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波
獵豹的優(yōu)勢只有17秒
獵豹是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奔跑時的速度可達120千米/小時。尤其是它的加速度,特別驚人,從0~100千米/小時只需三步,連法拉利、蘭博基尼等頂級跑車都自愧不如。由此推斷,獵豹捕獲獵物應該是十拿九穩(wěn)的。然而,它的捕獵成功率卻并不高,大致上六次捕獵只有一次能成功。
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制約獵豹成功的因素是在奔跑過程中體溫的升高。
雖然獵豹跑得快,但其體溫升高得也快,這對它來說是致命的,所以獵豹不適宜長時間奔跑,跑的距離也有限。因此,在捕食獵物的時候,它只好慢慢地接近獵物,盡量不讓獵物發(fā)現自己。在靠得足夠近的時候,才縱身躍起,突然加速,撲向獵物,極速追殺。
但是,隨著高速奔跑,獵豹體溫會迅速上升,6秒鐘后就出現不適,12秒鐘時體力漸漸不支,17秒鐘后體溫上升到40.5攝氏度。這是它能承受的極限溫度,超過這個溫度,它將崩潰,甚至斃命。所以,獵豹不得不減速停下來。只要在這個死亡時間內追不上獵物,就別想再追上了,只能任獵物逃生,眼睜睜地放棄到手的美味。
如果一頭獵豹連續(xù)五次追獵物不成功,就有可能被餓死,因為它再也沒有力氣捕獵了。
(作者趙盛基,選自《羊城晚報》2017年2月8日)
素材點擊
在這人世間,誰都有優(yōu)勢,誰也都有劣勢。即使你的優(yōu)勢天下第一,也不能保證穩(wěn)操勝券。因為成功不僅僅取決于優(yōu)勢,往往更受限于劣勢。
適用話題
優(yōu)勢、劣勢、限度、時機……
超級水母與幾維鳥
水母屬于刺胞動物,體重一般在10公斤以下,而生物學家卻在美國加州附近的深海中發(fā)現了一種體重達到60公斤以上的超級水母。其體型、觸須的粗細程度和長度以及肌肉的強健程度都遠遠超出普通水母??茖W家們?yōu)榻忾_這一謎團,便對這種水母進行長時間的跟蹤觀察,有了一個驚人的發(fā)現。水母如此超常生長的原因,竟然是在其所處的環(huán)境中存在極其恐怖的天敵——虎鯨和鯊魚。
正是在處處充滿危機的生活環(huán)境中,整日忙于逃生的水母鍛煉出了強健的體魄,但即便如此,它們也會經常被兇猛的對手撕咬得遍體鱗傷。令人稱奇的是,受傷的水母非但不會因此死亡,其傷口反而會迅速自愈??茖W家研究發(fā)現,經常經歷從受傷到愈合的過程,促進了水母的新陳代謝,使得加州水母種群能在險惡的環(huán)境中逐漸強大起來,擁有極其旺盛的生命力。
新西蘭國鳥——幾維鳥,是新西蘭這個美麗國度中最有特點的鳥。遠在人類來到這里之前的數千萬年前,它們就已經生活在這里了。幾維鳥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長而尖,腿部強壯,羽毛細如絲發(fā),翅膀完全退化。
新西蘭堪稱這個藍色星球上難得的一塊“凈土”,在這塊肥沃而潔凈的土地上,沒有任何猛獸、蛇甚至是有毒的昆蟲。幾維鳥自從大約7000萬年前,隨新西蘭漂離澳洲大陸以來,就再沒有出現過天敵。在這數千萬年中,它們無須再高飛躲避野獸,無須到更遠的地方覓食;但舒適安逸的日子讓它們漸漸忘記了如何飛翔——翅膀就在這幸福的生活中一點點退化了。
近些年,幾維鳥的生存狀態(tài)讓新西蘭政府頗為擔憂。盡管他們設立了很多針對幾維鳥的保護區(qū),但幾乎沒有保護自己能力的野生幾維鳥,仍然時常命喪于果子貍等小動物腹中。因此,幾維鳥現已瀕臨滅絕。
(作者玖玖,選自《思維與智慧·下半月》2017年第9期)
素材點擊
超級水母和幾維鳥,從生活環(huán)境上講,我們無疑更羨慕后者。畢竟誰都不愿意整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但自然法則就是如此,過分安逸的生活終會將斗志消耗殆盡,讓原有的身體機能退化;而挫折、磨難和強大的對手,則會讓自身時刻提高警惕,不斷磨礪自己,讓我們在不斷地尋求新生機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大。
