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良
在中關村這部長達40年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史詩中,像劉迎建這樣的奠基者和拓荒人,以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百折不撓的創(chuàng)業(yè)勇氣、追求卓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書寫著自己的光榮與夢想,演繹著一段段產業(yè)報國的財富故事。
中關村的歷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風云史——這里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還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試驗田”,更是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yè)誕生的搖籃和發(fā)源地。那么,劉迎建的故事就是其中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章。
劉迎建和他的漢王科技,開創(chuàng)了一個漢字手寫識別的時代,改變了數億中國人的IT生活。80年代,劉迎建開始漢字識別的研究與開發(fā),當時他的出發(fā)點很簡單:現在用的電腦都是國外的,鍵盤也是西方化的,能不能發(fā)明一項技術,按照中國人的習慣,直接手寫漢字就可以使用電腦?就是為了解決國人電腦輸入這一實實在在的問題,靠著一股執(zhí)著的沖勁,1985年由其主持研發(fā)的全球第一臺“聯機手寫漢字識別在線裝置”開創(chuàng)了非鍵盤漢字輸入新的應用領域,實現了計算機文字識別領域的世紀革命。他將電腦這徹頭徹尾的“外來品”更加本土化,使更多的老百姓憑借一支“漢王筆”便可以在網絡空間中遨游。
商場即戰(zhàn)場,脫下軍裝投身高科技企業(yè)的劉迎建,也在其中浮浮沉沉、歷盡滄桑。他就是一位“將軍”,率領漢王挑戰(zhàn)微軟、蘋果等國際巨頭,從漢字手寫識別到繪畫板,從電紙書到霾表,劉迎建指揮的每一場戰(zhàn)役,無不顯示出其軍人本色:“戰(zhàn)必勝,攻必取?!?/p>
然而,不是所有的勝利都屬于劉迎建。2010年3月漢王科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電紙書概念第一股。但這次上市,卻成為漢王科技邁進資本市場的一道分水嶺——劉迎建也成為當時媒體口中“最舉步維艱的董事長”,但在他的字典里從沒有認輸二字?;蛟S,現在的劉迎建再回顧起當年,他更愿意將那時的困境看成是漢王發(fā)展史上的一種財富,雕琢方成大器,磨礪始出鋒芒。我們相信,這只是中關村的企業(yè)成長中所必須經歷的陣痛,翻開漢王成長的歷史,回望其在人工智能這條路上二十多年的堅守、執(zhí)著與創(chuàng)新之路,便會對漢王的未來充滿希望。
十年后,劉迎建已經兩鬢斑白,過去的十年,在他的帶領下,漢王走過了互聯網的一代浪潮,然而,在時代發(fā)展的漩渦中,另一個風口已悄然來臨:“人工智能”席卷世界,高奏智能時代的主旋律。
金庸先生所著《笑傲江湖》中的至高劍法“獨孤九劍”,都是從敗招中變化出來的,在敗招中悟出求勝武學,以無招勝有招,方能打遍天下。但是,能從中求出道理的有多少人呢?
