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書枝
小時候,我和妹妹很喜歡背詩。
因?yàn)闆]有課外書看,我們最喜歡看的書是語文課本。在語文課本中,最喜歡的又是古詩。
書上的古詩太少了,也沒有幾首可背。等到老師上課的時候,有些詩我早已會背了,比如《江上漁者》。雖然早就已經(jīng)會背了,我卻還是很珍惜地跟同學(xué)們一起念:“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fēng)波里?!?/p>
記得那一頁的畫很好看,一葉扁舟在茫茫的水波上,舟上有一個人。鱸魚是什么樣的魚呢?我們都不知道,老師也不知道??倸w是很好吃的魚吧。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p>
夏天晚上乘涼的時候,就會想起李白的這首《夜宿山寺》來。我們到樓頂上睡覺,在滾熱的水泥屋頂上潑一桶冷水,把竹席鋪在上面。這時候躺下來,眼前正是漫天的銀河,于是故意大聲念“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有時會想,天上到底有沒有仙人呢?忽然有些害怕,怕仙人已經(jīng)聽到了,或者洞明了此刻我心里這點(diǎn)小小的不敬,要來教訓(xùn)我,我趕緊蒙住臉來睡覺。露水慢慢出現(xiàn),空氣也一點(diǎn)一點(diǎn)涼下來了,仙人們始終不曾來過。
略微長大一些,喜歡“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仿佛有些明白落花的哀愁。喜歡“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愛其念起來動聽,很得意地把“斜”念作“霞”,并且很秘密地喜歡著“二月花”,好像里面真有一個春天似的。喜歡“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很遺憾那碧綠的一樹垂柳,婆娑于書頁之上而不可得……
學(xué)王維詩的時候,很吃驚?!翱丈讲灰娙?,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不用老師講,字面的意思也能明白幾分。我們每年總要上幾回山,春天掐映山紅,秋天打毛栗子,“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是各自散開時常常經(jīng)歷的情境,“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月亮回轉(zhuǎn)過來,重新照到樹下的青苔上,這就是詩么?讓小時候的我不懂的是,原來,這極平常的場景,其中藏著詩。
到了上中學(xué)的時候,因?yàn)閷W(xué)校離家有幾千米遠(yuǎn),沒有自行車,我們就要每天來回走路。早上急著走路,顧不上講些什么,到下午放學(xué),要是只有我和妹妹兩個人走,我們就喜歡玩一個游戲——一邊走一邊比賽背詩。
其實(shí),我們看的書完全一樣,會背的詩也一樣,玩這游戲只是好玩,輸贏并不重要。但是,我們還是樂此不疲地玩著這個游戲,不把“鵝,鵝,鵝,曲項(xiàng)向天歌”這樣的詩句都背出來,絕不罷休。
我們幾乎沒有在街上的新華書店里買過東西,因?yàn)橘I不起,連價錢都不會問。其實(shí),柜臺里面那個瘦瘦的女人,她的態(tài)度倒是很溫和的。
我們因此喜歡在放學(xué)后跑去玩,趴在玻璃柜臺上看一看,最近是不是有了什么新書,或是進(jìn)了彩色的信紙,或是黃梅戲的錄音帶子。有一天,我們趴到柜臺上,一眼看見了正中間的那本新書。封面上一幅古畫,幾塊山石,幾棵樹。
“《唐詩三百首》!”我和妹妹幾乎同時驚訝地小聲地喊了出來。大名鼎鼎的《唐詩三百首》啊,誰不曉得“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呢?我和妹妹只是對望了一眼,就知道了彼此的心思:我們想買這本書。
但是,走出新華書店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不像一開始看見它時那么興奮了。這本書要十幾塊錢,對那時的我們來說,真是一筆“巨款”——我們無論如何也沒有這么多的余錢。
那時候,我們兩個人每天所有的花費(fèi)是中午的午飯錢,并沒有零花錢。家里沒有余錢,我們對這一點(diǎn)很清楚,也沒有想過去要。走了一會兒,走到稻田間的土路上,妹妹說:“要不寫信跟大姐去要?”
