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平 張少虎 張 璞 鐘曉英 謝芳騰 歐陽春榮汪雨萍 張家健 張紅林 章 萍 李德悅
(1江西省贛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國家水稻產業(yè)技術體系贛州綜合試驗站,贛州 341000;2江西天涯種業(yè)有限公司,萍鄉(xiāng)337016;3江西省贛州市種子管理局,贛州341000)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全國有一半以上居民以稻米為主食[1],水稻生產為我國十幾億人口的糧食供給提供了重要保障,對確保糧食安全有重大意義。然而,由于稻谷最低收購價的下調和玉米價格的逐步回暖,加之南方稻區(qū)“雙改單”及東北稻區(qū)減少寒地低產區(qū)水稻面積等種植模式的改變,2017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3017.6萬hm2,比2016年略減0.12萬hm2,2014年以來已經連續(xù)4年減少,預計2018年將繼續(xù)下降[2]。為了保證糧食安全,選育高產、穩(wěn)產、多抗的水稻品種顯得尤為迫切。
雜交晚秈稻恒豐優(yōu)50是江西天涯種業(yè)有限公司以廣東粵良種業(yè)有限公司選育的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恒豐A為母本、以強優(yōu)恢復系C50為父本配組育成的遲熟雜交晚稻品種,具有高產穩(wěn)產、較抗倒伏、穗大粒多、綜合性狀好、制種產量高等優(yōu)點。2018年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贛審稻20180050。
1.1 母本 恒豐A系廣東粵良種業(yè)有限公司用珍汕97A為母本、自選的保持系恒豐B(黃殼香選/113B)為父本,經14代選育、回交轉育而成的優(yōu)良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具有配合力強,米質優(yōu),抗性強,粒形及株、葉形態(tài)較好等特點。2011年通過了廣東省種子總站組織的專家鑒定。
1.2 父本 恢復系C50系中國水稻研究所利用雜交組合C84×浙恢7954于2013年春選育而成。
1.3 選育過程 2009年秋用偏粳型廣親和恢復系C84與偏秈型廣親和恢復系浙恢7954配置雜交組合,2010年春種植F1,同年秋種植F2群體1000余株,入選42個大穗優(yōu)良單株;2011年春種植F3株系,入選25個優(yōu)良單株,同年秋種植F4株系,入選18個優(yōu)良單株;2012年春種植F5株系,入選6個單株,用不育系恒豐A等測恢,同年秋種植成對測交F1,其中一個表現為恢復力好、雜種優(yōu)勢強,并用相應父本與恒豐A配置少量雜種;2013年春雜種優(yōu)勢鑒定,表現突出,父本定名為C50,同年秋用恒豐A與C50制種。2014年秋參加中國水稻研究所10點品比試驗,表現突出;2015年秋參加浙江省連作晚秈稻篩選試驗和江西省預試,表現突出。
恒豐優(yōu)50于2015年秋參加浙江省連作晚秈稻篩選試驗,每hm2平均產量7794 kg,比對照岳優(yōu)9113增產6.4%,差異未達顯著水平;同年參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產量9032.25kg,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增產4.03%,差異未達顯著水平。2016年參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每hm2平均產量8606.40kg,居參試品種第3位,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增產2.44%,差異不顯著;2017年續(xù)試,平均產量8824.35kg,居參試品種第7位,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增產0.60%,差異不顯著;2年平均產量8715.38kg,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增產1.52%。
3.1 生育期 2016-2017年參加江西省區(qū)域試驗,全生育期分別為125.4d、122.4d,平均全生育期123.9d,與對照天優(yōu)華占熟期相當。
3.2 主要農藝性狀 該品種2年區(qū)域試驗結果,株高112.0cm,有效穗數288萬穗/hm2,成穗率59.1%,穗長20.7cm,每穗總粒數183.3粒,每穗實粒數138.4粒,結實率75.5%,千粒重25.4g。該品種株型適中,葉片挺直,長勢繁茂,分蘗力強,稃尖紫色,穗粒數多,結實率較高,熟期轉色好。
3.3 抗性 經江西省5個稻瘟病抗性自然誘發(fā)鑒定點鑒定,2016年病穗率39.2%,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低2.9%;穗頸瘟損失率19.2%,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低0.6%;綜合指數為4.0,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低0.4。2017年病穗率41.8%,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低19.6%;穗頸瘟損失率12.3%,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低9.3%;綜合指數為3.4,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低1.4。該品種穗頸瘟為9級,高感稻瘟病。
