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鳳
結緣晚晴,是在2005年7月,《晚晴》雜志劃歸到當代貴州雜志社主辦,因時任《晚晴》雜志總編輯的林鐘美同志年事已高,當代貴州雜志社明確由我擔任《晚晴》雜志的執(zhí)行主編,協(xié)助鐘美總編輯抓好《晚晴》雜志的內(nèi)容建設及發(fā)行、經(jīng)營等工作。
當時的《晚晴》雜志是雙月刊,刊物劃歸過來后,要接著編輯出版2005年的第五期、第六期。為了將更好的面貌呈現(xiàn)給讀者,我們對《晚晴》進行了改版,明確了“老年人的知心朋友 老年人的生活手冊”的刊物定位,并緊扣“晴”字,將刊物內(nèi)容劃分為“真情”“心情”“怡情”“傳情”“實情”五大版塊,開設了“婆媳俚語”“往事情深”“再婚之路”“老來俏”等欄目。
那時的我,每天腦中裝滿的都是如何在《晚晴》上更多的呈現(xiàn)出老年生活的精彩和優(yōu)雅。2005年10月28日,央視的一則新聞吸引了我:中國婚慶史上空前盛大的“空中集體婚禮”在江蘇南通市舉行。在56對佳偶中,一對來自上海的金婚老人引起了我的關注。我立即和時任《晚晴》編輯部主任楊德敏(當時從水鋼報社借來幫助工作)商量,決定在《晚晴》2005年第六期的封面,選用這對夫婦在空中乘坐熱氣球的圖片,并配上“恩愛夫妻空中浪漫度金婚”的醒目標題。當年12月,我攜帶著這期雜志赴上海參加了“第三屆中國(上海)傳媒博覽會”,《晚晴》受到上海讀者的關注和熱議。期間,我和晚晴的采編人員專程到封面人物俞同盛夫婦家中看望了兩位老人,并送去這期封面的特制圖片和小禮物。
當?shù)弥F州青巖老年放映隊應中央電視臺《小崔說事》欄目之邀,為全國觀眾講述他們精彩動人的故事后,時任編輯部主任楊德敏、記者梁健多次到青巖古鎮(zhèn)采訪6名年逾花甲的老人,撰寫了《做客央視的貴州青巖老年放映隊》一文并刊發(fā)在2005年第六期上。該文獲得了當年的貴州好新聞獎。
三十而立的《晚晴》,一路走來,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期刊風格和話語模式,有了自己的態(tài)度和原則。作為曾經(jīng)的晚晴人,祝福《晚晴》,我心依舊!(作者曾任晚晴雜志社社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