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永
(攀枝花市園林綠化處,四川 攀枝花 617000)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更加重視追求精神品質,充滿對優(yōu)美環(huán)境的向往,傾向選擇外出旅游作為娛樂休閑的重要方式。根據調查結果,人們選擇出行的熱門景點中,園林占據了重要地位。因此,探索園林理水之美,人們在出游同時,能夠更好地欣賞園林理水的地韻之美,希望享受兼具功能性、景觀性、生態(tài)性、文化性于一體的美麗環(huán)境。
園林最重要的2個因素是“山”和“水”。山水相依、山水相戀,山為水鑄情,水用山溢美,山和水的共同作用才構成了園林整體的意境氛圍和文化特點。其中,水是園林中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有了水園林就更添活潑生機,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搖曳的形聲之美,整個園林才有了動感,有了靈性和生命力。因此,在園林規(guī)劃建設中,重視對水體的造景作用,處理好園林植物與水體的景觀關系,不但可以營造引人入勝的景觀,而且能夠體現出真善美的風姿。
水體在風景園林中的應用,與山、石關系最為密切。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水體由于建筑、山石、樹木的點綴和組合,像一件藝術品,極富詩情畫意,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在水體的設計上接近自然、突出意境,以曲徑通幽為勝,有不盡深遠之意。在現代園林中,水的設計則偏重布局和氣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現代化的造園手法,在天然水面的基礎上用人工雕鑿,或依山的走向;或依地形地勢;或依園林建設的需要,建成規(guī)則式的噴泉、壁泉,模擬自然的瀑布、涌泉等;或利用聲、光、電進行控制,豪華壯觀。現代園林中的水景設計表現比較直觀,給人一種心曠神怡、心潮澎湃的感覺。
中國的園林很多都是以水為基礎修建。園林多集中于中國南方,從蘇州的拙政園、滄浪亭和網師園,我們不難發(fā)現,水是園林的主要景色。水的作用除了為園林的整體營造意境,同時,還能夠為園林中植物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映襯出園林建筑千變萬化的美。不同的水體構筑物可以產生不同的水態(tài);以水環(huán)繞建筑物可產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鄉(xiāng)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閣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有利于襯托園林建筑的美。其實在古代,水在園林也為人們的生活所需。因此,水對于園林來說,有它的藝術價值,還有其實用價值——為生活提供日常用水。
中國理水的水,多通過向外界引用而來。引用的源頭多來自于江河、湖泊和大海。有了水資源,需要有效利用水進行建造。在建造過程中,借鑒的藍本其實也來自于大自然。在一些皇家園林中我們可以看出,頤和園中的昆明湖正是大自然湖泊形態(tài)的一個縮影。園林理水就是通過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進行總結和再現,是對大自然的敬仰以及對自然的深化,因此,園林理水的人文自然之感來自于自然。
在園林表現為片狀,例如,湖、潭、池等多種形式的水體。水平如鏡的水面,涵映出周圍的湖光山色,呈現出撲朔迷離之美。所謂“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煙雨”,正是古人對園林靜水的贊美。