劉迎建便是其中之一。
不安分的通信兵
1953年,劉迎建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從小便對未來充滿憧憬,甚至夢想有一天找到攻克癌癥的方法,拿到諾貝爾獎。但恰逢“文化大革命”時代,在1968年,年僅15歲的他便被應征入伍,成為了一名通訊兵。
1978年,劉迎建參加了高考,并且以西北地區(qū)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南京解放軍通信學院。這對年僅25歲的劉迎建而言,無疑是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他如饑似渴的扎進知識的海洋,全心投入到學習當中。
1982年大學畢業(yè)后的劉迎建回到了部隊,從事科研工作。經過兩年的刻苦鉆研,在1984年底,他向總參通訊部提交的“聯機手寫體漢字識別設備”研發(fā)報告獲得批準,此后在總參第三通訊團擔任助理工程師。從此,劉迎建踏上了解決中國人漢字輸入問題的科技攻關道路。
1985年,劉迎建主持發(fā)明的全球第一臺聯機手寫漢字識別在線裝置獲得了發(fā)明專利?!斑@個發(fā)明第一個使用了發(fā)明專利,由鍵盤輸入到手寫輸入,全世界第一個,包括日本都沒有?!彪S后,在北京信息技術展覽上,該成果獲得了軟件一等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1987年,劉迎建被中科院自動化所破格錄取攻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依然是漢字識別。1988年,他提出了筆段順序識別方法,在國際上第一次解決了筆順不限的識別問題,建成了600萬字的樣品庫,開創(chuàng)了國內文字識別全樣本的先河。1992年,由他主持開發(fā)的“手寫體漢字識別的理論、方法與實踐”被評為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從這時候開始,手寫識別在線裝置逐漸被人們所熟知,為以后手寫識別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基礎。
1993年,就在他專心準備博士論文、無暇分心的時候,一家成立于1991年的臺灣公司蒙恬“接手”了他的漢字識別產品在臺灣、香港的大部分市場。
“我當時意識到,要是還在科學院讀書,整個市場就要全丟掉了,而且一定要以公司的方式來進行產品的推廣和運作?!?/p>
締造漢王
1993年,劉迎建響應當時科學院提出的“教授帶著技術下海”的號召,通過生產經營產品的方式推廣漢字識別技術。他懷著產業(yè)報國的熱情,帶頭組建了北京中自智能系統(tǒng)公司,這就是漢王科技的前身,同年, “漢王”品牌創(chuàng)立取意“漢字輸入之王”。1998年,公司架構進行了重組,產權進一步明晰,劉迎建著手建立了北京漢王科技有限公司,積極致力于科研成果產業(yè)化工作,2005年,北京漢王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第一批在中關村‘土生土長的高科技企業(yè),當年懷著產業(yè)報國的熱情,雄心萬丈地摸爬滾打,一心一意地要把企業(yè)做強做大?!眲⒂ㄕf,這條路任重道遠。
的確,從締造漢王開始,劉迎建就扮演著攻克技術難關、推動技術進步的角色。讓劉迎建自豪的是,2001年,這一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劉迎建被請到人民大會堂受獎。接著,“漢王”手寫筆突破了“無線無源有壓感”這一技術“瓶頸”,達到手寫筆技術的最高境界。
但是,技術領域中的博弈從未停止過,從激流暗涌到短兵相見,劉迎建都坦然應對,因為“專注”是漢王的另一個致勝利器。
1997年春天,摩托羅拉攜“慧筆”以鋪天蓋地的廣告開路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由此開啟了漢王與這家巨頭的“手寫筆之戰(zhàn)”。得知這一消息的劉迎建感到了窒息般的壓力:憑借強大的家底和推廣,“慧筆”一舉占領大部分市場份額,刺激著整個中國的“非鍵盤輸入技術”?!疤魬?zhàn)并非來自外部,關鍵是自己的取舍,臨時去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已然不可能,那樣漢王將永遠步別人后塵?!眲⒂ú粍龠駠u,“這就是背水一戰(zhàn)?!?/p>
