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吉光 (上海松綠園林綠化有限公司,上海市松江區(qū) 201602)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城市建筑物越來越多,由此許多城市出現(xiàn)了“熱島效應”,不僅城市內氣溫顯著升高,城市的人居環(huán)境也逐漸惡化,使人們對于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愈發(fā)重視[1-3]。如今,城市道路已成為城市交通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道路覆蓋面不斷擴大的同時,許多城市內新出現(xiàn)的道路往往只是在道路兩側簡單地種植一些行道樹,忽視了道路兩側的綠化景觀建設。因此,如何改變這種簡單的綠化方式,營造多層次的道路景觀效果,已成為新時期城市綠化發(fā)展需解決的問題[4-6]。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區(qū)佘山鎮(zhèn)林蔭新路兩側綠化為例,針對當前城市道路綠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道路兩側綠化施工技術進行研究,以期為提高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效果、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參考。
項目位于松江區(qū)佘山鎮(zhèn),綠化面積約48 000 m2,力求通過苗木配置(喬、灌、地被、草皮),達到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景觀效益的有機結合。
通過苗木配置(喬、灌、地被、草皮),如在常綠喬木香樟、女貞等下面,中層搭配灌木雞爪槭、紅楓、紅王子錦帶,下層搭配大吳風草、扶芳藤等;在落葉喬木烏桕、樸樹等下面,中層搭配桂花、石楠、構骨、杜鵑等,下層搭配紫嬌花、花葉洛石、石蒜等,能形成生態(tài)植物群落,具有顯著的生態(tài)效益。
該項目的苗木生長勢好,景觀效果形成快,喬、灌、地被、草皮合理搭配,形成了多層次、豐富多彩的景觀效果,具有顯著的景觀效益。
該項目采用的苗木雖數(shù)量較多但價格較低,節(jié)約了成本,且形成了植物群落,后期養(yǎng)護費用低,在保證景觀效益的同時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2.1.1 清理場地
為保證道路兩側苗木種植處的土層厚度和排水良好,采用專用釘耙進行表土層清理。同時,苗木種植處清障要徹底,特別是地下部分,一定要拆清到原土。
2.1.2 土壤改良
要挖出苗木種植處的建筑渣土,草坪鋪設處還要填進質量較好的土壤。苗木種植處的表土層上要撒施一層栽培介質或保持土壤疏松,以抑制水分蒸發(fā)。在喬木及灌木等栽植穴底部,要鋪一層腐熟的有機肥或栽培介質,起到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施基肥和防止香樟等樹種黃化的作用。
2.1.3 土方平整
具體措施有:(1)定位準確,苗木種植處的坡度要自然流暢,種植土厚度達標(深根性喬木有效土層厚度≥0.9 m,淺根性喬木有效土層厚度≥0.6 m,大灌木有效土層厚度≥0.45 m,小灌木有效土層厚度≥0.3 m,草花及地被植物有效土層厚度≥0.15 m)。(2)用水準儀準確測定高程,每隔10 m設一定位樁。(3)虛土拋高適當,要求比設計標高高出5~10 cm,通過下雨或澆水沉降后再進行人工整地,最終達到設計標高的要求。
2.1.4 放樣挖穴
用經緯儀定位好幾處基準點,并立好標志樁,然后在基準點輻射放樣,并嚴格按設計圖紙施工。苗木栽植穴直徑要比苗木泥球直徑大40 cm,栽植穴深度要比苗木泥球的豎直高度大20 cm。
2.1.5 表土制作
首先要對苗木種植處的表土進行人工挑平(扒平),然后用草坪耙細耙,把未改良的土壤充分混合,并除去磚、瓦、礫石等土壤侵入物,確保苗木種植處表土平整、疏松,沒有粒徑大于25 mm的硬礫、樹根及其它垃圾。操作時要邊耙邊倒退,不在苗木種植處留下腳印。
2.1.6 選苗標準及方法
選苗標準:品種純正,具有本品種典型的形態(tài)特征;規(guī)格達標,生長茁壯,根系發(fā)達,且無檢疫性病蟲害。同時,要求喬木類樹冠豐茂,葉色純正,無病蟲害,不應有直徑大于2 cm未愈合的傷痕;喬灌木必須樹冠豐滿,枝葉茂盛,有景觀外形。
選苗方法:一看、二檢、三量、四記,即看樹木姿態(tài)和長勢,檢查有無病蟲害,測量樹高與冠幅是否達標,記錄選好的苗木數(shù)量,并做好標記和編號。
2.2.1 選 苗
優(yōu)先選用經切根處理、兩次移栽的苗木,以確保成活率。同時,根據(jù)圖紙設計要求,種植常綠喬木樹時,要帶泥球移植。
2.2.2 平衡疏松修剪
小葉喬木采用疏枝的方法,剪去重疊枝芽,保持樹冠均勻;闊葉喬木采用疏葉的方法,對重疊枝、內膛枝、平行枝、徒長枝進行修剪。
