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江波 沈泉池
認真
世上的困難,最怕“認真”二字?!捌箟屎蟆睆埿×徇B連奪冠,是因為她認真堅持夢想,即使失去了一條腿也保留希望;是因為她認真對待比賽,忍著殘肢和義肢摩擦的疼痛,在賽場上揮汗如雨;是因為她每一次比賽后都認真地回顧總結(jié)……有了認真的精神,人人都是冠軍!
2018年10月,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在雅加達落下帷幕,中國隊的優(yōu)異成績引起了人們對殘疾人運動員的關注,今年61歲的張小玲就是其中之一?!按蛩闶裁磿r候放下乒乓球拍呢?”很多人都問過張小玲這個問題,她的回答很堅定:“如果可以,我想一直打下去!”目前為止,張小玲已經(jīng)獲得了96枚金牌。她是殘奧會迄今為止唯一創(chuàng)造“五連冠”的選手,創(chuàng)造了我國殘疾人運動員參加殘奧會屆數(shù)最多的歷史。
張小玲出生于廣西欽州市一個小山村。小時候,她被迫放棄學業(yè)下放勞動。打乒乓球成了她的愛好。她的第一個乒乓球是別人丟棄的癟球,第一塊球拍是自己用菜刀削出的木板。她曾對玩伴說出理想:我將來想打球,拿冠軍。19歲時,張小玲因為右腿延誤治療而被迫高位截肢,但這并沒有讓她放棄夢想。為了練好乒乓球,她籌錢托人買木材做球桌,在雜貨店里不間斷地練球。她還特別定制了一副一斤重的鐵拍提升腕力。
雖然訂不起報紙,但張小玲有撿別人丟棄的報紙閱讀的習慣。1984年,張小玲讀到第一屆中國殘疾人運動會的消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向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體委寄了自薦信。很快,她收到了回信,體委鼓勵她參加第二屆殘運會。1985年,張小玲第一次走上省區(qū)級專業(yè)賽場,拿下了第一場正式比賽的冠軍。從此,張小玲屢戰(zhàn)屢勝,成為殘疾人的“乒壇女皇”。1988年漢城、1992年巴塞羅那、1996年亞特蘭大、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5屆殘奧會的金牌,先后被張小玲收入囊中。
從獲得第一枚金牌開始,張小玲就拖著殘腿與假肢開始了殘酷的“搏斗”。她一路灑下的不僅僅是汗水,還有鮮血。
1988年漢城殘奧會,張小玲裝的是“鉛腿”,足有4公斤重。她每天早上6時起床,乘1個小時車到賽場進行訓練,半夜才返回住地。由于練得多,走路多,假肢與殘腿的結(jié)合處磨起了很多小血泡。好在她應急經(jīng)驗豐富,出國前帶了50多張“創(chuàng)可貼”,把藥貼在傷口,再戴上假肢,以減少假肢與皮肉的摩擦。
貼膏藥雖然可以減輕痛苦,但換藥卻不輕松。住地的洗澡條件較差,沒有淋浴,換藥時泡得不夠,“創(chuàng)可貼”沒有完全開啟,撕下藥膏時皮肉也跟著一片片被撕了下來,“那真是鉆心的痛啊,晚上根本無法睡覺,實在頂不住了就擦一些‘萬花油止痛,然后再粘上棉花,以免假肢直接接觸殘腿”??蓛商旌髶Q藥時,她發(fā)現(xiàn)棉花粘得更緊,又得咬咬牙慢慢扯出來?!敖Y(jié)束后我已經(jīng)沒辦法走路了,還是教練用自行車把我推回去的?!?0年來,張小玲換過十幾條假肢,被假肢磨損的肉體厚度超過兩厘米。說起這些曾經(jīng)的痛苦,她顯得云淡風輕。
張小玲連連奪冠,還緣于她樂此不疲地“寫”球。每次訓練或賽后,她都會回顧每一個細節(jié):這個球為什么贏?那個球為什么輸?把經(jīng)驗和感受寫在日記本上。“有個外國網(wǎng)球運動員得了139次金牌,仍舊認真地對待每一次比賽。我要學習她這種刻苦拼搏的精神?!边@是張小玲從漢城殘奧會拿回冠軍后在日記本上寫下的。多年積累,張小玲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訓練比賽日記。
生命不息,前進不止。雖已不再年輕,雖已多次站上最高的領獎臺,但張小玲從未放棄自己對乒乓球的熱愛。
(摘自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