市場的風云瞬息萬變,機會也悄然而至。IBM彼時發(fā)布了“Via voice中文普通話聽寫軟件”,這讓劉迎建看到了曙光。他連續(xù)跑了三趟IBM研究所,最后花40萬美元買下了這項技術——這筆錢幾乎是當時漢王的全部家底,與“漢王”的手寫識別產品捆綁,并在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進行演示發(fā)布活動,與“慧筆”展開競爭。
“這是決一死戰(zhàn),要不‘漢王就完蛋了。”經過此役,漢王一舉贏得市場主動權,登上“漢字手寫識別”霸主的寶座。
一號工程
2001年4月,一向低頭做事的劉迎建悄悄地做了一件事:改制?!皾h王”一舉摘掉了1993年以來就戴在頭上的“紅帽子”,完成了產權明晰工作。這一變動在IT業(yè)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對“漢王”卻意味著一次重生。
“漢王專注著自己在智能交互領域的核心技術,從手寫識別、OCR識別、人臉識別,再到車牌識別,不斷地創(chuàng)新。我們喜歡做一些別人不做的,所以我把漢王引到比較邊緣的地方。但是漢王總是要長大的。我們要想辦法在主流的基礎上有所突破?!?/p>
劉迎建把目光盯準了方興未艾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上。
幾年來,動漫產業(yè)因其“無污染低能耗”等顯著特點,在全球備受追捧,我國也先后設立了19個國家級動畫產業(yè)基地。動漫在去年全球營業(yè)額已經達到500億美元,接近4000億元人民幣。以繪畫板進入潛力巨大的動漫產業(yè),正是漢王試圖進軍主流IT產業(yè)的重要一步。
早在1990年前后,繪畫板已經成為日本動漫產業(yè)的普及產品,動漫產業(yè)已成為僅次于電子產業(yè)、汽車產業(yè)的第三大支柱。而作為動漫創(chuàng)作所需的高端繪畫板硬件技術一直被一家日本公司所壟斷,在國內的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與此同時,他們設置了大量的技術門檻,企圖把勇于自主創(chuàng)新的廠商排擠在產業(yè)之外,使得我國動漫產業(yè)鏈的技術前端處于極為不利的狀態(tài),極大地限制了我們長遠的發(fā)展。
“選擇繪畫板產品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這種產品與漢字輸入識別產品相比沒有國界限制,可以承載更大的市場空間?!眲⒂ㄕf。
2005年底,劉迎建將繪畫板的突破性創(chuàng)新作為2006年度的“一號工程”?!啊惶柟こ叹褪且话咽止こ獭?,劉迎建親自上陣,在燕郊近50000平方米的制造廠房中,國際先進設備和最新產品線源源不斷地引入。從壓力板到電磁板,再到“革命性”的無線無源繪圖板,直到具備7克微壓精細傳感技術的繪圖板……這些看似細小的地方都成了劉迎建面對的“頭號對手”。
2007年4月,漢王“創(chuàng)藝大師”破繭而出,這款專業(yè)級的高端繪畫板產品在全部指標上都優(yōu)于國外的同類產品,而更為人性化的設計、平易近人的價格和民族品牌的感召力使其在問世之初就引起了市場震蕩?!盁o線無源”和“微壓精密傳感”兩項關鍵技術成了漢王科技令競爭對手垂頭喪氣的一道利器。
“無線無源”和“微壓精密傳感”先后獲得了國內外專利,使?jié)h王站到了繪畫板原創(chuàng)技術的高地?!拔覀冄邪l(fā)隊伍很慓悍,有的公司一見核心技術就發(fā)憷了,我們則是愈戰(zhàn)愈勇?!倍嗄隄撔难邪l(fā),劉迎建舉重若輕,“中國這么多年,從洋火、洋布到洋車、洋油,就是因為核心技術掌握得太少,而正是因為少才一定要有民族企業(yè)勇于突破核心技術,這才符合自主創(chuàng)新的國策,才談得上科技強國?!?/p>
成敗“電紙書”
十年前,漢王“電紙書”的橫空出世,使得劉迎建距離夢想成功更近了一步。
“和漢字輸入識別產品、繪畫板相比,這個讓我看到漢王進入領先企業(yè)的勢頭”,劉迎建笑意盈盈,手握一本薄薄的“書”——漢王的電子書,他們的計劃是用這個代替圖書,靠它開啟一個數字化的閱讀時代。
劉迎建不是喜歡夸口的人,在他心里有譜——這一次,劉迎建的“電紙書”成為殺手锏。2010年,漢王的此項業(yè)務為公司貢獻了8.8億營收,占總收入的四分之三左右。同年3月,漢王科技在中小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當時中國電紙書概念第一股,股價一路攀升。兩個月后,股價就達到歷史高位175.00元,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中一顆耀眼的新星。