古典園林中的動水,主要是指溪流及泉水、瀑布等,利用水源與水面的高差,“引來飛瀑自銀河”,形成瀑布景。還有的利用容器蓄水,放于高處,形成人工瀑布與疊水,通過強化水“噴、涌、注、流、滴”等一系列動態(tài)特征,呈現出水的動態(tài)之美,塑造出生動的園林環(huán)境。動態(tài)水景還會通過水流的聲音,水的顏色增強園林氣氛,營造出一種活力,讓人為之舒暢。由此可見,水對于中國園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的顏色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氣溫的變化、雨量的增減發(fā)生細微的變化。同時,寬闊的水面,宛若明鏡,園林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美好的自然景物都倒映在其中。正如水物相容,水天一色。水中倒影的虛和水波動的實相結合,為園林營造出動靜結合的意境。水也是剛性和柔性的融合,動和靜的有機結合。通過小瀑布或者小噴泉,表達出水的剛性和動態(tài)感,再加上一些湖泊、小溪或者水池,表現出水的柔性和靜態(tài)感。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中國園林理水還擅長利用水體營造聲景。水還需要通過自身特點和園林中其它元素有機結合,通過水聲表達。水在流動的過程中,會和植物、石頭相接觸,通過摩擦,發(fā)出悠長美妙的水聲。古代不少文人在園林中樂于聽水聲,園林的靜和水聲相結合,愉悅身心。
“八音澗”的水來自于無錫的山泉水,當水從山上流下,途中經過彎曲的河道,和河中的石頭和河旁的植物相摩擦,就會發(fā)出美妙的水聲。再加上山中人煙稀少,環(huán)境空靈,水聲再加上一些回聲,使得整個園林也變得空靈美妙起來。
另外,還有借助聽覺變化,賦予建筑以詩的意境,如蘇州拙政園的留聽閣,取意于“留得殘荷聽雨聲”,而聽雨軒則取意于“雨打芭蕉”,點明了水聲之美,充分發(fā)揮了水綜合視聽的功能。水聲還會根據水量的大小發(fā)生變化。有時,水聲稍顯活潑,整個園林就會變得更加有生氣;有時,水聲稍顯輕巧,整個園林仿佛也進入了沉思和沉淀之中。這就是古代文人為何對“臥聽泉聲”樂此不疲。水聲也是園林中的魅力點,時而使人思考,時而使人精神振奮。
園林水景的設計往往不是孤立的,不僅要摹擬自然景觀,而且還要強調與其它景觀要素的交融。每一處水景都成為一幅美妙的圖畫,使整個園林融為一體,從而形成完整的園林空間意象。所以,必須加強與周圍環(huán)境的聯系,處理好水體與地形及周圍建筑的關系。運用水的倒影效果,將天空云霞、樹木、亭臺、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園林變得寬廣而深遠。園林利用水映射成景的手法,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因風的存在,映射出原有水面的寧靜;“赤魚戲水”、“碧波蕩漾”映射出環(huán)境色和池中色;“波光粼粼”映射出光的存在;“潺潺流水”映射出地形的起伏;“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所描述的冰雪場景,則映射出季節(jié)的變化。
寄暢園的景色,主要是圍繞著錦匯漪而展開,山影、云影、塔影、亭影、榭影、樹影、花影和鳥影盡匯池中。而郁盤亭廊、知魚檻、七星橋、涵碧亭及先月榭等則繞水而構,與假山相映成趣??梢姡c環(huán)境的完美組合與映襯,方顯園林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之美。
中國園林將思想感情都寄托在了園林中的“物”上。在詩歌中,不難發(fā)現一個特點——將思想情感寄托在實際物體上,尤其是自然景物,是一種品德和精神的象征。正如老子所說“上善若水”,水代表了淡泊名利、政治友善。水是園林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構成元素,為了凸顯它的存在以及表明它在整個園林中的地位,水多處于建筑之下,建筑懸空而建。其實這樣的布局正是為了體現出人們賦予水的含義——不追求名譽利益、與世無爭、謙和。
水的情感還能夠借助自然表達,四季的變化也能夠體現水所表達的情懷。春季,萬物復蘇、綠意盎然,水呈現出碧綠;夏季,蛙入水中,夜半蛙聲相隨;秋季,夕陽西下,水也有一種沉思感;冬季,白色的雪、強勁的青松,都倒影在水面上。由此可見,水的感情緊隨四季變化。自然和人文的和諧統一,正是園林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同時,水還表達一種包容,水中有魚兒、荷花、石頭等。水孕育生命,為植物生存提供條件,再者,水還能表現出高潔的品格。
中國園林是人文和自然的結合,水通過四季的變化為園林帶來微妙的變化和生機。每一座園林中的水都是不同的,曲折迂回、開闊平靜。分析和鑒賞中國園林理水,以期其能夠繼續(xù)保存中國文化之美,促進我國園林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