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患慢性支氣管炎多年,最近因受涼發(fā)作,痛苦不堪。曾找當(dāng)?shù)刂嗅t(yī)看過,說屬于燥傷肺陰、津液虧損。請問有沒有好的方子治療?
陜西 胡先生
解答:
慢性支氣管炎屬中醫(yī)“喘癥”“痰飲”“咳嗽”等范疇。發(fā)病因素多為外邪侵襲、情志失調(diào)、飲食不節(jié)、臟腑功能失常以及久病體虛等。寒冷是慢性支氣管炎發(fā)作的主要誘因。嚴重時可造成心陽虛衰、心氣不足,甚至喘汗致脫。這里推薦一款沙參麥冬湯加減治之。
具體方法為:取沙參、麥冬、扁豆、玉竹、梔子、瓜蔞、浙貝母各10克,天花粉、杏仁、桔梗、桑葉各6克,甘草5克,丹皮、黃芩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空腹溫服。10劑為1個療程。沙參麥冬湯源于《溫病條辨》,由沙參、玉竹、麥冬、甘草、桑葉、花粉、扁豆等藥物組成,具有清養(yǎng)肺胃和生津潤燥功效,主要功效用于疏泄肝熱,胃火甚者。方中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止咳;梔子、丹皮、黃芩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瓜蔞、浙貝母清熱化痰;扁豆健脾益肺;杏仁利肺氣、止咳定喘;桔梗開提肺氣;桑葉散燥熱、輕宣肺氣、潤肺生津;甘草酸甘化陰,起到養(yǎng)陰清肺、化痰止咳及調(diào)和諸藥之作用。此方對燥傷肺陰、津液虧損型的慢性支氣管炎效果不錯,表現(xiàn)為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黏,或發(fā)熱、脈細數(shù)、舌紅少苔。
患者治療期間應(yīng)戒煙酒、禁房事,避免風(fēng)寒侵襲,忌食辛辣動火之品,如辣椒、韭菜、煎炸熏烤食物,宜多食蔬菜水果。同時,還要加強體育鍛煉。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主治醫(yī)師 郭旭光
舌頭灼痛用黃芪黨參
我今年48歲,近一年有更年期癥狀,舌頭老感到像被燙了一樣,疼得厲害,嚴重影響生活。朋友給我推薦一個藥方:黃芪、紫蘇葉、大棗、神曲、枳殼、白術(shù)、炒麥芽各15克,黨參、桂枝、白芍、干姜、炙甘草、制附片、茯苓、砂仁各10克,葛根20克,連翹、藿香、柴胡、檳榔各9克。水煎后分3次服用,每日1劑,共服30劑。
河南 劉女士
點評:
舌痛原因復(fù)雜,除了舌腫、舌瘡、外物刺傷等可引起外,中醫(yī)所言的“舌痛”,即灼口綜合征,多與人體臟腑功能失常(如脾氣虛、肝腎陰虛)有關(guān)。特別是老年人或更年期女性出現(xiàn)舌痛纏綿不愈,常是因脾陽不足,氣機失暢而引起虛火上炎所致,治療講究“從脾論治”。
上方是溫中補虛之黃芪建中湯(飴糖、桂枝、芍藥、生姜、大棗、黃芪、炙甘草)加減。加制附片、白術(shù)以溫陽化氣行水;神曲、麥芽以消食導(dǎo)滯;砂仁、檳榔、茯苓助健脾胃、消除腹脹;枳殼、柴胡、葛根、連翹可以調(diào)暢氣機,清透虛火、郁熱。諸味配伍,具有溫陽健脾、調(diào)暢氣機、清透虛火或郁熱的作用。舌痛患者如果有食欲差、食后腹脹、便溏、疲倦、乏力、怕冷等脾陽虛表現(xiàn),并兼有潮燥、心煩(或抑郁)、口干、失眠、出汗等癥狀,即符合脾陽不足引起的氣機失暢、虛火郁熱。符合以上主證之舌痛,可選服上方,每日1劑,7日1療程,連服2~4個療程。一般1個療程后,舌痛明顯減輕或消失。服藥期間,應(yīng)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適當(dāng)運動,多喝溫開水。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
中醫(yī)藥情報部副研究員 蒲昭和
五皮飲消妊娠水腫
懷孕23周后,我的小腿和臉部就像吹脹的氣球一樣腫起來了,很難消退。丈夫看到一個方子:用生姜皮、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各9克,用水煎服,可消除孕期水腫。
北京 盧女士
點評:
妊娠后,肢體面目等部位浮腫,稱“妊娠水腫”。中醫(yī)認為,這是由水氣或濕邪造成的。其癥狀除了面目四肢浮腫,還常伴有胸悶氣短、口淡無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且舌質(zhì)胖嫩,邊有齒痕,苔薄白或膩,病機一般和脾肺功能失調(diào)有關(guān)。脾能運化水濕,肺能通調(diào)水道,如果不能正常工作,水濕就可能在體內(nèi)潴留。治療原則是恢復(fù)機體內(nèi)的氣機升降,用辛味的藥疏散氣機,淡味的藥向下滲利水濕。
該方名為“五皮飲”,出自《華氏中藏經(jīng)》,可緩解妊娠水腫。傳統(tǒng)理論認為,藥物的皮能作用于人體的皮膚,因此常用來治療皮水,即水飲溢于皮膚。其實,從組成來分析,它的功效不限于此。本方的藥物只有五味,卻具有了辛散淡滲的基本格局,可調(diào)理脾肺而消除水邪。陳皮、生姜皮、大腹皮是辛味藥物,辛則能散,把聚集在一起的水散開;茯苓是淡味藥物,能夠把水分通過小便排出,這兩類藥物一升一降。桑白皮入肺,性味甘寒,可以協(xié)助肺氣肅降,它和茯苓都是降藥,不過桑白皮降肺氣,茯苓降脾氣,能互相配合。在辛散的三味藥物中,作用也不雷同,陳皮和生姜皮散中焦,大腹皮散下焦。本方配伍巧妙,所選藥物比較平和,毒副作用小,適合孕婦服用。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第二醫(yī)院
心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 江海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