“實際上,漢王的這次上市已經準備了將近五年。2005年,漢王即成立了獨立的上市辦公室,那時的漢王已經意識到,盡管擁有識別技術的多項優(yōu)勢,漢王的規(guī)模一直不大,因此直接融資是不切實際的。上市就成了突破漢王發(fā)展瓶頸的希望?!?/p>
然而,經歷“高峰”之后的漢王卻坐上了過山車。以蘋果iPad為代表的功能豐富的平板電腦,以及安卓大屏手機的出現,極大地沖擊了電紙書的市場,傳統(tǒng)電紙書行業(yè)陷入了寒冬。
談到虧損,劉迎建自己也承認漢王的2011年確實比較困難,“一方面是iPad的沖擊;一方面是出現了較大庫存;加上2011年電紙書市場出現價格戰(zhàn),電紙書價格大幅下降利潤率降低”。
戰(zhàn)場上沒有“常勝將軍”,商場亦是如此。軍人出身的劉迎建,從不會懼怕暫時的“失利”帶來的影響。有人說:“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p>
劉迎建正在尋找這條路。
向霧霾宣戰(zhàn)
在2014年9月舉行的“第二屆北京空氣凈化展”上,劉迎建攜漢王霾表參展,從此也宣告著漢王在“智能空氣檢測與治理業(yè)務”領域謀篇布局。
霧霾,成為人們心頭的痛。近年來,由于大城市頻繁出現的霧霾現象,空氣質量問題備受關注。在2011年底空氣問題得到媒體與公眾的關注后,漢王開始組建以劉迎建為首席科學家的研發(fā)隊伍,進入空氣環(huán)保領域。并于2014年1月正式成立北京漢王藍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向霧霾宣戰(zhàn)。
這是劉迎建發(fā)現的又一個“剛需市場”,在社會重視霧霾治理的當下,一款技術領先、效果良好的霾表的適時出現,可以說是滿足了市場對于同類型機器的期待,所以先期大受追捧。作為霾表的主要設計者和發(fā)明人,劉迎建又一次將技術創(chuàng)新的“法寶”奉上,到2016年,“漢王霾表”幾乎成為空氣檢測儀的代名詞。
在劉迎建的率領下,漢王又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近兩年,政策支持、資本投入、技術革新、行業(yè)布局均已向人工智能這一“超級風口”敞開懷抱,漢王搶抓時代機遇,將各子公司業(yè)務融入以下四大方向:人臉及生物特征識別、大數據、筆觸控與軌跡、智能終端產品,從而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xù)布局。通過組織架構、業(yè)務布局等的調整,劉迎建希望外界看到的自己一手創(chuàng)辦的漢王不再是一家傳統(tǒng)的老牌企業(yè),而是一家組織結構靈活、擁有原創(chuàng)技術,在OCR識別、手寫、人臉識別、無線無源觸控等技術領域都領先的創(chuàng)新型人工智能企業(yè)。
而在角色的定位上,劉迎建也在做出改變。從臺前的“實業(yè)家”到幕后的“科學家”:布局戰(zhàn)略、創(chuàng)建文化、選用人才。之前喜歡凡事親歷親為的他也在反思,同時也在思考:如何將“漢王”做成“百年老店”一樣的知名品牌?最后的結論是要過幾關:一是多產品關,二是多領域關,三是跨地域關。
劉迎建還有許多尚未實現的夢想,如今還未到可以退休去寫童話或是科幻小說的時候。壯士雖暮年,但壯心不已。在“中關村創(chuàng)新發(fā)展40年杰出貢獻”頒獎活動現場,劉迎建盛裝出席。歲月留痕、華發(fā)已生,但精神矍鑠,他說:“漢王科技是中關村原創(chuàng)原始創(chuàng)新企業(yè),我的一句話是,更大的精彩還在后面!”
令人贊嘆,肅然起敬。在中關村這部長達40年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史詩中,像劉迎建這樣的奠基者和拓荒人,以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百折不撓的創(chuàng)業(yè)勇氣、追求卓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書寫著自己的光榮與夢想,演繹著一段段產業(yè)報國的財富故事。
不以成敗論英雄。因為他們,就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