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一個12歲的小女孩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在屋子里走動,總像怕踩到地雷似的,要那樣小心謹(jǐn)慎?”
媽媽笑了笑,說:“我們樓下不是也住著一戶人家嗎?”
女兒雖然明白媽媽的意思,但仍覺得在自己家里本來就應(yīng)該隨心所欲,輕松一點(diǎn)才是。
媽媽一副認(rèn)真的表情,接著說:“咱們家的地板是樓下林爺爺家的天棚,走路聲音太大了,老人家受不了,如果吵醒了他,就一夜都睡不好了呀!”
女孩撅著小嘴:“那為什么咱們樓上那家不這么想,他們總把聲音弄得震天響?”
媽媽說:“因?yàn)闃巧嫌袀€三歲的小弟弟,他要長大,蹦呀跳呀的,需要運(yùn)動嘛!”
小女孩一聽,嘴撅得更高了:“那活該咱們家受委屈,吃大虧咯!”
媽媽摸摸孩子的頭,笑容中帶著堅定:“孩子,能為別人著想,這是人生第一等功德呀!”
成全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給別人路走,我們就不需要爭先恐后。這也是文明社會的標(biāo)志和幸福人生必修的功課。
古人云:“君子反求諸己?!薄靶∪藷o錯,君子常過?!碧热舴从^自身,看到自己有待提升的地方,不僅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都是我的錯,是一種自律,讓自己不斷提升;都是我的錯,是一種胸懷,時刻為別人著想;都是我的錯,是一種美德,讓彼此之間的心更近;都是我的錯,自凈其意,常養(yǎng)身心。
(摘自《意林》 2017年10月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