那時候,大姐剛從衛(wèi)校畢業(yè)不久,去了南京一家醫(yī)院實(shí)習(xí)。她有時給我們寫信,開頭和結(jié)尾總是叫我們好好學(xué)習(xí)。有一回,她在信里夾了十塊錢寄過來,不用說,拆開信的時候,因?yàn)橐庀氩坏降臍g喜,我們掉入了一種巨大的幸福感之中,并且從此以后盼著大姐寫來的每一封信里都夾著錢——這種事顯然不會發(fā)生太多次。
雖然不好意思,但我們并沒有猶豫太久,就給大姐寫了信,說想買一本《唐詩三百首》。半個月后,收到了大姐的回信,信封里夾了20塊錢。多年以后我才意識到,大姐那時的生活也極為清儉,這20塊錢,不知她是如何節(jié)省下來的。
盡管有些過意不去,我們還是難掩歡喜,拿到錢的中午,就跑去新華書店,把那本《唐詩三百首》買了回來。書在班上傳閱了一圈,贏得了所有同學(xué)的贊嘆。
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背詩了。我們立志每天背一首,這樣的話,不到一年,就可以把整本書都背下來了。
第一首是張九齡的《感遇》,我背得極熟,即使到現(xiàn)在,也可以很流利地背出來:“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第一句便有兩個字不認(rèn)識,好在那本《唐詩三百首》有拼音,有注釋(雖然沒有全篇的解釋)。我們背下了這首詩,卻并不能理解詩人在詩中的寄托,只是因?yàn)橐常匀ケ沉T了。
但是,這種不能理解詩之好處的背誦,終究不能長久。我們一天一首的計(jì)劃沒有堅(jiān)持多少天,背了十幾首,到杜甫的《佳人》,往后便背不動了。那時,我們對“詩”的理解,還停留在五絕與七絕的階段,覺得八句的律詩已是很長,乃至第一次看見十幾數(shù)十句的古風(fēng)與歌行,簡直驚呆了。這樣一驚,對詩的興趣便去掉大半,就不大背了。丟了一段時間又舍不得,就撿起來重新背。這一回,只挑簡單的、看起來令人喜歡的絕句和律詩背。
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比如《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敝楹煹拿朗菆A潤的美,美人的美是柔弱的美,都討人喜歡。
還有那首《思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蔽业南胂罄锂?dāng)真有一片碧草,且是一絲一絲地長在那里的。
小時候,假期里放牛,我和妹妹有時也會把《唐詩三百首》帶著。我們放牛都是在田埂上,手里牽著牛繩,站在牛前面,隔一會兒退一步,看著牛不讓它吃水稻等莊稼。
放牛的時候,背詩是件很合適的事,只是我并不專心,懶懶地背一兩首,便把頭抬起來,專心看牛吃草。青色的蝗蟲和灰白的小蛾子被牛驚動了,紛紛從前面的草縫里飛出來。牛繩子不小心浸到田水里,浸濕了,變重了一些。牛總是猛地回過頭去打身上的蒼蠅,有時把繩子扯到書頁上,那一頁就留下一條淡淡的臟痕來。
記得有一次,我背白居易的《長恨歌》,背到“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仿佛被那個不認(rèn)識的“鼙”字嚇到了,覺得十分艱難,從此便長久地停在那里了。
此后的日子過得太快,我再也不曾有過像小時候那樣學(xué)詩與背詩的熱情。我雖然念了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學(xué)校有闊氣的圖書館,想借什么書,絕大多數(shù)可以借到。我也買了很多詩集,一冊一冊插在架上,整齊而悅目,只是很少有翻開的時候。我和妹妹也不在一個城市讀書,再沒有和人玩過“背詩”這個游戲了。
直到研究生畢業(yè)答辯完的那天晚上,我和室友與同門四人去喝酒。我們的酒量都很淺,借著微醺,瘋瘋癲癲地說比賽背有“花”字的詩來玩。
室友是個勤奮而強(qiáng)識的姑娘,我對詩的記憶早已爛成一團(tuán),嘻嘻哈哈地背了一兩句,便只靜靜坐著,看對面的她抱著翠綠的酒瓶,小聲地背著“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
我感到有些難過,為自己早已記不住幾行詩,為即將離開校園。
忽然,她又背道:“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在燈火輝煌的飯店里,人聲熙攘。有那么一瞬間,我覺得她背出的這些詩句,飄忽而易逝,如四月里縹緲的鳥叫聲。
背詩這件小事,終究是很動人的呀。endprint