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藍
通往米易縣的公路雖有彎道和起伏,但
遠沒有泥巴山、拖烏山的盤山道那么峻急。
沿途大樹不多,偶爾可見到一棵大黃葛樹,
在山拗口渾身亂顫,就像一個在練習“五禽
戲”的高手。漸入林海,漸入佳境,杉樹、
柏樹、黃葛樹、云南油松托高了天際。山道
蜿蜒,一道道山梁宛如錯落有致的綠色屏
風,漸次展開川滇鎖鑰之地的絕美風光:明
麗的藍天白云,涼爽的高原風將樹葉翻轉過
來,露出鱗光閃爍的被光面;若在秋季,這
一帶金風浸透萬山紅葉、層林盡染,又成為
攝影家流連忘返之地。路途上不時可見成群
結隊的自行車驢友,他們一路高歌,嗓音與
風聲混合成一曲奇妙的交響……
面積僅次于成都平原的安寧河谷一望無
際,凡是路邊可以看到的建筑,一律粉刷為
白色。森林、白墻、彩云的互嵌,它們似乎
是靜謐的大地氣場里的主角。我們在一個小
村口吃午飯。大腳菇、青塘菇、早菇黃、毛
菇、“一群羊”等應有盡有。我們的主菜是
菌子燒雞、涼拌野菜,外加一大盆香氣撲鼻
的雞樅湯,我們大呼過癮。一回頭,我看到
了幾株馬桑樹。
在尋常植物里,馬桑樹的別稱多達幾十
種,比如千年紅、馬鞍子、空桑、扶桑、毒
空木、水馬桑、鴨食木、雞瘟柴等等,如此
之多的名稱暗示了歷史的隱喻與秘密。而且
在西南地區(qū),含有馬桑的地名也很多,昭示
了馬桑樹旺盛、峭拔的存在孑遺,安寧河谷
一帶一直有馬桑樹分布,比如西昌市蕎地鄉(xiāng)
有“馬桑村”,攀枝花市仁和區(qū)總發(fā)鄉(xiāng)有
“馬桑巖”,米易縣白馬鎮(zhèn)威龍村即有一個
“馬桑灣”,當地人說舊時有大片馬桑林分
布。
西南名若水的地方很多。地名學的暗示
還在于:江水從若木之下流過,因此若水是
因若木而得名。若木就是巴蜀分布面積極小
的木棉樹嗎?作為“天梯”之木,也并不在
于它要特別高大偉岸,否則為何高大挺直的
蜀地楨楠、柏樹、銀杏均沒有被賦予“天
梯”的重任呢?
我以為本意可能更靠近馬桑樹。
如今的馬桑樹屬落葉灌木,多枝叢生,
一簇一簇,枝條易脆但樹干綿扎,彎彎曲
曲,也長不高大。熬過冬季的馬桑樹,沐浴
春風,滿山的馬桑樹就吐翠滴綠,顯示出強
勁的生命力。在西南地區(qū)和華中的湘西鄂北
(廣義的西南),卻廣泛流傳著馬桑過去是
高大喬木的民間傳說,只是近兩三百年才變
成又矮又彎的簇生灌木。西南地區(qū)至今還有
很多采用馬桑巨古建筑的寺院、古寨、祠
堂,時間一般在明代中葉之前。在西南地區(qū)
馬桑樹取代了其他“?!迸c神樹,而專一司
職于通天神樹,是吸納太陽神樹扶桑及桑材
(社樹)的結果。蕭兵先生在《楚辭與神
話》下了一個大包圍,認為古桑林是扶桑、
空桑、窮桑三桑的“群化”構成的圣林,也
是圣地,扶桑、建木、若木等神樹都是太陽
神樹兼世界樹或宇宙樹。
馬桑樹是連接天地的“天梯”,在民俗
里得到了不可思議地放大。
蜀地民俗里,馬桑樹如何變矮的呢?米
易縣民間的傳說附會到張飛身上:說是張飛
途經一處馬桑林困乏極了,便把馬拴在樹干
上,自己在樹下睡了一覺。醒來一看傻眼
了:馬桑樹己長得老高,馬兒在樹干上吊死
了!氣得張飛用馬鞭子狠抽樹子,罵樹長得
太快太高,活活吊死了他的馬……從此馬桑
樹就變成了又矮又小的灌木了。后來又有傳
說,與黃虎張獻忠扯上了關系。蜀地諺語
“馬桑樹長得高,長不到三尺要勾腰”“馬
桑樹長得陜,一年發(fā)個嫩苔苔”便是明證。
我請教過成都市植物園研究員劉曉莉:
“馬桑樹有無可能因為蟲害、季候變化等原
因而發(fā)生基因變異的可能?”她慎重答復我
說,研究顯示馬桑全株有毒,尤以嫩葉及未
成熟的果實毒性較大。但植物學中尚未有馬
桑樹由高變小、成為另外一個種屬的學術證
據。中國歷代文獻中《藝文類聚·木部》
《本草綱目》《救荒本草》《植物名實圖
考》等經典,均無馬桑樹記載,亦無馬桑樹
是喬木之說。我在洪雅林場、瓦屋山林
場、龍泉山森林公園等地考察期間,林場職
工告訴我,山巔至今還有高大的馬桑樹。那
為什么山下的馬桑樹如此矮???他們也無從
回答。
我個人認為,馬桑樹仍然有基因變異的
可能性。比如菰米,曾與稻、黍、稷、
麥、菽并稱“六谷”,是古人不可或缺的主
食。在偶然的機會中,有人發(fā)現這種植物能
夠變異,當它感染黑粉菌,會失去抽穗開花
結實的能力,而莖部膨大,變成另一種美
食——茭白。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不然的
話,我們就根本無法理解汗牛充棟的馬桑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