2.2.3 移植適期
一般在樹苗平衡疏松修剪后、再發(fā)芽前進行移植,移植宜選擇陰而無雨、晴而少風的天氣進行。
2.2.4 挖穴及改良土壤
放樣、挖穴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栽植穴必須垂直下挖,上下口徑基本相等。大規(guī)格喬木移植前,栽植穴內要先填土15 cm于穴底,再將腐熟的有機肥25 kg或塘渣,與改良的細土混合均勻后一并填入穴內,然后再覆蓋細土厚5~10 cm。
2.2.5 起 苗
起苗前在樹冠葉面上噴灑葉面水分蒸發(fā)抑制劑,以減少葉面水分蒸發(fā),保持植株水分代謝平衡,避免起苗影響樹木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起苗時用小方鐵鍬把樹木未曾切根的部位沿泥球外沿切根,若有難切的大根可用手鋸鋸斷,切口要平。以喬木及喬灌木地徑的6.3倍為土球直徑,豎直往下挖,挖掘溝寬度以便于人在溝內操作為度,泥球豎向深度取泥球直徑的70%,泥球底部向內收縮,泥球底部直徑約為泥球直徑的1/2。苗木挖出后,消去泥球表面浮土,再把泥球修整好,取草繩將其一端栓在樹木的地徑處,開始扎泥球。一手拉緊草繩緊扎在一起,寬15~20 cm,然后隔開相同距離再打一個同樣的腰箍,然后打網格,待雙網格打好后,把泥球輕輕向一邊傾斜,切斷底部樹根。最后,在苗木主觀賞面上做好標記牌,并把選苗時的編號牌放在顯眼處。
2.2.6 裝車運輸
苗木裝車要求輕吊輕放,樹根放在車頭部位,泥球下塞三角木以穩(wěn)住泥球,苗木樹桿與車拉板接觸處要襯墊稻草或草包并用繩子縛住。同時,運輸車上要安排專人押運,遇架空線等障礙物時要妥善處置。若苗木需較長距離運輸,還要覆蓋油布。
2.2.7 移 植
移植前先用愈傷劑涂抹樹皮損傷處,再檢查泥球,如有松散漏底的泥球,苗木栽植穴應在漏底的相應部位填上改良過的細土,確保苗木放入穴內不出現(xiàn)空隙。待苗木在栽植穴內就位后,噴施生根素,要求噴霧均勻、噴透,然后噴施菌肥并立即覆土,要求均勻撒入回填土,并分層夯實、做堰、澆水、再覆土,苗木移植后第2天再做堰、澆水、封土。最后就地取材,用修剪下的樹葉、廢棄草繩、草包等覆蓋于栽植樹的根頸周圍,且要保證空氣流暢。
2.2.8 支撐、綁扎、繞桿
苗木移植后使用十字扁擔樁固定,扁擔樁的豎樁長度不少于2.3 m、入土深度要超過1.2 m、位置在土球范圍外,水平樁離地面1 m以上,兩個水平樁的十字叉位置要在樹干的上風向,扎縛處要墊橡皮管之類的耐磨軟墊。大規(guī)格苗木要用草繩繞桿,繞至2 m高處或苗木一級分叉處。
2.2.9 養(yǎng) 護
苗木移植后:(1)應立即澆水,初澆水時不宜太急,宜多次澆水、反復澆透,然后進行培土。(2)要多次噴施葉面水分蒸發(fā)抑制劑,以減少葉面水分蒸發(fā),維持樹木體內水分平衡。(3)要噴施光合促進劑,強化葉片光合作用,促進新栽樹盡快恢復生長。(4)若天氣干燥,需每天用水噴灑樹冠,但要用塑料膜把根際土壤蓋住,以免土壤水分過多引起爛根。
2.3.1 地被植物鋪種方法
地被植物鋪種處的土質應為種植土,且要求地被植物鋪種范圍內無雜草,如有,可用化學除草劑防除或人工拔除。地被植物鋪種應在天氣和灌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進行,鋪種完成后應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得過量澆水或浸水。地被植物鋪種后要常進行施肥和病蟲害防治。
2.3.2 草皮鋪種方法
草皮鋪種前應對草皮鋪種處土壤中的雜物、瓦礫、修剪下的枝條等進行清除,確保草皮鋪種處的土質符合種植土的標準要求,然后進行場地平整,平整時應以緩坡排水為主,避免積水;同時,結合平整對草皮鋪種處土壤進行一次淺翻,深度在10 cm以上,以利于草籽生根。為確保草坪成品完整,在播草籽前,應對草籽的質量進行全面控制,應采購當年最新鮮的草籽,并在實驗室進行試播,要求采購草籽的出芽率達96%~98%。待草皮鋪種處地塊平整并耙細后,根據(jù)設計的草皮種植密度進行草籽播種,播種時應采用回紋式向后退方法,以防草籽粘在鞋底下,草籽鋪種后覆蓋無紡布,防止草籽被鳥類食用或被水沖走,引起草坪出苗不均勻。草籽鋪種后根據(jù)天氣情況每天或隔天澆水,待草皮幼苗長至3~6 cm時,可適當延長澆水間隔,但要保持土壤濕潤,并及時清除雜草。當草皮長到6 cm高時,應及時進行修剪。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城市道路景觀綠化效果成為了制約城市園林綠化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筆者以松江區(qū)佘山鎮(zhèn)林蔭新路兩側綠化為例,對道路兩側綠化施工技術進行了探索,該技術不僅有助于解決道路綠化景觀效果單一的問題,還能提升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效果、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