3.4 品質 經農業(yè)部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2016-2017年參加江西省區(qū)域試驗,平均出糙率82.2%,精米率73.9%,整精米率63.3%,粒長6.2mm,長寬比2.7,堊白粒率34.0%,堊白度6.8%,直鏈淀粉含量18.3%,膠稠度43mm,堿消值4.5,透明度1級。
4.1 播種和移栽 在江西省作早熟中稻栽培,6月初播種;作晚稻栽培,6月15-20日播種。浸種時用強氯精或咪酰胺藥劑處理,少浸多露,促進發(fā)芽整齊。在海南種植,當年新種注意打破休眠。每hm2秧田播種量180kg,大田用種量15kg。秧苗1葉1心期噴施撲虱靈等防飛虱藥劑,2葉1心時每hm2及時追施尿素52.5~75kg,移栽時做到帶肥帶藥下田。
秧苗5.5~6.0葉時移栽,秧齡25d左右,最長不超過28d。插植密度一般為20cm×16.7~20cm,每叢插2粒谷的秧苗,基本苗105萬~120萬/hm2。
4.2 肥水管理 每hm2施肥總量折純氮180~195kg,氮、磷、鉀配合施用,N∶P∶K(有效含量)施用比例為1∶0.5∶0.8,以基肥、有機肥或復合肥為主。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控施氮肥,注意看苗補肥。淺水拉繩分廂移栽,深水活蔸返青,淺水分蘗,當總苗數達300萬/hm2左右時落水曬田,曬田程度根據禾苗長勢、土壤特性和天氣等情況確定。抽穗揚花期保持水層3.3cm,灌漿成熟期干干濕濕,收割前1周斷水。
4.3 病蟲草害防治 藥劑浸種;秧苗現青期開始防治飛虱,帶藥移栽。大田根據當地病蟲預報,及時施藥防治紋枯病、稻瘟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移栽后6~7d結合第1次追施尿素,施用稻田除草劑防除本田雜草。
5.1 制種田的選擇 恒豐A的不育性相對穩(wěn)定,但在抽穗揚花時應選擇較高溫時段,有利于提高異交結實率及制種產量,因此必須合理安排制種區(qū)域和季節(jié)。一般選擇江西山區(qū)海拔350m左右的區(qū)域早夏制種,或者在海南瓊南冬季制種。
5.2 播種和移栽 江西山區(qū)早夏制種,父本4月上中旬播種,覆蓋薄膜;母本播種時與父本的葉差3.5葉左右,時差22d左右,要求父母本至7月上中旬始穗。瓊南冬季制種,父本12月中下旬播種;母本播種時與父本的葉差3.5葉,時差20~23d,以葉差為準,父本播2期制種,第2期遲播5d,父母本3月底至4月初始穗。
播種前備好秧田:每hm2施45%的三元復合肥525~600kg、尿素112.5kg作底肥,犁耙平整秧田、開廂、整平廂面。每hm2本田用種量母本30kg、父本7.5kg,秧田播種量180kg,稀播勻播,泥漿蹋谷。
父本先移栽3~4d,母本對溫度遲鈍感,一般5.5葉前移栽完畢。父本插大雙行,父母本行比2∶12~14。父本插植密度為20cm×33cm,父本每蔸插5~6苗;母本插植密度為16.7cm×16.7cm,每蔸插2粒谷苗。父本與母本行距20cm。
5.3 肥水管理 大田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施足底肥,早追肥。每hm2施肥總量折純氮165kg,氮、磷、鉀配合施用,N、P、K(有效含量)施用比例為1∶0.6∶0.9??稍诎姨飼r每hm2一次性施入45%的三元復合肥600kg,插后5~7d再施尿素150kg、鉀肥120kg作促蘗肥。父本栽后5d每hm2用45%的三元復合肥75kg、尿素45kg單獨施肥1次。科學管水:寸水活蔸,苗活露田,薄水分蘗,夠苗及時落水曬田,以控制冠層葉的葉長。孕穗期中后期不可缺水,揚花期間保持5~6cm水層,授粉結束后干干濕濕,收割前1周斷水。
5.4 提高異交結實率 母本噴施“920”,每hm2總用量為225g,待母本抽穗15%時噴施第1次,前輕后重,分3次連續(xù)3d噴完,父本另外單獨噴施45~75g。加強輔助授粉:在母本進入少量開花時起至父母本抽穗揚花結束,每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即每天當父本開花散粉時開始趕粉,一般使用雙竹竿推抖授粉,每隔25~30min授粉1次,每天授粉3~4次。
5.5 病蟲害防治 大田的紋枯病、谷粒黑粉病及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等病蟲害是主要的防治對象。根據病蟲的預測預報,結合田間實地調查,選擇適當的時期有效進行藥劑防治。
5.6 除雜保純,及時收獲 選好隔離區(qū),要求自然隔離200m以上,時間隔離20d以上。在整個生育期中,均應根據恒豐A的株葉形、粒形及時除去雜株。噴施“920”前后,每天上午母本開花前除雜1次,重點是混雜的可育株和變異株;收割前,割掉父本后,再清除1~2次。當種子成熟達到85%左右時,搶雨天來臨之前好天氣及時收割完畢。一般每hm2制種產量在3000kg左右,高產可達337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