適用話題
危機、磨礪、安逸、生存……
靈猴的懊悔
新西蘭山林里有一種靈猴,這種猴與其他種類猴子一樣,都是過著群居的生活。
靈猴群落里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猴王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一般有食物都是猴王優(yōu)先享用??煽傆羞@樣的猴子,當樹上掉下來一個蘋果的時候,別的猴子都不敢碰,只有它跑上前,三下五除二地把它吃掉。
群猴看到它吃掉了蘋果,瞬間炸開了鍋,都對它怒目相向。這只猴子突然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抓臉打滾撞頭,上躥下跳,看上去十分懊悔,大家也就不再追究它,反而有一些老猴跑上前,將它安撫下來。
可沒過多久,這只猴子突然遭遇了困境,因為這個群落將它拒之門外,再也不允許它融入這里的生活。不久后,這只猴子只能孤零零地離開,再過一段時間,死在一個無人的角落里。
難道這是群落在追究它的責任嗎?在它犯錯誤的第一時間內,大家極其憤怒的時候,都沒有如此排斥它,而是在老猴的帶領下接納了它??蛇^了一段時間后,怎么就變得這么糟糕了呢?
經觀察發(fā)現,這是因為這只猴子并沒有知錯就改,而是在它第一次搶食后不久,又故伎重演。雖然它依然表現出強烈的負罪感,可猴群對它卻越來越反感,接下來它再犯的時候,便不會再原諒它了,而是直接將它趕走。
(作者程剛,選自《意林》2017年第7期)
素材點擊
貪吃的靈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最終害了自己,這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懊悔,第一次是可貴的,第二次就會貶值,第三次便一文不值。
適用話題
犯錯、悔過、故伎重演……
把脆弱當成武器的玻璃蛇
玻璃蛇雖然被稱為蛇,但其實是一種蜥蜴。身體最長達1.2米,大概三分之二都是尾部,這種蜥蜴像玻璃一樣脆弱,因此被稱為玻璃蛇。按理說這么脆弱的動物,應該很快就會消失,可是科學研究發(fā)現,這種動物稱霸印度尼西亞諸島,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在印度尼西亞諸島有很多兇猛的動物,因此,很多動物為了生存下去,選擇了強壯自己,讓自己更快、更高、更毒。這樣遇到危險的時候,要么直接面對,兩敗俱傷;要么用速度甩開對手;最狠的是直接使用毒液,讓對手不敢靠近。
在自保方面,玻璃蛇反其道而行。它首先用外表恐嚇對手,若是不行,就會使出殺手锏,充分利用自己脆弱的一面。經過若干年的進化,玻璃蛇身體異常光滑,不容易抓到;它的眼瞼能夠任意張合,最大限度地發(fā)現潛在的危險。當它遇到突襲時,能夠迅速地把身體分割開來,像壁虎一樣,尾部可以脫離身體,身體也能斷成數段。
在對方的驚愕中,或者在混亂中,它的頭部會趁機逃走,到了安全的地點,很快就會長出一個新的軀干。
靠著神奇的“脆弱”,玻璃蛇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環(huán)境中,奇跡般地生存了下來。
[作者任萬杰,選自《影響孩子一生的經典閱讀(小學版)》2017年第8期]
素材點擊
脆弱不是懦弱,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積極面對。利用脆弱戰(zhàn)勝強大,這樣的脆弱讓人尊重、讓人敬佩。玻璃蛇都做到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適用話題
反其道而行、以柔克剛、智慧……endprint
作文周刊·八年級讀寫版2017年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