫的電視劇嗎?特別是當我們面對壓力的時候,任何回避壓力的行為都只能是暫時的,當夢醒時分,我們還是得從當時離開的那一個點重新出發(fā)。
所以,改變?nèi)松钣行У姆椒?,就是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改變的過程中。學習,讀書,勤奮工作,培養(yǎng)更多的興趣愛好,嘗試更多的生活方式,這些都可以有助于改變不利的現(xiàn)狀。
盡管我們無法證實你的人生一定如劇,但能夠證實的是,一點點的日積月累,最終帶來的一定與今天不同。甚至可能在未來,有今天想不到的機遇在等著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